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烏孫坑嶺古道,五尖山高千仞,散水瀑飛千尺

作者 坦克

烏孫坑嶺古道, 系民間古通道, 古道發於永嘉縣鶴盛鎮鄭源村上遼自然村, 經烏孫坑嶺, 過菖蒲塘, 下散水崖, 止于樂清市龍西鄉莊屋村。

古道全長7500米許, 累計爬升400余米, 下降600米許, 塊石為基, 是古時樂清龍西于永嘉鶴盛等地村民來往的主要通道之一。 古道蜿蜒於山崗, 繞五尖山, 層田嬌豔, 散水崖壁高百仞, 飛瀑飄散, 古村依舊, 人文滄桑, 風光旖旎, 三個小時可至, 當去!

古道起點永嘉縣鶴盛鎮鄭源村,

先民居於此已曆400餘載, 因與樂清交界操清一色的樂清大荊方向的土話, 大部永嘉人已然難以聽懂。

入村沿溪行, 只見一塊碩大的巨石橫臥於溪中, 通體褐色, 若猛虎盤踞, 兇猛無比, 而又惟妙惟肖, 人稱“像虎石”!

過巨石, 繼續沿溪行, 至上遼自然村, 在去往樂清大公山方向的公路旁, 右邊過小溪, 渡小橋, 上古道。

古道伊始便是塊石道, 道寬平緩, 路旁箬葉飄逸連綿,

遠山翠竹染翠

行一裡半許,過層田,遠處箬葉林深處,有石牆翼然,行前乃一荒廢倒塌的古亭,

古亭旁有古道路于箬葉,開始抬升。

複行百余米,道有分歧,右邊上行。

上行道鬥折迂回,陡峭于箬葉林間

立于道路宛轉處,回眸遠山,山天相接,連綿不知盡頭。

自亭上行一裡許,便至山坳埡口

右行去往樂清市龍西鄉山嶴頭村,左拐去往天燈,但古道已被荒草淹沒!中間直行下,去往山嶴頭水庫。

古道沿山嶴頭水庫左側而行,庫面寧靜,喬松連片,碧水映於天穹,如此秘境,非複人世也!

水庫左邊行半裡許,過大壩直行。

直行道行于荒原,古木林立,遠山巍峨,行於其間,心曠神怡也!

嶴上行200米許,行于密林間

行幾十米許,道前有岔口,左邊直行,去往菖蒲塘村。

複行百余米,道亦有岔口,左邊複直行。

複行百米許,眼前豁然開朗,古道亦是蜿蜒于一片荒原層田,

複行半裡許,林間深處有古屋隱約,似乎古廟。

行前果為小寮,高臺石牆,大門緊閉,便路經過為攜香火,作揖合十而拜,以求路途平安。

過小寮,順電線杆而行,

半裡許,複過荒田,上至埡口,

過埡口,只見鬱鬱蔥蔥的稻田映于層田,翠竹搖曳,

五尖山峰突兀,孤峰拔起,四望無倚,秀與眼前,在一覽無餘之地,如此高山直沖霄漢,無比震撼!

繞過層田,喬木修篁處,便是菖蒲塘村。

順道左邊行,入村。

菖蒲塘村到處是石牆為壁的古屋,有些已經倒塌,但大多外觀完好,矗立於山坳,嶄然於山頭,掩藏于密林,如此古村荒廢,實乃可惜。

立於村中古道,遠處五尖峰觸手可及,可又遙不可及,山色雖美,卻難解鄉愁,百般無奈!古道行,終將是孤獨行!

過村直行,沿電線杆方向下行

行半裡許,古道之上有古宅隱于修竹林前

複行200米許,道前有分歧,右邊下古道。

道上遠眺,遠山奇峰怪石,風起雲湧,跌宕起伏,山色秀美,連綿無絕盡,如此勝景,不虛此行也!

下行道極其陡峭蜿蜒,而無遮攔,炎炎夏日,苦行也!更感父輩當年之艱辛!

自菖蒲塘下行三裡許,古道宛轉,開始有些平緩,右轉下一段荒草道

遠方的五尖峰高聳,只探了半個腦袋。

荒草道行一裡許,在巨石崖壁前,右邊複下古道

複行半裡許,亦有古亭,藏于密林,

過古亭,路溪澗,穿竹林,如是半裡

遠山有孤峰突兀,溪澗流水歡奔,依壁淙淙。

複行半裡,眼前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稻田,

過稻田,沿溪行

複行半裡許,道有岔口,左邊沿溪行

稻田之上,巨石嶙峋,崖高百仞,

複行200米許,過小橋,亦有岔口,左邊行去往散水崖,右邊行去往山嶴頭村。

左行道下有一小水庫,碧水燦爛

行百米許,有路廊

過路廊,開始下行,下行已是陡峭

下行半裡許,道有分歧,右邊下

山腳下,莊屋村的民居已然歷歷在目。

循崖壁下行,一裡許,至莊屋村。

複行200米許,古道盡!盡頭右折,高崖便是著名的散水崖!

散水崖瀑布位於龍西莊屋村東北,四周群山環抱,峭壁聳天,成圓弧狀。散水瀑以飄散多姿而聞名,它從峭壁飛湍而下,中途觸石,又騰空拋落,散為水珠,化為雨霧;當陽光映射瀑面時,色彩繽紛,分外妖嬈。風起時,因風作態,或徐飛林杪,或直注碧潭。在春夏交接多雨的季節,匹練橫空,水勢如銀河倒垂,瀑聲如雷,聲撼天地。瀑布下有散水潭,潭大 水深,潭水瀲灩。散水岩的岩壁上有山洞,攀援至洞口,眺望瀑水,又好似一幅飄動的珠簾。山洞的東南角有“石天窗”,形似台閣。(資料介紹)

散水崖水豐之時

下圖 轉載於 單行線 作者 張朋強

行一裡半許,過層田,遠處箬葉林深處,有石牆翼然,行前乃一荒廢倒塌的古亭,

古亭旁有古道路于箬葉,開始抬升。

複行百余米,道有分歧,右邊上行。

上行道鬥折迂回,陡峭于箬葉林間

立于道路宛轉處,回眸遠山,山天相接,連綿不知盡頭。

自亭上行一裡許,便至山坳埡口

右行去往樂清市龍西鄉山嶴頭村,左拐去往天燈,但古道已被荒草淹沒!中間直行下,去往山嶴頭水庫。

古道沿山嶴頭水庫左側而行,庫面寧靜,喬松連片,碧水映於天穹,如此秘境,非複人世也!

水庫左邊行半裡許,過大壩直行。

直行道行于荒原,古木林立,遠山巍峨,行於其間,心曠神怡也!

嶴上行200米許,行于密林間

行幾十米許,道前有岔口,左邊直行,去往菖蒲塘村。

複行百余米,道亦有岔口,左邊複直行。

複行百米許,眼前豁然開朗,古道亦是蜿蜒于一片荒原層田,

複行半裡許,林間深處有古屋隱約,似乎古廟。

行前果為小寮,高臺石牆,大門緊閉,便路經過為攜香火,作揖合十而拜,以求路途平安。

過小寮,順電線杆而行,

半裡許,複過荒田,上至埡口,

過埡口,只見鬱鬱蔥蔥的稻田映于層田,翠竹搖曳,

五尖山峰突兀,孤峰拔起,四望無倚,秀與眼前,在一覽無餘之地,如此高山直沖霄漢,無比震撼!

繞過層田,喬木修篁處,便是菖蒲塘村。

順道左邊行,入村。

菖蒲塘村到處是石牆為壁的古屋,有些已經倒塌,但大多外觀完好,矗立於山坳,嶄然於山頭,掩藏于密林,如此古村荒廢,實乃可惜。

立於村中古道,遠處五尖峰觸手可及,可又遙不可及,山色雖美,卻難解鄉愁,百般無奈!古道行,終將是孤獨行!

過村直行,沿電線杆方向下行

行半裡許,古道之上有古宅隱于修竹林前

複行200米許,道前有分歧,右邊下古道。

道上遠眺,遠山奇峰怪石,風起雲湧,跌宕起伏,山色秀美,連綿無絕盡,如此勝景,不虛此行也!

下行道極其陡峭蜿蜒,而無遮攔,炎炎夏日,苦行也!更感父輩當年之艱辛!

自菖蒲塘下行三裡許,古道宛轉,開始有些平緩,右轉下一段荒草道

遠方的五尖峰高聳,只探了半個腦袋。

荒草道行一裡許,在巨石崖壁前,右邊複下古道

複行半裡許,亦有古亭,藏于密林,

過古亭,路溪澗,穿竹林,如是半裡

遠山有孤峰突兀,溪澗流水歡奔,依壁淙淙。

複行半裡,眼前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稻田,

過稻田,沿溪行

複行半裡許,道有岔口,左邊沿溪行

稻田之上,巨石嶙峋,崖高百仞,

複行200米許,過小橋,亦有岔口,左邊行去往散水崖,右邊行去往山嶴頭村。

左行道下有一小水庫,碧水燦爛

行百米許,有路廊

過路廊,開始下行,下行已是陡峭

下行半裡許,道有分歧,右邊下

山腳下,莊屋村的民居已然歷歷在目。

循崖壁下行,一裡許,至莊屋村。

複行200米許,古道盡!盡頭右折,高崖便是著名的散水崖!

散水崖瀑布位於龍西莊屋村東北,四周群山環抱,峭壁聳天,成圓弧狀。散水瀑以飄散多姿而聞名,它從峭壁飛湍而下,中途觸石,又騰空拋落,散為水珠,化為雨霧;當陽光映射瀑面時,色彩繽紛,分外妖嬈。風起時,因風作態,或徐飛林杪,或直注碧潭。在春夏交接多雨的季節,匹練橫空,水勢如銀河倒垂,瀑聲如雷,聲撼天地。瀑布下有散水潭,潭大 水深,潭水瀲灩。散水岩的岩壁上有山洞,攀援至洞口,眺望瀑水,又好似一幅飄動的珠簾。山洞的東南角有“石天窗”,形似台閣。(資料介紹)

散水崖水豐之時

下圖 轉載於 單行線 作者 張朋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