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觀點」我國小行星探測之路怎麼走?

結合國內外小行星探測構想、規劃和任務, 以及我國現有的技術儲備和未來技術發展趨勢, 建議我國小行星探測任務從未來10~20年長遠發展規劃層次, 採取“三步走”的發展策略, 每一步的主要目標分別是“探、控、用”, 實現統籌規劃, 分步遞進, 快速發展。

第一步:探(可達性)

為了加快躋身世界小行星探測領域的先進行列, 我國小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應以“高起點、高要求”為原則, 多步並一步, 通過一次任務, 實現以近地小行星飛越、附著、原位分析、採樣返回探測為主, 以拓展新目標或技術演示驗證為輔的多工、多目標探測;突破軌道借力、長壽命電推進、非合作目標交會、弱引力天體採樣等關鍵技術。

第二步:控(主動性)

將小行星操控至月球或者L2點軌道, 更有利於後續對小行星的開採和利用。 因此我國小行星探測第二步以近地小行星為目標, 實施接近、伴飛、主動操控變軌至L2點, 發展天文導航、大範圍軌道機動與控制、新型材料製造、新型電源製造、極限高低溫熱控保障、非合作目標姿態軌道識別、地外天體結構成分識別等新興技術, 形成對外太空非合作目標的主動操控能力。 同時構築小行星防禦體系, 消除地外天體“自然”或者“人為”撞擊對人類家園的致命威脅。

第三步:用(全面性)

通過前兩步, 我國應可以全面掌握小行星探測的主要共性技術,

後續應以小行星的“資源利用”為目標進行任務規劃, 第三步可選擇具有特殊資源的小行星, 可通過機器人開採探測, 也可通過主動操控其軌道, 使其成為地球或者月球衛星, 並通超載人或者無人方式對其資源進行開採, 其中原位利用技術可為人類拓展生存空間奠定基礎。

小行星是近期太空探索最有價值的目標之一, 是人類進一步發展航太深空探測能力、拓展航太任務範疇的重要寶庫。 目前, 世界各國的小行星探測活動正處於起步階段, 及時介入小行星深空探測領域將使我國在國際空間探測活動中佔有有利地位。 儘早系統性開展小行星探測科學、監測、操控等專題研究, 提前開展關鍵技術自主研究,

實施一次“起點高、任務新”的小行星探測任務, 對於搶佔深空探測主動權和制高點有著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

(作者:廖慧兮 王彤 賈曉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