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硯山四大名片之一:硯山瑪瑙 . 完美融合厚重文化底蘊與匠人精

硯山四大名片之一, 硯山瑪瑙

發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在此之前, 因瑪瑙被包裹在其貌不揚、類似普通石頭的外殼之中, 因此它的美也被這層堅硬的包裝隱藏起來, 那時它被負重在硯山百姓的肩膀上, 用來修房鋪路, 多作為一種建築材料來使用。 後來, 當人們發現原石頭裡蘊藏著如此炫目的珍寶時, 硯山瑪瑙的美才有機會展示在世人面前。

獨具匠心的設計

硯山瑪瑙主產區為江那鎮下蘆柴沖礦區, 屬於膨潤土的伴生礦, 儲量巨大, 開發前景良好, 其還具備色彩獨特、造型豐富、裂紋較少、透明度高等一系列優勢, 生產商充分利用了硯山瑪瑙的各種優點, 將其製作成各式精美的商品, 除了在款式設計上獨具匠心, 還特別注重現代創新與傳統文化內涵相結合。 比如在商品設計中, 運用了仿古件的方式, 製造出具有古風的茶壺、杯盞、文房用具、鼻煙壺等。

此外, 因為瑪瑙材質大量運用於佛教領域, 瑪瑙原石還被打造出相對應的、帶有佛教文化色彩的瑪瑙擺件, 讓硯山的瑪瑙增添了一絲厚重的文化氣息。

和氏之璧

說的是2000多年前的楚國和氏, 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獻給楚國的厲王和武王, 但厲王聽信玉人的讒言,

兩次以欺君之罪, 先後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腳, 後來文王繼位, 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誣為石頭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 便命人剖玉察看, 證實那果然是一塊舉世無雙的美玉。 於是把這塊美玉琢成玉壁, 為了獎勵和氏獻玉有功, 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為“和氏璧”。

完壁歸趙

還是那塊“和氏璧”, 到戰國後期, 被楚國用作向趙國求婚的聘禮, 贈給了趙國。 秦國也非常想得到它, 就宣稱願以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 雖名曰交換, 其實只想騙而取之, 趙國也明白秦國的用意但因懼怕秦又不敢拒絕, 於是便派機智勇敢, 足智多謀藺相如擔任出使秦國, 護送“和氏壁”去秦國交換城池的任務, 在談判過程中, 藺相如識破秦王的陰謀, 略施小計, 從秦王的手中奪回了“和氏壁”, 並順利地返回趙國。 後來, 秦統一七國, 這塊“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傳的“傳國玉璽”, 上刻“受命子天, 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成為帝王無上權力的象徵。

珠寶新貴, 大放異彩

在剛剛落幕的2017昆明泛亞石博會上, 4000餘件精雕細琢的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瑪瑙產品驚豔亮相, 備受大眾關注。 展會期間, 萬餘人光顧硯山瑪瑙展廳“淘寶”, 總銷售額近20萬元。

硯山瑪瑙憑藉其天然品質、豐富色彩、產品創新和親民價格持續在彩寶市場走俏,吸引了人民網、雲南日報、西部開發報等國家、省內主流媒體進行報導。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文產辦負責人介紹,硯山將注重把硯山縣域民情的歷史人文內涵和閃光點融入到瑪瑙產品開發中,精准定位,融合文化+旅遊的產業發展思路,生產出富有時代氣息、適合大眾需求的瑪瑙文化產品。

硯山瑪瑙憑藉其天然品質、豐富色彩、產品創新和親民價格持續在彩寶市場走俏,吸引了人民網、雲南日報、西部開發報等國家、省內主流媒體進行報導。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文產辦負責人介紹,硯山將注重把硯山縣域民情的歷史人文內涵和閃光點融入到瑪瑙產品開發中,精准定位,融合文化+旅遊的產業發展思路,生產出富有時代氣息、適合大眾需求的瑪瑙文化產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