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企業為何頻頻起訴自媒體?

文/壹觀察 宿藝

中國企業與自媒體2017年開始頻繁對簿公堂。

7月份就發生了四起:百度起訴自媒體“GQ實驗室”名譽侵權, 索賠500萬;滴滴起訴“眾程召車駕駛員”公眾號,

索賠15萬元;瓜子二手車起訴自媒體“互聯網一些事”一審宣判;摩拜單車起訴自媒體“磐石之心”, 索賠100萬。

企業為何頻頻起訴自媒體?

企業公關部門最初目的是建立與媒體的順暢溝通, 通過媒體報導傳播品牌形象, 影響社會公眾對企業的瞭解與認可。 但與國外同行相比, 中國企業傳統公關們更偏向“掌控”媒體, 善於“做關係”甚至投廣告的方式, 發佈更多企業公關稿件, 減少潛在危機事件的公關風險。

在中國傳統媒體鼎盛時期, 企業很少與媒體對簿公堂, 由於傳統媒體大多是官方背景, 企業並不掌握太多話語權。 比較極端的例子是2006年富士康以“名譽侵權”向《第一財經日報》兩名記者提出總額人民幣3000萬元索賠,

並要求法院查封凍結了兩名記者的個人資產。 富士康此舉在當年幾乎遭到全國媒體一致“群毆”, 最終不了了之, 已成為教科書版的公關失敗案例。

在企業公關端, 突然發現傳統公關方式失效了, 新媒體變得越來越“不可控”, 甚至有很多“做號”團隊充斥各大流量平臺, 連正常溝通管道都很難建立。 起訴, 這種極端的公關方式已成為企業追求高效、甚至“殺一儆百”的常用選擇。

但對於企業品牌塑造而言, 這會是好的選擇麼?

新媒體時代企業應該有更多選擇

同時, 作為企業領導人和公共人員都需要有更多包容度。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即使蘋果、Google、亞馬遜、特斯拉等也經常遭遇媒體和社交媒體“炮轟”。

中國企業領導人需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質疑和批評, 放下身段, 使用“使用者的語言”通過公關互動建立自身IP和提升企業品牌認可, 站在“神壇”指揮企業PR人員到處刪稿刪評論只會適得其反。

而企業起訴自媒體, 往往從一開始就是“雙輸”的官司。 以7月份的四起訴訟來說, 實力最弱的企業也是估值數十億元的巨頭, 企業甚至雇傭著專職法務人員。 自媒體從時間、資金、法律訴訟經驗來看都無法與企業相提並論。 但“同情弱者”幾乎是所有人的普遍心理, 從企業覺得與自媒體打一場官司開始, 從企業品牌角度來看就未必會有正向提升作用, 從公關角度更是會給其他媒體以“霸道”負面形象出現。 萬一敗了, 則是輸錢又輸人,

如2016年途牛網起訴自媒體人于斌侵權案, 已被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宣佈一審途牛網敗訴。

因此, 《壹觀察》認為,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紅利到達天花板, 出海門檻不斷提高的市場趨勢下, 企業應該儘量避免將精力和人員耗費在這些“費力不討好”的口水戰上, 而是更加聚焦於產品的研發和創新, 建立企業“技術護城河”, 為消費者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

如果回顧全球科技企業發展歷史, 無論是60年代索尼等日本企業的崛起、80年代三星等韓國企業崛起, 還是美國半個世紀以來的不斷誕生的科技巨頭, 這些各個行業享有盛譽的企業都沒有從企業層面與媒體交惡, 而是通過適時的公關方式引導媒體作為企業品牌的催化劑。

在中國互聯網企業領域, 我們如今已培養出全球最大的電商企業、移動支付企業, 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平臺, 一場大資料與人工智慧技術之爭, 正在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的最好機遇。

在智慧手機領域, 全球前10大手機品牌中國已占七席, 其中華為已成長為全球第三大品牌, 預計今年三季度手機出貨量將會首次超越蘋果。 華為用20年時間擊敗了全球所有電信設備廠商, 又在6年時間中在全球智慧手機領域快速崛起, 同樣是依靠巨大的研發技術投入和對產品品質的堅持。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 我們更是創造了眾多“獨角獸”企業, 創新能力開始超越美國。

但我們與美國、甚至日韓相比, 我們實際上更加敏感, 面對批評和質疑缺乏自信與包容,而這其實正是一家市場成功企業與一家優秀企業的區別。當然,中國新媒體轉型時期同樣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對於一個的合作自媒體而言,更需堅持資訊和資料真實性,堅持“看門人”的理性批評而不是無腦漫駡。

【壹觀察】—————————————

☞本文作者系《壹觀察》,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

☞《壹觀察》網站為:guanchacn.com ,同時入駐《今日頭條》、搜狐、新浪、網易、鳳凰、《百家號》、《虎嗅》、《鈦媒體》、《介面》、《一點資訊》、《天天快報》、《大魚號》等平臺。

☞歡迎我的《壹觀察》微信公眾號:guancha01,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面對批評和質疑缺乏自信與包容,而這其實正是一家市場成功企業與一家優秀企業的區別。當然,中國新媒體轉型時期同樣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對於一個的合作自媒體而言,更需堅持資訊和資料真實性,堅持“看門人”的理性批評而不是無腦漫駡。

【壹觀察】—————————————

☞本文作者系《壹觀察》,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

☞《壹觀察》網站為:guanchacn.com ,同時入駐《今日頭條》、搜狐、新浪、網易、鳳凰、《百家號》、《虎嗅》、《鈦媒體》、《介面》、《一點資訊》、《天天快報》、《大魚號》等平臺。

☞歡迎我的《壹觀察》微信公眾號:guancha01,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