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我生命裡的那個老院子

我生命裡的那個老院子

(新興 吳曉蒲)

感冒難受, 不想幹活, 就想靜靜地坐在這裡等下班。 本性又不想浪費這點功夫, 又在這裡敲敲字, 寫寫我生命裡的那個老院子。

我的家是一個不富有但很溫暖的家, 爸爸和媽媽是標準的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人, 爸爸勤快, 果斷, 辦事利索。 媽媽不但善良還很好看, 更重要的是媽媽很能幹, 就憑媽媽這雙能幹的手, 以至於在以前艱苦歲月裡我們的生活仍然過得有滋有味。

家門的外面放兩塊大石頭, 那個大石頭就是每次媽媽幹完家務活最喜歡坐的地方, 每次媽媽只要一閑下來, 就會到那裡坐坐, 媽媽的身邊總是會圍滿人, 有讓媽媽給小孩做做鞋樣的, 有討教媽媽怎麼做飯的, 好玩的是每次媽媽總喜歡坐那裡去擇菜, 菜是拿出去很多, 永遠帶回家卻很少。 都是媽媽送給人啦!媽媽坐在那裡有人看到媽媽在擇菜,

一會有人叫媽媽嫂子, 今天做飯少點菜, 媽媽給人家給一點, 一會又有人叫媽媽姨姨, 說今天想吃臊子面, 想放點綠菜 , 媽媽又會給別人一點。 我們也會偶爾埋怨她幾句, 媽媽永遠是那句話:“寧肯讓人吃在肚裡, 也不要爛在路裡”。 媽媽不識字, 她不會講什麼大道理, 媽媽說這句話還是姥姥講給她們的, 媽媽的善良是刻在骨子裡啦。 有一年有個算命先生給哥哥算命, 說我們過的都很好, 是因為家裡有個老人給我們小輩修的福。 算命先生的話不能信, 但是媽媽接濟人是不能不相信的。 媽媽走的時候, 來了好多不認識的人, 她們有的說是媽媽給她們借過錢, 有的說是媽媽給她們給過藥, 反正是各種理由。

老院子的門比外面的路要低一點,

所以就有幾步臺階, 那個時候的臺階還是土的, 但是愛乾淨的媽媽總是把她掃得很乾淨, 那個時候上學, 媽媽要給我和妹妹做早飯, 等我們吃完飯, 媽媽會看著我和妹妹出門, 我們騎上車走啦, 媽媽就開始掃那個臺階, 一天忙碌的生活就開始啦!

老院子裡的房子是北屋和西屋, 西屋就是家裡的主屋啦, 中間是爸爸和媽媽的屋子, 邊上兩小間一邊是廚房, 一邊就是放雜物的房子, 主屋的前面有兩個花園, 媽媽很喜歡養花, 那兩個大花園裡有很多的花, 夏天開的最好的要數那棵爬著電視杆長的牽牛花啦,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寫了家裡的牽牛花, 被老師當成範文點評, 從那以後就喜歡上了寫東西, 高考的時候語文考的很好, 都是作文給我提了不少的分, 妹妹有一次開玩笑地說, 她偷抄了我的作文, 還被老師當成範文, 貼在班裡的學習園地裡。 說這些的時候媽媽已經走了, 就是大家聚在一起, 回憶媽媽的點點滴滴時說的, 現在每次看到那個花園, 都很傷心啦,

裡面的花也讓爸爸砍完啦!唯獨留了一棵冬青, 還在那裡長著, 一年四季就在那裡陪著那個院子, 廚房的旁邊有口地窖, 那是那個時候存放洋芋的地方, 小的時候最害怕下窖啦, 因為從小害怕蛇, 窖裡經常聽說會有蛇, 每次家裡吃完啦, 要去再拿的時候比要命都難過。 窖的邊上是有棵大榆錢樹, 邊上是棵小的洋槐樹, 夏天吃中午飯的時候, 正是那兩棵樹下有陰涼的時候, 我們就會把飯桌房放在那裡, 一家人圍在那裡吃飯, 爸爸吃飯的時候不讓我們說話, 那個時候很不理解爸爸, 總是羡慕人家家裡, 吃飯的時候可以說說笑笑。 我們家裡很沉悶。 現在知道了爸爸的做法很對, 古人不是說過, 食不言, 寢不語, 一個很有名的養生之道。 那個時候的院子裡總是很熱鬧,一天不停 的有人來串門和借東西,媽媽走啦,就只有爸爸一個人守那個院子,院子裡就很冷清啦,記得有個國慶我回家看爸爸,我們經常坐的那些地方都已經長滿了青苔,院子裡就爸爸一個人,那個院子就像人一樣很蒼涼啦。

北屋就是我和妹妹的屋子,我和妹妹一人一個屋子,那個時候在農村有個單獨學習地方就已經相當不錯啦,勤勞的爸爸和善良的媽媽都給我們提供啦!那個時候廣州很好掙錢,和我們年記相仿的大都去了廣州,就是我們姊妹還在讀書,我和妹妹就像是天敵,那個時候總是和妹妹打架,好像不打架就過不了日子,爸爸看我們打架很煩惱,總是會罵我們姊妹兩個,別人家的小孩都死完啦,就這家還剩這兩個不死的,爸爸也有自己的苦惱,像我們這麼大的要不人家去了廣州,要不就在家裡做縫紉,都可以掙錢的,就我兩不掙錢還要花錢,爸爸能不生氣嗎?現在想想真的感謝父母,在那個不富有的年代,仍然讓我和妹妹上學,我們都讀了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好的大學,上什麼樣的大學是我們的考分決定的,沒有能力上到好的大學很對不起爸爸媽媽。

現在爸爸的年紀越來也大,身邊越來越需要有人照顧,以前爸爸總是不喜歡離開那個老院子,讓他離開那個院子總是有理由的.今年爸爸做完手術後,不得不離開那個老院子,爸爸被搬到哥哥家裡去啦,那天打電話問妹妹那個院子是不是現在鎖著門。妹妹說鎖著,門前的那個石頭還在,就像媽媽在的時候一樣,看著路上的人來人往。聽著人家家長里短。明年就是媽媽的十周年啦,可以回去再看看我生命裡的那個老院子,再去到那個院子裡坐一坐,哥哥姐姐妹妹坐一塊說說過去。說說那個小院發生的點點滴滴。

作者簡介:

吳曉蒲,祖籍甘肅甘穀縣人,1975年出生于甘谷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甘谷讀完了小學和高中,大學就讀于青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幼喜歡寫作,在大學期間經常發表文章,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財務工作,現在就職於某旅遊公司任財務主管。

那個時候的院子裡總是很熱鬧,一天不停 的有人來串門和借東西,媽媽走啦,就只有爸爸一個人守那個院子,院子裡就很冷清啦,記得有個國慶我回家看爸爸,我們經常坐的那些地方都已經長滿了青苔,院子裡就爸爸一個人,那個院子就像人一樣很蒼涼啦。

北屋就是我和妹妹的屋子,我和妹妹一人一個屋子,那個時候在農村有個單獨學習地方就已經相當不錯啦,勤勞的爸爸和善良的媽媽都給我們提供啦!那個時候廣州很好掙錢,和我們年記相仿的大都去了廣州,就是我們姊妹還在讀書,我和妹妹就像是天敵,那個時候總是和妹妹打架,好像不打架就過不了日子,爸爸看我們打架很煩惱,總是會罵我們姊妹兩個,別人家的小孩都死完啦,就這家還剩這兩個不死的,爸爸也有自己的苦惱,像我們這麼大的要不人家去了廣州,要不就在家裡做縫紉,都可以掙錢的,就我兩不掙錢還要花錢,爸爸能不生氣嗎?現在想想真的感謝父母,在那個不富有的年代,仍然讓我和妹妹上學,我們都讀了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好的大學,上什麼樣的大學是我們的考分決定的,沒有能力上到好的大學很對不起爸爸媽媽。

現在爸爸的年紀越來也大,身邊越來越需要有人照顧,以前爸爸總是不喜歡離開那個老院子,讓他離開那個院子總是有理由的.今年爸爸做完手術後,不得不離開那個老院子,爸爸被搬到哥哥家裡去啦,那天打電話問妹妹那個院子是不是現在鎖著門。妹妹說鎖著,門前的那個石頭還在,就像媽媽在的時候一樣,看著路上的人來人往。聽著人家家長里短。明年就是媽媽的十周年啦,可以回去再看看我生命裡的那個老院子,再去到那個院子裡坐一坐,哥哥姐姐妹妹坐一塊說說過去。說說那個小院發生的點點滴滴。

作者簡介:

吳曉蒲,祖籍甘肅甘穀縣人,1975年出生于甘谷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甘谷讀完了小學和高中,大學就讀于青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幼喜歡寫作,在大學期間經常發表文章,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財務工作,現在就職於某旅遊公司任財務主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