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暗物質與恐龍》:站在宇宙看現實人生

最近我在安慰深處各種人生痛苦中的朋友:他們被房產限購令、離婚、失戀、單身等種種人生現實與精神層面的問題搞得疲憊不堪, 安慰久了, 我也禁不住開始懷疑人生。 但當看了由美國物理學家麗莎·蘭道爾所著的《暗物質與恐龍》後, 這些煩惱就微不足道了。 這是一本近400頁厚的科普書籍, 從宇宙起源講述到恐龍滅絕, 白紙黑字, 滿是天體物理學術語。 當我閱讀此書後, 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悅——當我們的思維進入宇宙的層面, 現實生活便沒什麼痛苦可言了。

1、不可見才是宇宙強力

麗莎·蘭道爾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第一位女性終身教授,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第一位女性理論物理學終身教授。 她在 《暗物質和恐龍》一書中, 蘭道爾將宇宙和恐龍這兩個最有趣的話題通過暗物質聯繫在了一起, 講述了大爆炸理論、宇宙膨脹、宇宙組成和我們太陽系位置的故事, 深入探討了彗星、小行星、生命的產生和滅絕, 她在引言中寫道:“我希望這本書能傳達出許多不可思議的聯繫, 這些聯繫讓人類得以出現, 讓我們現在能夠更有意義地理解正在發生的一切。 ”

麗莎·蘭道爾在書中說, “沒有人能看見暗物質, 但暗物質能夠通過引力影響它周圍的物質, 甚至是光。 ”我們不能直接看到, 但卻可以借別的物體探測到暗物質, 用“引力透鏡”的方式可以發現來自星系背後類星體的光線會產生多個像,

當發生這種透鏡效應時, 我們可以確定暗物質的存在。

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 我們往往通過某些事件的投射, 才意識到某些不可見力的存在。 比如權勢, 比如地位, 比如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大男子主義、女權主義……再比如, 眼見為實, 眼見也未必為實, 我們是否能看到社會生活中某些事件的真相?我們執著的某些觀念是否就是解決某些社會問題的正確答案?社會如宇宙, 不可見處最深奧, 還需我們多點兒理性, 慢慢思考。

2、物質坍塌如同“貧富不均”

當你被天價學區房、限購令、湊不出的首付困擾之際, 你忍不住發出對社會貧富分化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批判。

你還算不上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若是看看印度、巴西的貧民窟, 你甚至會感慨, 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不平等真是“天理難容”。 古往今來, 地球人一直在為社會不平等戰鬥。 這場戰鬥曠日持久, 至今仍未取得完全勝利。 這場戰鬥到底有多難?我們現在不妨放眼宇宙。

暗物質在宇宙的起源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暗物質在恒星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簡單來說, 在恒星形成之前, 宇宙中的物質通過坍縮導致結構開始形成。 高密度區比低密度區域產生了更多的引力, 讓本來緻密的區域愈來愈密集, 富含物質的區域越發富有, 而物質貧乏的地區變得更加貧乏。 而引起這種物質坍塌、讓物質變得貧富不均的正是暗物質。

是暗物質將可見的物質吸引到緻密區域, 從而才可能產生星系和恒星。

“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比喻非常貼切。 就像當今世界的社會一樣, 窮人不僅變得更窮, 也會變得越來越多。

事實上, 在一些激烈的爭論中, 我有時會聽到有關人性的災難性預言, 隨著越來越多貧窮階層的增加, 富人將會被擠到城市的最邊緣。 在這種並不是很受歡迎的情形中, 富人將居住在城鎮的郊區, 就像當我訪問位於南非德班地區時, 在白人居住的郊區看到的一樣。 鄰近的城鎮也將會經歷類似的現象。 一旦過分向外延伸, 鄰近城鎮會相互影響, 在相交的區域只留下富人。 這些富有的、被隔離的人群可能會在商業和安全系統方面投資,

但所有這些快速發展都會被留在某些節點當中, 而這些節點是社會不同特權階層相互交匯而形成的。 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社會圖景, 但這和宇宙結構形成的演化方式非常相似。 對, 暗物質就像我們人類社會中導致貧富分化的社會經濟政策一般, 它們不可見, 但卻是那只起決定性作用的無形的手。 如果宇宙的誕生之初就產生了貧富不均, 那麼我們為社會不平等所做的鬥爭可能還要艱苦地持續下去, 直到我們“逆天”為止。

3、警示我們珍視當下選擇

當我們發現自己永遠失去了戀人, 選錯了配偶, 枉費了青春時, 我們多麼希望能進行時間旅行, 能回到另一個平行宇宙中修正我們曾經的選擇。 然而, 這一切真的可能嗎?

蘭道爾告訴我們,多重宇宙很可能是存在著的。但是,宇宙與宇宙間距離遙遠,即便另一個宇宙能以光速運行,在我們宇宙的有生之年裡,它們也未必能夠相逢。也就是說,假設世界上真的有平行宇宙,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我們尚無能力到達那個可以修正人生錯誤的世界,下輩子、下下輩子也不可能。

宇宙和宇宙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暗物質的宇宙,暗物質使得恒星和星系得以誕生,促使宇宙中出現了生命。但其他宇宙可能也是一個暗物質宇宙嗎?這可不能保證。即便你到達了另一個宇宙,你可能見不到曾經的你。

蘭道爾寫道,她的朋友對多重宇宙很有興趣,朋友也驚訝于她為何對多重宇宙不感興趣。“我懷疑他和其他人一樣,對存在多重宇宙感興趣只是因為,他認為另一個自己就生活在某個遙遠的宇宙中。必須要指出,我並不贊同這種觀點。如果其他宇宙存在,它們很可能跟我們的宇宙完全不同。它們甚至不會包含類似於我們這個宇宙的物質和力。”

所以,當我們意識到暗物質的獨一無二時,我大概只能接受人生中的既定事實,接受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失誤。當我們意識到暗物質的獨一無二時,我們也得對人生選擇更為謹慎,對自己的幸福更負責任,因為不管我們找到多少個宇宙,你和你的人生都可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也不可重來的。

信報記者 王菲

蘭道爾告訴我們,多重宇宙很可能是存在著的。但是,宇宙與宇宙間距離遙遠,即便另一個宇宙能以光速運行,在我們宇宙的有生之年裡,它們也未必能夠相逢。也就是說,假設世界上真的有平行宇宙,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我們尚無能力到達那個可以修正人生錯誤的世界,下輩子、下下輩子也不可能。

宇宙和宇宙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暗物質的宇宙,暗物質使得恒星和星系得以誕生,促使宇宙中出現了生命。但其他宇宙可能也是一個暗物質宇宙嗎?這可不能保證。即便你到達了另一個宇宙,你可能見不到曾經的你。

蘭道爾寫道,她的朋友對多重宇宙很有興趣,朋友也驚訝于她為何對多重宇宙不感興趣。“我懷疑他和其他人一樣,對存在多重宇宙感興趣只是因為,他認為另一個自己就生活在某個遙遠的宇宙中。必須要指出,我並不贊同這種觀點。如果其他宇宙存在,它們很可能跟我們的宇宙完全不同。它們甚至不會包含類似於我們這個宇宙的物質和力。”

所以,當我們意識到暗物質的獨一無二時,我大概只能接受人生中的既定事實,接受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失誤。當我們意識到暗物質的獨一無二時,我們也得對人生選擇更為謹慎,對自己的幸福更負責任,因為不管我們找到多少個宇宙,你和你的人生都可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也不可重來的。

信報記者 王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