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孫思邈說:秋冬間,暖裡腹,這樣的飲食就對了

《千金翼方》是重要的中醫典籍, 唐代醫家、藥王孫思邈所著, 在其養生長壽篇中有“秋冬間, 暖裡腹”的記載, 也就是到了秋冬季節, 最應注意的就是暖腹, 這不單包含不要裸露腰腹以免受寒, 在飲食上也要強調一個“暖”字。

暖腹, 首當其衝的就是忌食生冷。

夏季時天氣炎熱, 禁不住誘惑吃冰棒、喝冷飲在所難免, 但入了秋以後天氣沒那麼熱了, 各種冷飲能免還是免了。

有人問水果算不算生冷?水果還是要吃的, 蘋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 而其他水果, 主張還是吃當季的最好。 有句話叫“秋瓜壞肚”, 就是有些人在秋季時吃西瓜等水果後容易鬧肚子, 其實是脾胃比較虛寒受不了。 所以入了秋後, 生性寒涼的水果就要少吃了。

秋季“暖裡腹”的飲食, 可以圍繞“清潤”二字來做文章。 處暑之後一天比一天乾燥, 乾燥就容易上火, 損傷津液, 而且還可能誘發舊疾, 清潤的飲食就是為了對付秋燥的。

多喝水, 這雖然是老生常談, 但秋季卻不能不談。 成年人每天的飲水量應不少於1200毫升, 此時則可以多一點, 以溫暖的白水為宜, 穿插一些淡茶水、牛奶、豆漿等。

忌辛辣, 辛辣是燥熱之物, 逢上秋燥只會讓身體燥上加燥, 所以辣椒少吃,

生薑、蔥、蒜等也屬辛, 也要少一些, 尤其是生薑, 不要在晚餐中大量吃。

宜白色, 秋季去燥更要潤肺, 而白色食物最宜。 梨、荸薺、白蘿蔔堪稱秋季三寶, 不但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白蘿蔔燉鯽魚還有祛濕、滋潤皮膚的作用。

此外, 豆腐、香蕉、蜂蜜、甘蔗、百合、芡實、銀耳、蓮子、牛肉、鴨肉等食物,

不妨多放一些到食譜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