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頭條|三運營商半年成績單揭曉:格局嚴重失衡 新業務戮力破局

文/ 通信產業報(網) 趙妍 製圖/郭健明

8月23日, 隨著中國電信發佈上半年業績報告, 三大運營商上半年成績揭曉。 在流量經營轉型中,

三家運營商都保持了增長態勢, 營收方面, 三家都保持了個位數增長, 利潤方面, 中國聯通因為基數低, 增長68.9%, 移動和電信分別增長3.5%和7%。

與此同時, 三家競爭白熱化, 格局失衡。 中移動依然日賺3億的霸氣, 佔據68%的用戶市場份額。

一家獨大的態勢是否會持續?是否會有政策層面的不對稱管制出臺?市場力量推動下是否有暗自生長的力量打破這樣的局面?

慘烈競爭 平均每兆流量不足0.04元

移動市場飽和, 寬頻市場進入白熱化競爭。 在移動市場方面, 市場逐漸飽和。 中國電信半年報顯示, 2017年上半年移動用戶淨增1485萬, 達到了2.3億戶。 儘管增長勢頭良好, 但加上中國移動8.67億和中國聯通2.7億的用戶數, 三家運營商的用戶數總和約13.7億戶, 接近中國的人口總數。

移動服務從語音業務轉向流量爭奪, 流量價格持續走低。 今年上半年, 中國電信用戶手機上網總流量同比增長126%, 但全行業積極推動提速降費, 平均每兆流量不足0.04元。

體現在ARPU值上, 中國移動上半年4G ARPU值為71.2元, 較2016年上半年降9.5元。 中國電信4G ARPU值上半年67.2元,

2016年72.8元。

寬頻市場方面, 用戶爭奪進入“白熱化”。 根據中國移動使用者資料顯示, 在超過中國聯通寬頻使用者規模後, 中國移動正向億級使用者規模衝刺;在市場規模迅速攀升的同時, 中國移動的寬頻業務收入也保持高速增長。

上半年, 中國移動固網寬頻ARPU值為34.9元,

較2016年上半年降1.5元。 中國電信寬頻ARPU值, 上半年52元, 2016年54.2元。

市場失衡 一家獨大

上半年, 中國聯通淨利潤同比增69% , 得益於服務收入改善以及資本開支大幅下降49.5%, 儘管如此, 依然被中移動 遠遠甩下。

中國移動為627億元, 中國聯通為24.2億元, 中國電信125.37億元。

相當於中國移動一周賺了中國聯通半年利潤, 中移動36天賺了中國電信半年利潤。

營業收入方面, 中國移動為3889億元, 中國聯通為1381.6億元, 前者是後者的2.81倍。

逆襲點: 新業務

行至目前, 三家的競爭, 已經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比賽。

是否這樣的態勢會持續?是否會有政策層面的不對稱管制出臺?市場力量推動下是否有暗自生長的力量打破這樣的局面?

如果單純從管道層面的競爭看,在像賣白菜一樣賣產品的模式下,移動擁有最多的使用者,規模效應、馬太效應下,未來移動贏者通吃將會是無懸念。

但這是一個顛覆變化的時代,萬物互聯更迭,互聯網也已經進入了智慧階段。身處其中的運營商也被裹挾到生態裡。

相比較互聯網行業的開放接入、易衡量快速反覆運算,電信行業則是封閉網路、複雜協定、非定制化。而面對越來越個性化需求的使用者,習慣了“規模經濟”的運營商難免有些手足無措,運營商推出了大量可以快速複製但缺乏市場生命力的產品就是明證。

業內人士表示,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運營商是相對缺乏對“複雜度經濟”的理解和實踐的。如果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合作,將可能是一個幫助運營商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機會。

而此次聯通混改引入了互聯網企業,讓聯通未來增加了很多可想像空間,但短期內,寄望中國聯通混改改變現有運營商市場格局不太現實。

在“撼山易撼中移動難”的感慨中,中移動一家獨大將是常態。但此次財報中,電信聯通的新興業務增長迅速,成為固有市場格局中暗自生長的力量。

而這也是上半年兩家運營商財報中的亮點。

中國聯通 2017年上半年,聯通資訊通信技術(ICT)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8.7億元,同比增長15.6%;互聯網資料中心(IDC)及雲計算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58億元,同比增長22%;物聯網連接數突破5,000萬個。

與互聯網深化合作,創新轉型成為鮮明特徵。2017年上半年,聯通全面推廣2I2C、2B2C等創新業務模式,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中國電信新興業務收入占服務收入比為45%,較上年同期提升6個百分點。圍繞五大業務生態,中國電信在在智慧連接方面,使用者規模已超過5億;在智慧家庭方面,使用者規模超過8000萬;在新興ICT方面,上半年收入超過200億元;在物聯網方面,使用者規模達3000萬;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翼支付交易額超過5000億元。

(今日編輯 :譚倫)

溫馨提示:第一時間獲得最新資訊,輕鬆體驗微信公眾號置頂功能——請打開《通信產業網》公眾號,點擊右上角,開啟“置頂公眾號”開關,新聞隨時查看!

如果單純從管道層面的競爭看,在像賣白菜一樣賣產品的模式下,移動擁有最多的使用者,規模效應、馬太效應下,未來移動贏者通吃將會是無懸念。

但這是一個顛覆變化的時代,萬物互聯更迭,互聯網也已經進入了智慧階段。身處其中的運營商也被裹挾到生態裡。

相比較互聯網行業的開放接入、易衡量快速反覆運算,電信行業則是封閉網路、複雜協定、非定制化。而面對越來越個性化需求的使用者,習慣了“規模經濟”的運營商難免有些手足無措,運營商推出了大量可以快速複製但缺乏市場生命力的產品就是明證。

業內人士表示,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運營商是相對缺乏對“複雜度經濟”的理解和實踐的。如果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合作,將可能是一個幫助運營商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機會。

而此次聯通混改引入了互聯網企業,讓聯通未來增加了很多可想像空間,但短期內,寄望中國聯通混改改變現有運營商市場格局不太現實。

在“撼山易撼中移動難”的感慨中,中移動一家獨大將是常態。但此次財報中,電信聯通的新興業務增長迅速,成為固有市場格局中暗自生長的力量。

而這也是上半年兩家運營商財報中的亮點。

中國聯通 2017年上半年,聯通資訊通信技術(ICT)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8.7億元,同比增長15.6%;互聯網資料中心(IDC)及雲計算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58億元,同比增長22%;物聯網連接數突破5,000萬個。

與互聯網深化合作,創新轉型成為鮮明特徵。2017年上半年,聯通全面推廣2I2C、2B2C等創新業務模式,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中國電信新興業務收入占服務收入比為45%,較上年同期提升6個百分點。圍繞五大業務生態,中國電信在在智慧連接方面,使用者規模已超過5億;在智慧家庭方面,使用者規模超過8000萬;在新興ICT方面,上半年收入超過200億元;在物聯網方面,使用者規模達3000萬;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翼支付交易額超過5000億元。

(今日編輯 :譚倫)

溫馨提示:第一時間獲得最新資訊,輕鬆體驗微信公眾號置頂功能——請打開《通信產業網》公眾號,點擊右上角,開啟“置頂公眾號”開關,新聞隨時查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