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出生

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 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 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 被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之父。 他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 這被認為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 他學識淵博, 著述甚豐, 一生作品達540餘篇, 研究領域涉及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物理學、邏輯學、語言學、倫理學、宗教等。

心理學雖然有很長的歷史, 但是由於其研究物件的複雜性和不易確定性, 長期以來一直沒有獨立的地位。 隨著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要求心理學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赫爾巴特首次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但是他反對使用實驗法。 費希納對心理現象作了心理物理學測量, 使實驗心理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但是他的研究目的是為自己的哲學觀點進行辯護, 而不是為了創立科學的心理學。 赫爾姆霍茲和恩斯特·韋伯用實驗法對生理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是他們缺乏心理學的全域性觀點。 馮特反對在心理學研究中進行玄學思辨, 強調心理學研究物件的獨特性。 在他看來, 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既與哲學有區別, 又和自然科學有差異。 1879年他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進行心理學研究的實驗室, 用實驗法建立了新的實驗心理學體系, 從而使心理學正式宣告成立。

網路配圖

在馮特以前, 心理學沒有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科學分析和實驗研究, 主要是靠直覺、推斷和猜測。 與馮特同時, 甚至比他稍早些, 美國的威廉·詹姆斯(1875)在哈佛大學也建了一個心理實驗室, 同年德國的卡爾·斯圖姆夫籌建過一個聽覺實驗室, 費希納和赫爾姆霍茲等做過許多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物理學的實驗,

但是他們都因為設備、方法的原因等都影響甚微。 但是應當說, 他們都對新心理學的成立做出了貢獻。 但是馮特創立專業的心理學實驗室, 運用實驗內省法、反應時法等研究方法, 對人的感知覺、反應速度、注意分配、感情以及字詞聯想的分析等進行了研究, 取得了大量重要成就。

在馮特之前, 沒有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 也沒有專門的心理學派。 隨著馮特創建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青年到他這裡學習。 這裡成為培養出世界上第一批職業心理學工作者的學府和搖籃。 從這裡培養出來的心理學工作者遍佈歐洲、美洲和亞洲。 根據美國哲學家薩哈基恩的統計,

在馮特的學生中, 有德國人(包括奧地利人)136名, 美國人14名, 東歐人13名, 英國人10名, 波蘭人6名, 俄羅斯人3名, 丹麥人2名, 法國人2名。 其中34人成為心理學史上的知名人物, 如美國的霍爾、卡特爾、安吉爾、閔斯特伯格、賈德, 英國的鐵欽納, 德國的克勒佩林、屈爾佩、瑪律比、莫伊曼, 丹麥的朗格、勒曼, 俄國的別赫切列夫, 日本的松本亦太郎。 這些人在回國後, 紛紛在本國創立心理學實驗室, 開展實驗心理學研究, 使各國紛紛走上心理學研究的道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