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缺教師,支個教就能解決問題嗎?

農村由於地區條件艱苦, 許多大學畢業生都不願意到偏遠地區學校工作, 現有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從而導致當前農村師資力量薄弱。 支教政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地區師資力量不足問題, 甚至在有些地方規定, 老師沒有支教經歷, 評職稱時採取一票否決。 所以很多城裡教師一撥接一撥來到農村支教, 但是很多人只是為了在履職表上能填上幾年的下鄉支教經歷, 至於教學任務, 只是應付。 混了一段時間支教的經歷, 馬上申請調回城裡學校, 然後又是另一波城裡老師來接替。

你覺得支教能解決農村問題嗎 (單選) 0人 0% 不能 0人 0% 能 0人 0% 只是一種手段,

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投票

但是這樣迴圈往替的支教真的能解決農村師資短缺的問題嗎?那你要先弄清楚農村教師教學的現狀。

現狀一:應該說農村小學缺老師但是中心校的教師不缺, 而且超標配置, 缺的是村小而已。

現狀二:交通不方便, 生活環境差, 教學條件跟不上甚至基本都得不到保障。

現狀三:年輕人不願意待在偏遠地區, 物件都找不到。

現狀四:工資都是跟當地經濟水準相當, 偏遠地區老師收入微薄, 只能維持溫飽生活。

現狀五:偏遠地區孩子難管理, 回家還要做很多事, 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學習。

......

所以, 這些問題支教能從根本上解決嗎?不能。 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試:

一, 改善農村學校(特別是村級小學)條件, 除了教學條件, 還有生話條件, 至少老師的住房要得到保障。

二, 物質獎勵引導。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工資待遇提高, 同類教師留在偏僻農村中小學教學工資高於城市50%以上, 留在村小的老師工資翻倍計算。

三、提高現有教師隊伍思想。 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 使他們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奉獻精神、提高教學能力和師德師風水平, 提高老師的整體素質。

四、發揮大學的志願者團隊的作用。 積極引導大學生志願者團隊來當地村莊, 開展“三下鄉”“大學生支教”相關活動, 讓大學生志願者團隊行成支教情懷, 並對優秀大學畢業生引導到當地就業, 建立良性迴圈機制。

人才是解決一個地區很多問題的關鍵因素, 只有人才進的來, 幹得了, 留得住, 才能對當地的發展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而支教只能說緩解表面現狀, 但並不能從本質上真正解決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