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首個智慧物流指數發佈:西藏地區物流最慢 越偏遠地區配送改善越明顯

南都訊 記者 彭彬 3月27日, 國內首個智慧物流指數發佈報告——《中國智慧物流大資料發展報告》發佈, 該報告由交通部科學研究院、菜鳥網路與阿裡研究院共同製作, 歷史性地完成“智慧物流大資料發展指數”, 第一次讓物流業有了評價尺規, 讓行業的資料化和智慧化水準有了量化評價體系。

報告顯示, 2016年指數全年均值為40.9, 尚處於快速安裝階段。 區域時效上, 滬、浙、江排前三, 西藏最慢。 另外, 物流業務資料化程度相對較好;資料基礎設施還處於起步階段, 指數值僅為18.8;物流協同化處於高速發展中期, 基礎協同相對成熟,

末端協同仍需加強。

報告的發佈, 也意味著行業有了“未來指數”, 描繪了中國智慧物流發展藍圖:智慧物流是物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平臺引領智慧物流革新。

內蒙古、新疆和西藏物流時效最落後

智慧物流的應用已對物流服務品質提升產生較大的積極作用。 以雙11為例, 2016年比2015年履約率提升25%, 比2013年, 1億包裹簽收時間減少近3倍, 從9天減少到3.5天。

報告顯示, 2016年, 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時效指數同比減少了6%、10%和9%, 近年來效率提升迅速, 說明越是偏遠地區, 時效改善越明顯。 同時, 中部成為時效提升最快的地區, 較好的經濟發展形勢與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是關鍵。

通過對全國各省市區的時效比較, 長三角地區繼續保持領先,

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蘇省位列全國前三。 三地也是我國物流業務大省, 合計占到全國總量的13%。 這說明物流時效與物流業務量大小正相關, 業務量越是飽滿, 越有利於提升物流效率。

時效排名第四至十名分別是安徽、廣東、湖北、福建、北京、河南和湖南, 位於最後不及格區域的包括內蒙古、新疆和西藏。 不過, 儘管中部、西部地區的時效水準較東部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但差距在不斷縮小。

物流痛點仍在

報告強調了“一切業務資料化、一切資料業務化”:一切業務資料化實現物流資訊的可跟蹤追溯, 讓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透明;一切資料業務化是通過大資料產品開發, 把大資料應用到具體業務的過程, 通過大資料產品賦能物流各個環節,

從而實現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中顯示, 2016年全年境內物流詳情資料完備率指數為84.8, 發展較為成熟。 跨境物流詳情資料完備率指數僅為13.5, 原因是跨境涉及多方協同合作, 資料獲取難度較大。 不過, 全年分月度看, 指標呈波浪形上升態勢, 正在逐步改善。

這也意味著行業痛點仍在, 物流要素有待加強連接。 資訊聯通是智慧物流的重要基礎。 當前, 我國物流業資訊化程度整體不高, 全國7000萬家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之間缺乏資訊互聯互通, “資訊孤島”現象突出。

資料基礎設施起步

目前, 以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為代表的智慧物流快速發展, 也激發了大量的物流商業模式創新和新的市場進入者, 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不竭動力。

物流雲是近年來智慧物流的發展重點之一, 不僅可以大大降低企業資訊化建設成本, 同時解決資料化程度不高的問題。 據企業樣本統計, 去年1月快遞業物流雲普及率的數值為5, 12月已增長至25.4, 反映出資料基礎設施儘管處於起步階段, 但發展速度相對較快。

另外, 2016年12月末端協同率為9.4, 顯示末端協同為行業瓶頸。 這也意味著, 共用協同是智慧物流的發展方向。

物流資料化快速推進的典型是電子面單。 2016年1月電子面單普及率數值為63, 12月份增長至82, 已達到相當高的普及程度。 以菜鳥電子面單為例, 去年在主要電商平臺滲透率接近80%, 與2015年初相比, 提升近1.6倍, 體現平臺對智慧物流的引領提升。 快遞企業使用後,

中轉環節錯分率平均降低了40%, 每年節約紙張消耗費用約12億元, 提高了綠色環保水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