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人民日報:南通港閘加強土地集約利用 發展追求小而強

《人民日報》2017年8月16日23版 版面截圖

位於南通市港閘區的五水商圈。 馬 競攝

原題:港閘, 發展追求小而強

港閘很小。 面積僅152平方公里(含長江水域), 是江蘇省南通市最小的一個行政區。

港閘不小。 南接上海、蘇州, 北通蘇北, 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 硬是將GDP密度做到2.5億元/平方公里, 接近全國排名第四的廣州。

小而強 “精明增長”更集約

土地面積小, 如何在“小”地方做出大文章?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曾經談到江蘇的土地資源利用問題,

他認為, 江蘇土地資源少、環境容量小, “攤大餅”沒有空間, 拼資源缺乏支撐, 高排放容納不下, 必須走節約緊湊、“精明增長”、綠色發展的路子。

近年來, 港閘區不斷創新國土資源管理制度, 統籌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關係, 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開源與節流並舉”。

為創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路徑, 港閘區以“一張圖”工程推動用地全流程管理, 將全區每一塊土地的“批、供、用、補、查”納入全流程監管, 使違法用地比例從幾年前的近3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 本著“堅持生態和諧門檻不降低、堅持主導產業特色更聚焦”的底線, 兩年來先後論證否決了15個專案, 節約土地1000餘畝。

2016年港閘區GDP密度達到2.5億元/平方公里,

根據相關統計, 在全國GDP密度排名前十的城市中, 排名第四的廣州為2.64億元/平方公里, 第五的廈門為2.23億元/平方公里, 港閘的GDP密度水準已超過廈門, 接近廣州。 連續三年, 港閘位居江蘇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區前列, 2016年還獲得第三屆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稱號。

小而精 積極對接大上海

南接上海, 是港閘天然的區位優勢, 這樣的機遇自然要緊緊抓住。

坐落于港閘區的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 就是上海和江蘇兩地合作的典型代表。 2009年, 上海市北集團調研了整個長三角地區, 港閘區也多方努力, 積極配合。 通過產業基礎、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等各方面比對, 經過多次論證, 該專案最終於2010年8月落戶港閘。

科技城距上海約120公里,

規劃面積5.24平方公里, 重點發展電子資訊、服務外包等高端產業, 目前已集聚格陸博、恒潤科技、市北雲院等產業項目20多個。

經過幾年的運轉, 園區已形成了成熟的項目招引機制, 定期開展上海投資促進周推介活動, 參與滬通產業合作懇談活動、南通(上海)服務外包發展合作懇談會, 在上海載體招商、本地招商、平臺招商三個方面實現突破。

隨著南通全面接軌上海戰略的深入推進, 滬通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 港閘正加速成為南通乃至江蘇接軌上海的先導區。

小而新 創新引領天地寬

“要引導企業搞創新, 就要讓想創新的企業能創新, 讓真正創新的企業能獲利。 ”對於企業的引進和扶持, 港閘區有自己的標準。

南通新帝克單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支持下, 把一根小小的釣魚線, 做成了行業“大咖”。

“科技創新是根本, 是經營制勝之道。 ”這是新帝克董事長馬海燕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新帝克的員工中, 技術型人才超過1/3, 擁有研發人員36人, 其中碩士畢業的有14人, 博士畢業的有3人。 “中小企業發展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難。 ”馬海燕坦言, 在港閘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 新帝克作為港閘區首家獲批純設備抵押貸款的中小企業, 一次性獲得700萬元貸款。

目前, 新帝克單絲已成長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單絲生產企業, 2016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擁有單絲生產線81條, 遠遠高於第二名的11條生產線。

企業創新, 離不開政府的扶持。 在港閘區,不少像新帝克一樣的企業獲得了良好的創新發展空間,成為港閘區小地方做出大文章的另一個注腳。

今年上半年,港閘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300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42億元,增長21%,規模工業產值占比48.7%;智慧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0.3億元,同比增長26.5%。

“社區大作為。我們要在‘小’地方創造出‘大’的綠色GDP,高水準地把港閘人民帶入全面小康社會。”區委書記沈紅星信心滿滿。

在港閘區,不少像新帝克一樣的企業獲得了良好的創新發展空間,成為港閘區小地方做出大文章的另一個注腳。

今年上半年,港閘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300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42億元,增長21%,規模工業產值占比48.7%;智慧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0.3億元,同比增長26.5%。

“社區大作為。我們要在‘小’地方創造出‘大’的綠色GDP,高水準地把港閘人民帶入全面小康社會。”區委書記沈紅星信心滿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