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張小龍說的“秒變小白”,如何做?

文/枯葉 發佈於剛剛閱讀81評論0喜歡0

閱讀81

標籤:

產品經理張小龍秒變小白傳說中的技能, 秒變小白, 一直都很神秘, 無數產品人嚮往的一種技能, 看了這篇文章, 不如你也試試。 秒變小白

最開始, 秒變小白是指互聯網產品人能夠很快的轉化到對互聯網認識不高的人物上, 去類比新人如何使用產品, 尤其是對互聯網不熟悉的新人。

後來, 伴隨幾位大佬的公開“聲明”, 這個詞就變得家喻戶曉了, 你可以不會秒變小白, 但絕對不能不知道這四個字。

其實,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這四個字的定義已經有了一些轉變了,

不再是特指對互聯網不瞭解的用戶, 而是特指我們的目標使用者。

秒變小白也不再是為了調整產品設計, 交互設計的方法, 而是為了獲取需求的方法, 類比真實的目標使用者, 推測他們有什麼樣的需求。

秒變小白不是一種技能, 只是一種結果

實際上, “秒變小白”並不是一種技能, 只是看上去像是技能一樣的強大, 他是一種結果, 滿足某種條件後, 自然形成的結果, 這個條件, 便是對用戶的深入瞭解。

正是因為秒變小白不是一種技能, 所以他無法被學習, 這就是他神秘的源頭, 即便我們看了無數的關於如何秒變小白的文章, 最後都會陷入茫然, 哪些看上去無比正確的文章, 到實際應用時, 發現並沒有什麼作用, 甚至於如何去應用都會感到困惑。

因為, 秒變小白只是基於對用戶深入瞭解的一種結果, 換言之, 學習秒變小白, 並不是學習如何秒變小白, 而是在於如何對用戶進行深入瞭解, 如何模擬用戶行為。

深度瞭解用戶的技巧

這個技巧是我比較常用的一種分析技巧, 應用效果可觀, 準確性也很高, 簡單的來講, 深度瞭解用戶也就是瞭解用戶的過去, 熟悉用戶的現在, 推測用戶的未來。

我們的生存環境會對我們產生極大的影響, 不管是在心理層面, 還是價值觀層面機會都有決定性的意義, 生存環境改變導致了兩代人, 三代人截然不同的處事原則。

80, 90年代的我們, 相對於60, 70年代, 更加的大膽, 自信, 似乎我們極少為生活有過真實的憂慮感,

要知道60 70年代的人, 思考最多的便是生存問題, 而我們則不太一樣, 更多的還會思考自身的價值實現。

我常常有一個不可行的實驗想法:若兩個人的過去完全相同, 包括經歷的事情, 做過的判斷, 生存的環境等等全部相同的情況下, 是否在現在遇見相同問題時, 也會選擇相同的答案。

當然這個實驗是不可行的, 但人以群分卻有相同的本質因素, 農村孩子更容易和農村孩子交流, 城市孩子則有城市孩子的話題, 正是基於這個推測, 形成了我個人用來深度瞭解用戶的方法。

瞭解目標使用者的過去

瞭解用戶的過去, 有助於我們尋找些許的共性, 同時也能通過這些共性進行推測分析, 任何一個群體都是在“過去”的積累下形成的“現在“,

換言之, 使用者現在所需要的事物, 必然不會是空穴來風的, 而是有跡可循的。

瞭解使用者的過去, 需要我們去收集一些資料, 對一些使用者進行深入的調查, 看看他們是如何走到現在的, 像是我們要講到的這個案例裡, 小微企業老闆是如何成為老闆的。

熟悉目標使用者的現在

在我們瞭解用戶的過去以後, 可以來看看用戶的現在, 如果說現在是基於過去所得, 那麼未來便是基於現在所得, 對於用戶的過去, 我們要做的是瞭解, 不需要過重的分析, 但對於現在, 則需要進行重點分析, 還要關聯著過去進行分析。

因為, ”“現在”“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之上的。

推測目標使用者對未來的期望

我們會發現, 過去, 現在,

未來, 是同一條線的三個點, 瞭解了用戶的過去, 熟悉了用戶的現在, 就可以推測用戶對未來的期望了, 也就是我們最迫切想要得到的”用戶需求“

人們產生某種需求必然是有所原因的, 越強烈的需求, 原因越是明顯, 反之, 越平淡的需求, 其產生的原因就越為平凡, 而這些需求產生的原因, 就寄宿在我們的”過去“和”現在“當中。

你瞧, 到了現在, 是不是很容易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呢? 再來看看現在市場上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產品是不是都是圍繞行銷(獲取訂單)和經營工具(降低成本)兩個角度切入的呢?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秒變小白的本質是什麼呢?是角色扮演, 由產品經理扮演使用者的角色, 此刻, 產品經理便是演員, 而用戶的角色,則是在某出戲裡,我們要飾演的角色。

一位演員在拍攝過程中要深入瞭解角色的過去,要瞭解到角色的愛恨情仇,只有這樣才能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方法講述劇本裡的臺詞。

確實,臺詞是劇本提供的,但表情和肢體動作則是演員們自身對角色理解的一種演繹。

產品經理對使用者的瞭解越是深入,越是能很快速的進入使用者視角,去推測:用戶存在什麼需求。

此時,秒變小白,就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能夠讓我們快速的在自己和用戶的角色中進行切換。

類比案例

秒變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的過去:

缺少知識沉澱,全靠自己摸索,沒有科班生,能否進入這個行業,機遇佔據了大部分因素,部分傑出的產品經理創造了極大的商業價值,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高薪,經理職稱,科技,對與傳統企業盛行的時代具備極大的吸引力。

產品經理的現在:

培訓機構漸增,知識沉澱豐富,儘管仍然沒有科班生,倒閉的互聯網企業增加,崗位被削減,而培訓機構快速輸出了大量的有一定經驗具備一定知識基礎的從業人員,以至於競爭變得更加的激烈。

產品經理對未來的期望:

無法適應新的行業要求的產品人將會面臨轉行的選擇,而能夠適應新的行業要求的產品人,則會對技能的需求感更為迫切,繼續堅持的產品人會逐漸開始擔心自己的競爭力,開始懷疑自己未來是否還能在這個行業擁有一席之地,對自己的能力逐漸產生危機意識。

產品經理的需求是什麼呢?

對知識,對技能的需求,對學習的迫切欲望,不論是從社交角度切入,還是從工具角度切入,若是無法滿足這個訴求,最終必然無法留住產品經理。

雖然我們自己就是產品人,但或許,我們並不是那麼的瞭解自己,偶爾感覺到的一些焦慮,也會在不久後被自己遺忘,只有在一些關鍵節點能讓自己感到如夢初醒,比如 離職的時候。

習慣性的,通過這三個維度進行用戶分析,會逐漸加深我們對用戶認知的深度。

久而久之,你也能”秒變小白“。

文/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

本文由 @枯葉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而用戶的角色,則是在某出戲裡,我們要飾演的角色。

一位演員在拍攝過程中要深入瞭解角色的過去,要瞭解到角色的愛恨情仇,只有這樣才能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方法講述劇本裡的臺詞。

確實,臺詞是劇本提供的,但表情和肢體動作則是演員們自身對角色理解的一種演繹。

產品經理對使用者的瞭解越是深入,越是能很快速的進入使用者視角,去推測:用戶存在什麼需求。

此時,秒變小白,就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能夠讓我們快速的在自己和用戶的角色中進行切換。

類比案例

秒變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的過去:

缺少知識沉澱,全靠自己摸索,沒有科班生,能否進入這個行業,機遇佔據了大部分因素,部分傑出的產品經理創造了極大的商業價值,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高薪,經理職稱,科技,對與傳統企業盛行的時代具備極大的吸引力。

產品經理的現在:

培訓機構漸增,知識沉澱豐富,儘管仍然沒有科班生,倒閉的互聯網企業增加,崗位被削減,而培訓機構快速輸出了大量的有一定經驗具備一定知識基礎的從業人員,以至於競爭變得更加的激烈。

產品經理對未來的期望:

無法適應新的行業要求的產品人將會面臨轉行的選擇,而能夠適應新的行業要求的產品人,則會對技能的需求感更為迫切,繼續堅持的產品人會逐漸開始擔心自己的競爭力,開始懷疑自己未來是否還能在這個行業擁有一席之地,對自己的能力逐漸產生危機意識。

產品經理的需求是什麼呢?

對知識,對技能的需求,對學習的迫切欲望,不論是從社交角度切入,還是從工具角度切入,若是無法滿足這個訴求,最終必然無法留住產品經理。

雖然我們自己就是產品人,但或許,我們並不是那麼的瞭解自己,偶爾感覺到的一些焦慮,也會在不久後被自己遺忘,只有在一些關鍵節點能讓自己感到如夢初醒,比如 離職的時候。

習慣性的,通過這三個維度進行用戶分析,會逐漸加深我們對用戶認知的深度。

久而久之,你也能”秒變小白“。

文/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

本文由 @枯葉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