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暑假桂林北海九日老少遊

一年一度的旅遊季又到了, 旅遊目的地的選擇成了困難症。 去北方, 已經連續去了幾年了;去國外, 我又不能去;只好再往南方吧, 畢竟比北方要吃住得好些。 討論來討論去, 還是定下了廣西;公司還是選擇了攜程, 這幾年實踐證明攜程經受住了考驗。

準備停當, 一家老小五口直飛桂林兩江國際機場。 可一出發就當頭一棒, 由於共軍在青島大規模軍演, 飛機晚點了四個小時, 等到了桂林金水灣國際大酒店, 已經晚上9點了。 我和兩位老的出去吃了一碗桂林米粉, 正如司機說的, 4元一碗, 二兩粉, 晚上8點後加5毛。

味道還行, 只是有點淡, 這也是桂林當地菜的特點。 我能吃個大半飽, 當地人也把米粉當作早餐。 後來聽導遊說, 為什麼當地人愛吃米粉?是因為廣西受八山一水一分田影響, 糧食不能自給, 所以當地人就把米磨成粉, 加上水和調料, 這樣一份的米可以多出不少分量下肚填飽。 這真是一個令人傷心的吃法, 中國有很多美食都是來源於糧食缺乏啊。

第二天一早退房上車, 又是個四十多人的大團, 導遊叫龍嵐, 自稱是美女, 毛南族人, 當然已經完全和漢族人一樣了。 她簡要介紹了一下桂林歷史、地理, 桂林是廣西最早開發的地區, 我覺得其實應該是湖南的延伸, 其口音也接近湖南、四川方言。 桂林城挺美的, 城裡有山有水,

號稱“千峰環野立, 一水抱城流”。 與南京的山水相比, 喀斯特地形使桂林山水更秀麗些。 龍導說, 7月份時, 桂林大水, 號稱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 造成嚴重物資人員損失, 好多景區都淹掉了。 所以遊客都集中到8月份來了, 後來的行程也證明了這一點, 就是人多。

首先來到遇龍河漂流。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 全長43.5公里, 人稱“小灕江”, 不是灕江勝似灕江, 若把灕江當作大家閨秀, 那麼遇龍河就是小家碧玉了。 我們兩人一個竹筏, 在這條河的一小段漂行。 遇龍河兩岸山峰清秀迤邐, 連綿起伏, 形態萬千, 江岸綠草如茵, 翠竹蔥郁, 樹木繁蔭。 微風拂過水面, 泛起陣陣漣漪。 船工說, 平時遇龍河的水如同綠色的翡翠, 清澈透亮,

魚兒閒遊, 水筏飄搖, 一一可見。 但是由於上個月大水, 水混濁了許多, 今天已經好多了, 至少不是黃的, 而是綠色了。 太陽在頭上, 有些熱, 身上已經濕了。 漂了一會兒上岸, 在一座橋邊休息, 導遊說叫遇龍橋, 建於明代。 我注意到古橋橋頭有一座斷碑, 仔細一看, 是《遇龍村抗戰勝利紀念碑》, 記述了當地群眾在遇龍橋對岸朱家寨據守長達9個月, 與日寇浴血奮戰並取得勝利的英雄業績。 可惜文革時被毀。 當年桂系在廣西經營數十年, 各方面建設還是有成績的。 尤其是動員全社會參加抗戰, 非常成功, 這也證明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有才。 司機說, 李宗仁老家就在兩江機場十幾裡遠的村子, 看來桂林也是人傑地靈之地。

吃過中餐, 就來到桂林的重頭戲—陽朔灕江山水。

灕江, 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稱, 起源于華南第一高峰越城嶺貓兒山。 灕江風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勝”之譽。 從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灕江河段, 是灕江精華, 擁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 是岩溶地形發育典型、豐富和集中地帶, 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華, 號稱“舟行碧波上, 人在畫中游”。 1982年, 桂林灕江風景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並上了人民幣20元封面。 我們來到興坪碼頭, 導遊說原來風景區有四個碼頭, 其中兩個毀於上個月大水, 還未修復, 當時水位已漲到岸邊一樓了。 先在景區邊上小鎮吃過中飯, 再走到景區售票處, 身上已經大汗了。 換乘景區電動車,
到碼頭坐竹筏。 竹筏可以坐四個人, 用小柴油機推動。 灕江上風很大, 竹筏一動就非常涼快, 身上汗一下子就沒了。 雖然洪水已退, 但水位還是挺高的, 岸邊不時出現倒伏的竹子, 水流也比較急。 途徑的九馬畫山是灕江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山體臨江而立, 石壁如削, 壁上五彩斑斕, 遠望如一幅巨大的畫屏, 呈現出馬的畫像, 因此得名畫山。 據說最多可見九匹馬, 所以叫九馬畫山。 除了九馬畫山, 還有各種山的形狀和影像, 如黃布倒影、鯉魚跳龍門、羅漢山、螺螄山等, 全靠想像了。 美中不足的是, 發動機聲音太吵, 在江面上像蝗蟲一般, 嗡嗡地讓人心煩, 如果換成電動的就更好了。 而且缺少解說, 全靠自己揣摩。

晚上就住在陽朔縣城邊上,劉三姐演出劇場的旁邊。晚上演出一共有三場,我們看的是9點的第二場。劇場坐落在灕江與田家河的交匯處,與對面的書童山隔水相望。水上舞臺全部採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時可以全部拆散和隱蔽,對灕江水體及河床不造成任何影響。坐在梯田狀的觀眾席上,180度全景視覺,劇場可坐2200多人,我們到時都坐滿了。演出一共分為五個部分,以紅色、藍色、白色、銀色、黃色五種顏色為主題,分別表現了山歌、家園、情歌、漁火和盛典的意境,體現了桂林多民族的深厚文化傳承。我覺得情歌部分最好,尤其是《藤纏樹》歌詞,“我倆結交訂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直白感人,配上歌舞,更是打動人心。90分鐘的演出在“天地頌唱”的尾聲中結束了——“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家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就像電影中一樣,漁火漸漸走遠,燈光逐漸熄滅,而劉三姐的歌聲仍然在山水間唱響,久久揮之不去……

隨著劉三姐的歌聲,我們離開了陽朔,前往龍脊梯田。路上由於堵車,到的晚了,只能舍去黃洛瑤寨遊,直奔最著名的金坑梯田。在龍脊有三個梯田--古壯寨梯田,平安寨梯田,金坑大寨梯田,其中金坑梯田最大,最壯觀,但是過去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去的人不多。現在修了一座觀光纜車後,我們才能方便地上下。坐上纜車,緩緩爬向觀景台。隨著高度的升高,金坑梯田的壯觀逐漸顯現在眼前。梯田順著山勢,高低不平,錯落有致地向山腳鋪下。梯田的線條豐富多彩,線條形狀以曲線為主,那些長長的曲線和波浪線,使得梯田好像是天上飄落的彩帶。有些小山沿著山體的形狀修滿了一圈圈的梯田,像寶塔一樣。導遊說梯田四季皆不同,尤其是秋天稻子成熟時,金黃一片,絢爛異常,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由於堵車,回到桂林城裡已經很晚了,好在桂林賓館還不錯,睡了個好覺。

今天已經算是來到桂林的第四天了,終於可以輕鬆下來,只是在市內景區看了看,一個是著名的象山景區,可惜徒有其名,真不咋地,不建議去看。二是蘆笛岩景區,牆裂推薦去看一下。這個溶洞不僅面積大,而且燈光效果很好,洞內有大量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令人目不暇接,如同仙境。吃完中飯,揮淚灑別龍導,與東北兩家人一起,坐動車趕往南寧。剛到車站,即下暴雨,解了暑熱。可在車站空等三個小時,即夠難過的。到了南寧天宇飯店,都十點多了。下樓吃了碗老友粉,趕緊碎覺。

早上匆忙上車,換了位劉莉導遊,黑黑瘦瘦,經常自貶自己外貌。又是長途車程,趕往中越邊境的崇左。睡了一覺後,窗外又開始群山環抱了。路上有些大卡車,據說是運送錳礦石的。路上也看到幾家錳礦石洗煉廠,估計這也是這裡的支柱產業了。這裡的山要比桂林大多了,不知不覺來到了古龍山。導遊說,到這裡是漂流,水還好,不會打濕衣服的。我們前面在桂林也坐了兩次竹筏,很平穩,以為跟它們一樣,所以也沒放在心上。事實證明我們錯了。先從山頂走到山谷碼頭,山谷熱氣蒸騰,山路又滑,走得又濕又熱。可是到了古龍河邊,頓時感到一陣清涼,手一撩河水,冰涼涼的,在炎熱天氣裡真是爽。與前二次竹筏漂流不同,這次是充氣的小艇,二人坐一個。一開始水流還算平緩,逐漸地越來越急,河中還不時有石頭、樹根突起,小艇不斷碰撞障礙物,乘客不得不緊拉扶繩,還是撞得東倒西歪。幸虧我喜歡這樣的漂流,刺激啊。很快小艇上就開始有水進來,開始只是濺起的水花,到了急灘險流地段,小艇們互相碰撞,有些水已經灌進來了。終於到了一處連續險灘處,水已經很多了,我們不得不拿頭上戴的安全帽來往外舀水。怪不得一拿帽子時都是濕的,原來帽子還可以幹這事。很快來到了第一個溶洞,地下河流過洞裡,洞有的地方很矮,要戴上安全帽才行。洞裡很涼,陰風陣陣吹過,洞裡有著許多蝙蝠,加上衣服有些濕,都感覺冷了。途中一共要經過三個溶洞,人稱三天三夜。

由於一段河流太險,小艇無法行駛,我們棄舟上岸,而師傅則背著小艇跟著我們走。上岸的時候,一下子褲子全濕了。漂流了將近一個小時後,我們上岸了。雖然衣服濕了,但是這應該是最好玩的一個景點了。我就這麼濕著,回到了飯店,幸虧天熱。住的地方也有特色,因為就位於中越界河—歸春河的旁邊,河對岸就是越南,據說晚上可以看到河上竹筏來來往往,走私貨物。

第二天一早,即趕往著名的德天瀑布。相對來說,瀑布景點管理要稍好些,人流控制得不錯,所以來回等待的時間也短。德天瀑布位於崇左市大新縣碩龍鎮德天村,中國與越南邊境處的歸春河上游,瀑布寬100米,分三級,垂直高度60多米。德天瀑布與越南板約瀑布相連,雨季兩瀑布融為一體,全寬208米(黃果樹瀑布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它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國瀑布,年均水流量約為貴州黃果樹瀑布的三倍,為中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瀑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它還是《酒是故鄉醇》和《花千骨》的外景拍攝地,因此近年來名聲大噪。我們坐船上了歸春河,沿著瀑布繞了一圈,其中一段還經過了屬越南的河段。靠近瀑布,可以看到倔強垂墜的河水從高達60余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粗大的水柱撞擊著層層岩石,飛流曲折,水花四濺,水霧迷漫,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聲如洪鐘,振盪河谷。德天瀑布值得一觀。

下午的明仕田園,號稱小桂林,但看了真桂林,這裡也就很一般了,但悠悠竹伐、阿妹甜美的講解再加上水果花生苦丁茶,倒別有一番閑期的味道。下午即趕往北海市入住,晚上到了北海,吃了頓海鮮餐,包括當地著名的沙蟲,然後住在市中心北部灣廣場。真不容易啊,又回到了城市。

早上又要出發了。說實話,玩了這些個天,有些疲倦了,但是今天還得堅持,要去一下潿洲島。潿洲島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島離北海有三十多海裡,因此去要坐船70分鐘,回來要二個小時。好在坐的是大船,還不是太晃。尤其是回來坐的北遊15號觀光船,耗資6000萬建造,因為裝了減搖鰭,所以更平穩,抗風能力達到8級,還能夜航。當然大海也不是吃素的,有時候的晃動還是很明顯,我一直在閉目養神,並聽到旁邊有嘔吐和呻吟聲。島上由於人少地狹,其實接待能力有限。我們先去了海邊逛了逛,然後去了主要景點火山公園地質公園。導遊說,公園裡熱,可以在遊客中心等。有的人就沒去,我還是和林子楊一起去了。來回大部分是山路,因為路上有樹,還不是太曬。到了海邊,也就是火山口了,只剩下火山岩,還能看出一點火山的遺跡。但是海邊風很大,吹得也很涼快。遙闞大海,一望無際,讓人心情為之一爽。船票買得是七點的,而且還晚點,所以又耽誤了時間,回到飯店已經十點多了,感覺真有些累了。

最後一天,只是在北海市區邊上轉轉,一是海邊的紅樹林,看到眾多的小螃蟹,不由想起小時候在連雲港海邊看到的眾多螃蟹。還有彈塗魚也很有趣。還是有點熱。二是銀灘,沙子特細,和三亞蜈支洲島的白沙相比又細一些,細的浸水後,變得很硬了。只有我一人下了海。在海裡不是遊,而是玩浪。浪頭不大不小,正好玩耍。同行的小孩子可高興了,我遊了一會兒,也就上岸沖洗了。三是老街,印象最深的是一家三錢龜苓膏糖水店,點了招牌芋圓糖水,內容豐富,甜而不膩。下午又坐車趕回南寧,最後一天從南寧經停井岡山回到南京,結束了九天廣西之旅。

總體來說,南方的飲食、住宿要好於前幾年的北方旅行。但是還是有點熱,人也有點多。好在主力景點實至名歸,不虛此行!

又:回到南京第二天,導遊發來消息,廣西再次遭受暴雨,柳州已經出現人員傷亡,桂林灕江景區又關閉了。我們還是幸運的。

晚上就住在陽朔縣城邊上,劉三姐演出劇場的旁邊。晚上演出一共有三場,我們看的是9點的第二場。劇場坐落在灕江與田家河的交匯處,與對面的書童山隔水相望。水上舞臺全部採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時可以全部拆散和隱蔽,對灕江水體及河床不造成任何影響。坐在梯田狀的觀眾席上,180度全景視覺,劇場可坐2200多人,我們到時都坐滿了。演出一共分為五個部分,以紅色、藍色、白色、銀色、黃色五種顏色為主題,分別表現了山歌、家園、情歌、漁火和盛典的意境,體現了桂林多民族的深厚文化傳承。我覺得情歌部分最好,尤其是《藤纏樹》歌詞,“我倆結交訂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直白感人,配上歌舞,更是打動人心。90分鐘的演出在“天地頌唱”的尾聲中結束了——“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家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就像電影中一樣,漁火漸漸走遠,燈光逐漸熄滅,而劉三姐的歌聲仍然在山水間唱響,久久揮之不去……

隨著劉三姐的歌聲,我們離開了陽朔,前往龍脊梯田。路上由於堵車,到的晚了,只能舍去黃洛瑤寨遊,直奔最著名的金坑梯田。在龍脊有三個梯田--古壯寨梯田,平安寨梯田,金坑大寨梯田,其中金坑梯田最大,最壯觀,但是過去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去的人不多。現在修了一座觀光纜車後,我們才能方便地上下。坐上纜車,緩緩爬向觀景台。隨著高度的升高,金坑梯田的壯觀逐漸顯現在眼前。梯田順著山勢,高低不平,錯落有致地向山腳鋪下。梯田的線條豐富多彩,線條形狀以曲線為主,那些長長的曲線和波浪線,使得梯田好像是天上飄落的彩帶。有些小山沿著山體的形狀修滿了一圈圈的梯田,像寶塔一樣。導遊說梯田四季皆不同,尤其是秋天稻子成熟時,金黃一片,絢爛異常,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由於堵車,回到桂林城裡已經很晚了,好在桂林賓館還不錯,睡了個好覺。

今天已經算是來到桂林的第四天了,終於可以輕鬆下來,只是在市內景區看了看,一個是著名的象山景區,可惜徒有其名,真不咋地,不建議去看。二是蘆笛岩景區,牆裂推薦去看一下。這個溶洞不僅面積大,而且燈光效果很好,洞內有大量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令人目不暇接,如同仙境。吃完中飯,揮淚灑別龍導,與東北兩家人一起,坐動車趕往南寧。剛到車站,即下暴雨,解了暑熱。可在車站空等三個小時,即夠難過的。到了南寧天宇飯店,都十點多了。下樓吃了碗老友粉,趕緊碎覺。

早上匆忙上車,換了位劉莉導遊,黑黑瘦瘦,經常自貶自己外貌。又是長途車程,趕往中越邊境的崇左。睡了一覺後,窗外又開始群山環抱了。路上有些大卡車,據說是運送錳礦石的。路上也看到幾家錳礦石洗煉廠,估計這也是這裡的支柱產業了。這裡的山要比桂林大多了,不知不覺來到了古龍山。導遊說,到這裡是漂流,水還好,不會打濕衣服的。我們前面在桂林也坐了兩次竹筏,很平穩,以為跟它們一樣,所以也沒放在心上。事實證明我們錯了。先從山頂走到山谷碼頭,山谷熱氣蒸騰,山路又滑,走得又濕又熱。可是到了古龍河邊,頓時感到一陣清涼,手一撩河水,冰涼涼的,在炎熱天氣裡真是爽。與前二次竹筏漂流不同,這次是充氣的小艇,二人坐一個。一開始水流還算平緩,逐漸地越來越急,河中還不時有石頭、樹根突起,小艇不斷碰撞障礙物,乘客不得不緊拉扶繩,還是撞得東倒西歪。幸虧我喜歡這樣的漂流,刺激啊。很快小艇上就開始有水進來,開始只是濺起的水花,到了急灘險流地段,小艇們互相碰撞,有些水已經灌進來了。終於到了一處連續險灘處,水已經很多了,我們不得不拿頭上戴的安全帽來往外舀水。怪不得一拿帽子時都是濕的,原來帽子還可以幹這事。很快來到了第一個溶洞,地下河流過洞裡,洞有的地方很矮,要戴上安全帽才行。洞裡很涼,陰風陣陣吹過,洞裡有著許多蝙蝠,加上衣服有些濕,都感覺冷了。途中一共要經過三個溶洞,人稱三天三夜。

由於一段河流太險,小艇無法行駛,我們棄舟上岸,而師傅則背著小艇跟著我們走。上岸的時候,一下子褲子全濕了。漂流了將近一個小時後,我們上岸了。雖然衣服濕了,但是這應該是最好玩的一個景點了。我就這麼濕著,回到了飯店,幸虧天熱。住的地方也有特色,因為就位於中越界河—歸春河的旁邊,河對岸就是越南,據說晚上可以看到河上竹筏來來往往,走私貨物。

第二天一早,即趕往著名的德天瀑布。相對來說,瀑布景點管理要稍好些,人流控制得不錯,所以來回等待的時間也短。德天瀑布位於崇左市大新縣碩龍鎮德天村,中國與越南邊境處的歸春河上游,瀑布寬100米,分三級,垂直高度60多米。德天瀑布與越南板約瀑布相連,雨季兩瀑布融為一體,全寬208米(黃果樹瀑布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它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國瀑布,年均水流量約為貴州黃果樹瀑布的三倍,為中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瀑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它還是《酒是故鄉醇》和《花千骨》的外景拍攝地,因此近年來名聲大噪。我們坐船上了歸春河,沿著瀑布繞了一圈,其中一段還經過了屬越南的河段。靠近瀑布,可以看到倔強垂墜的河水從高達60余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粗大的水柱撞擊著層層岩石,飛流曲折,水花四濺,水霧迷漫,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聲如洪鐘,振盪河谷。德天瀑布值得一觀。

下午的明仕田園,號稱小桂林,但看了真桂林,這裡也就很一般了,但悠悠竹伐、阿妹甜美的講解再加上水果花生苦丁茶,倒別有一番閑期的味道。下午即趕往北海市入住,晚上到了北海,吃了頓海鮮餐,包括當地著名的沙蟲,然後住在市中心北部灣廣場。真不容易啊,又回到了城市。

早上又要出發了。說實話,玩了這些個天,有些疲倦了,但是今天還得堅持,要去一下潿洲島。潿洲島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島離北海有三十多海裡,因此去要坐船70分鐘,回來要二個小時。好在坐的是大船,還不是太晃。尤其是回來坐的北遊15號觀光船,耗資6000萬建造,因為裝了減搖鰭,所以更平穩,抗風能力達到8級,還能夜航。當然大海也不是吃素的,有時候的晃動還是很明顯,我一直在閉目養神,並聽到旁邊有嘔吐和呻吟聲。島上由於人少地狹,其實接待能力有限。我們先去了海邊逛了逛,然後去了主要景點火山公園地質公園。導遊說,公園裡熱,可以在遊客中心等。有的人就沒去,我還是和林子楊一起去了。來回大部分是山路,因為路上有樹,還不是太曬。到了海邊,也就是火山口了,只剩下火山岩,還能看出一點火山的遺跡。但是海邊風很大,吹得也很涼快。遙闞大海,一望無際,讓人心情為之一爽。船票買得是七點的,而且還晚點,所以又耽誤了時間,回到飯店已經十點多了,感覺真有些累了。

最後一天,只是在北海市區邊上轉轉,一是海邊的紅樹林,看到眾多的小螃蟹,不由想起小時候在連雲港海邊看到的眾多螃蟹。還有彈塗魚也很有趣。還是有點熱。二是銀灘,沙子特細,和三亞蜈支洲島的白沙相比又細一些,細的浸水後,變得很硬了。只有我一人下了海。在海裡不是遊,而是玩浪。浪頭不大不小,正好玩耍。同行的小孩子可高興了,我遊了一會兒,也就上岸沖洗了。三是老街,印象最深的是一家三錢龜苓膏糖水店,點了招牌芋圓糖水,內容豐富,甜而不膩。下午又坐車趕回南寧,最後一天從南寧經停井岡山回到南京,結束了九天廣西之旅。

總體來說,南方的飲食、住宿要好於前幾年的北方旅行。但是還是有點熱,人也有點多。好在主力景點實至名歸,不虛此行!

又:回到南京第二天,導遊發來消息,廣西再次遭受暴雨,柳州已經出現人員傷亡,桂林灕江景區又關閉了。我們還是幸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