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種族歧視的幽靈在美國徘徊

8月11日晚, 數千名右翼人士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夏洛特維爾舉行大規模集會, 集會者手持火炬, 高喊著帶有明顯種族主義色彩以及極右翼意識形態風格的口號保持佇列的姿態進行示威遊行。 集會在12日演變成了暴力衝突。 衝突中, 一輛汽車沖入現場集會人群, 當場造成一人死亡, 34人受傷。

▲沖進人群的車

衝突的背後, 是美國數百年來的種族主義血淚史。

美國的廢奴運動逐漸高漲開始於19世紀20—30年代, 到19世紀50年代中期, 因為新州的屬性問題, 奴隸制問題成為南北分裂的導火線。

1859年約翰·布朗起義爆發, 北方人對烈士約翰·布朗殉道式般的犧牲表現出了巨大的悲痛, 使南方奴隸主在震驚之餘對北方的懷疑和恐懼進一步加深, 從而把美國進一步推向內戰的邊緣。

▲19世紀的美國南方依靠黑人奴隸進行生產

南北戰爭以後, 雖然南北和解, 但是種族歧視依然像幽靈一樣徘徊在美國, 最終有了《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

《吉姆·克勞法》的名字來源於一個以侮辱黑人來逗樂子的白人演員湯瑪斯·賴斯(Thomas Dartmouth Rice), 他活躍于19世紀初, 擅長於說唱逗笑, 拿手戲碼就是污辱黑人的歌曲, 還會將自己的臉塗黑, 故意衣衫襤褸, 模仿在他和其他白人心目中當時南方黑人奴隸的打扮、樣貌和行為舉止,

以此來取悅觀眾。

賴斯替自己取了一個使人覺得有趣的舞臺藝名:吉姆·克勞老爸(Daddy Jim Crow), 靠在四處流動的小舞臺上表演維生。

久而久之, 吉姆·克勞一詞演變成了美國黑人的代名詞。 稱呼某人為“吉姆·克勞”可不止說他或她是黑人, 而是帶著嘲諷貶低意味。 專載黑人的火車, 白人呼之為吉姆·克勞火車, 黑人群聚的社區, 呼之為吉姆·克勞社區, 黑人專用的廁所, 呼之為吉姆·克勞廁所。

順理成章地, 歧視黑人的法律, 被稱為了《吉姆·克勞法》。

▲湯瑪斯·賴斯侮辱性的表演

《吉姆·克勞法》泛指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主要針對非洲裔美國人, 但同時也包含其他族群)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

其中阿拉巴馬、亞利桑那、阿肯色、佛羅里達、喬治亞、肯塔基、路易斯安那、馬里蘭、密西西比、密蘇裡、新墨西哥、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奧克拉荷馬、德克薩斯、維吉尼亞、西維吉尼亞和懷俄明等州, 大肆推廣《吉姆·克勞法》, 還各自通過所謂《吉姆·克勞法》條例。

美國內戰剛告結束, 南方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阿拉巴馬州通過了6大條《吉姆·克勞法》州法:

第1條:在黑人留院治療的地方, 無論是公共的或是私人的機關, 任何個人或公司不得要求白人女護士為黑人提供服務;

第2條:所有在本州的汽車公司, 必須要將其車站的候車室或買票窗口, 分開為白人的和有色人種的;

第3條:每一節火車廂的列車員,

有權安排每一乘客的座位到用屏風隔開的座位, 或是各種種族使用不同的車廂;

第4條:在城市內, 白人與有色人種如果在同一餐廳內吃飯, 是為非法, 除非該餐廳是從地面上建起一面不低於7尺的屏風, 將之完全隔開, 並有著從大街上單獨而分開的入口;

第5條:在任何的撞球室裡, 黑人陪伴白人或者一起玩球, 是為非法;

第6條:所有的雇主, 必須要提供黑人男性和白人男性分開使用的廁所。

▲有色人種等候室"的招牌, 喬治亞州, 1943年

亞利桑那州除了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吉姆·克勞法》外, 還從根本上將非洲裔美國人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 他們通過的《異族婚姻法》說:任何具有高加索白人血統者如果與黑人、蒙古人、馬來人或印度人結婚的話, 其婚姻是為無效。

佛羅里達州不讓阿拉巴馬州獨自專美,亦通過了4大條《吉姆·克勞法律》:

第1條:所有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婚姻,或者一個白人與一個包括有四代之內黑人血統的黑人之間的婚姻,自此以後將永遠禁止之。

包括有四代之內黑人血統的黑人的定義,是在佛羅里達州的法律框架下,就算是黑白混血兒已經混了長達四代之久,就算是已經混得金發藍眼,也不管用,還是被視之為有色人種;

第2條:任何黑種男人和白種女人,或者任何白種男人和黑種女人,並非處於婚姻關係,而在夜間習慣性地居住和使用同一房間,各自必須懲罰監禁12個月以下,或者罰金500元;

第3條:白種人孩子的學校和黑種人孩子的學校,必須要完全分隔開來;

第4條:建築物必須要分開,一是給白種人孩子,一是給黑種人孩子。建築物之間必須保持四分之一裡的距離。任何情況下,白種人孩子不可以與黑種人孩子一起交際或者是工作。

▲一名黑人母親坐在周圍都是白人的候車室中

這些法律上的種族隔離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的不同而隔離使用,且在隔離但平等的原則下,種族隔離被解釋為不違反憲法保障的同等保護權,因此得以持續存在。但事實上黑人所能享有的部份與白人相較往往是較差的,而這樣的差別待遇也造成了黑人長久以來處於經濟、教育及社會上較為弱勢的地位。

1899年北卡羅來納州《戈爾茲伯勒每日報導》出現了一篇副標題為“大西洋&北卡羅來納鐵路局的蒂利隊長如何執行《吉姆·克勞法》”的文章。

“本月,乘坐大西洋&北卡羅來納鐵路的遊客們已經注意到,不同膚色的乘客需要乘坐對應的車廂,不得越雷池半步。”文中報導稱,“蒂利隊長……正日夜不停地努力監視,而這道由《吉姆·克勞法》所打造的分界線正被一絲不苟地可怕執行著。”

1945年後,美國民權運動興起,民權團體用聯邦法律來抵抗吉姆·克勞法。例如著名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於1954年由美國最高法院作成判決,終止了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美國國會隨後在1964年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及《1965年投票權法案》,禁止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

▲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

吉姆·克勞法在法律層面上正式走入歷史,但在現實生活中,種族歧視的現象卻比比皆是。

麻省理工學院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在2003年的調查中發現,當地的工作單位在招聘時普遍存在著種族歧視現象,那些名字“聽起來像黑人”的應聘者得到面試的機會比名字“聽起來像白人”的應聘者少50%。

當年著名的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在赴絞刑架之前,留下這樣的遺言:“我,約翰·布朗,現在堅信只有用鮮血才能清洗這個有罪的國土的罪惡。”這個預言在其後不久的南北戰爭中得到了應驗。今天美國再次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約翰·布朗的預言會不會再次成真?

▲ 維吉尼亞白人至上主義者集會現場照片

當前,美國的種族關係依然脆弱,白人和非洲裔看待種族歧視的態度嚴重對立。2014年8月9日,美國密蘇里州的弗格森18歲黑人學生邁克爾·布朗被員警擊斃。布朗的母親曾發出這樣的感歎:非洲裔美國人可能因為在街上賣香煙或揮舞一支玩具槍而被射殺,“我們被教導要和平,但和平沒有降臨”。

2016年,皮尤研究中心做的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種族關係的看法更為悲觀,有88%的非洲裔認為美國應採取進一步行動促進種族平等,40%的非洲裔懷疑美國永遠也無法實現種族平等的目標。

其婚姻是為無效。

佛羅里達州不讓阿拉巴馬州獨自專美,亦通過了4大條《吉姆·克勞法律》:

第1條:所有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婚姻,或者一個白人與一個包括有四代之內黑人血統的黑人之間的婚姻,自此以後將永遠禁止之。

包括有四代之內黑人血統的黑人的定義,是在佛羅里達州的法律框架下,就算是黑白混血兒已經混了長達四代之久,就算是已經混得金發藍眼,也不管用,還是被視之為有色人種;

第2條:任何黑種男人和白種女人,或者任何白種男人和黑種女人,並非處於婚姻關係,而在夜間習慣性地居住和使用同一房間,各自必須懲罰監禁12個月以下,或者罰金500元;

第3條:白種人孩子的學校和黑種人孩子的學校,必須要完全分隔開來;

第4條:建築物必須要分開,一是給白種人孩子,一是給黑種人孩子。建築物之間必須保持四分之一裡的距離。任何情況下,白種人孩子不可以與黑種人孩子一起交際或者是工作。

▲一名黑人母親坐在周圍都是白人的候車室中

這些法律上的種族隔離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的不同而隔離使用,且在隔離但平等的原則下,種族隔離被解釋為不違反憲法保障的同等保護權,因此得以持續存在。但事實上黑人所能享有的部份與白人相較往往是較差的,而這樣的差別待遇也造成了黑人長久以來處於經濟、教育及社會上較為弱勢的地位。

1899年北卡羅來納州《戈爾茲伯勒每日報導》出現了一篇副標題為“大西洋&北卡羅來納鐵路局的蒂利隊長如何執行《吉姆·克勞法》”的文章。

“本月,乘坐大西洋&北卡羅來納鐵路的遊客們已經注意到,不同膚色的乘客需要乘坐對應的車廂,不得越雷池半步。”文中報導稱,“蒂利隊長……正日夜不停地努力監視,而這道由《吉姆·克勞法》所打造的分界線正被一絲不苟地可怕執行著。”

1945年後,美國民權運動興起,民權團體用聯邦法律來抵抗吉姆·克勞法。例如著名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於1954年由美國最高法院作成判決,終止了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美國國會隨後在1964年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及《1965年投票權法案》,禁止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

▲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

吉姆·克勞法在法律層面上正式走入歷史,但在現實生活中,種族歧視的現象卻比比皆是。

麻省理工學院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在2003年的調查中發現,當地的工作單位在招聘時普遍存在著種族歧視現象,那些名字“聽起來像黑人”的應聘者得到面試的機會比名字“聽起來像白人”的應聘者少50%。

當年著名的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在赴絞刑架之前,留下這樣的遺言:“我,約翰·布朗,現在堅信只有用鮮血才能清洗這個有罪的國土的罪惡。”這個預言在其後不久的南北戰爭中得到了應驗。今天美國再次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約翰·布朗的預言會不會再次成真?

▲ 維吉尼亞白人至上主義者集會現場照片

當前,美國的種族關係依然脆弱,白人和非洲裔看待種族歧視的態度嚴重對立。2014年8月9日,美國密蘇里州的弗格森18歲黑人學生邁克爾·布朗被員警擊斃。布朗的母親曾發出這樣的感歎:非洲裔美國人可能因為在街上賣香煙或揮舞一支玩具槍而被射殺,“我們被教導要和平,但和平沒有降臨”。

2016年,皮尤研究中心做的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種族關係的看法更為悲觀,有88%的非洲裔認為美國應採取進一步行動促進種族平等,40%的非洲裔懷疑美國永遠也無法實現種族平等的目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