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4000字解讀獵豹為何要做人工智慧,傅盛的認知升級是什麼鬼

今年1月, 傅盛讀完《人類簡史》, 寫了篇朋友圈爆款《認知是人類前進的唯一武器》。

傅盛說, 人類簡史就是一部人類認知的演化史。 無論是最早的八卦能力, 開啟第一波認知革命, 再到農業革命以後, 進一步產生了金錢、帝國、宗教的能力, 再到科學革命, 本質都是一種認知。

雪球上週末主辦了中概高峰論壇, 傅盛沒談股價, 說了更值得投資的兩件事:認知升級和人工智慧。

回想自己從通州買房、月供三千、誠惶誠恐的北漂生涯, 到創辦獵豹移動、紐交所敲鐘、進軍海外市場。 傅盛最深刻的感恩, 是互聯網給予創業者遠遠超過工業時代一代人的認知。

“在過去的20年, 尤其是中國堅信了互聯網, 有這樣的認知才使人類一次又一次地進步。 在工業化時代, 一個概念的傳播至少需要一百年, 或者是幾百年。 到今天AlphaGo剛剛出現, 全世界各地都在寫論文, 這個傳播速度已經在快速地成長”。

認知升級, 能夠讓一個人成為偶像。

傅盛第一次要見雷軍的時候激動萬分, 總幻想他的腦袋後面有一個光環的;第一次見馬化騰也覺得他是三頭六臂。

他們都是非常勤奮的人, 技能可以量化, 認知的差異卻不可量化甚至是質變的:對一件事情的觀念和看法, 對一件事情的堅決度, 能不能快速地掌握資訊做出決定, 可能是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這就是認知的差別。

1997年, 巨人大廈“倒掉”, 2007年巨人網路掛牌紐交所, 史玉柱完成東山再起。 傅盛認為, 關於腦白金或者征途遊戲, 史玉柱對行銷、對消費者和用戶心理的認知是超越那個時代幾乎所有人的, 這是種力量。

人如此, 企業也如是。

傅盛說, 認知升級, 會產生巨大的生產力。

獵豹能不能捕獵成功, 不在於它有多少資源, 而是在於它對行業有多少認知, 這個認知能重聚資源, 在別人沒有注意過的點上發起猛攻。

回憶這段實力, 傅盛說, 獵豹以工具軟體起家, 剛剛成立的時候, 遭遇到強大競爭對手“猛烈的關注”, 每出一個產品, 每一個功能都會在一個禮拜之內被對手迅速地趕上、超越。

“後來我突然明白, 對手掌握著比我更好的資源、更大的使用者量,

即便那個產品是我從零做起, 我也沒有辦法在原來的賽道上超越”。

突破認知, 需要換條賽道, 在出海的兩年前, 傅盛就覺得, 中國的APP已經領先全球, 移動互聯網使中國這樣公司的國際化變得比以前更容易。

哪有有什麼偶然, 偶然都是必然, 現象即規律, 所有的單點事件都是大趨勢下的必然。

有雜誌文章2013年用“屌絲CEO的三次逆襲”來評價傅盛重塑金山網路, 作者肯定沒想到, 第四次逆襲是走向海外……更可能想不到, 獵豹移動又開始了新的嘗試。

傅盛說, 獵豹移動抓住的上一個機會是中國互聯網的國際化, 下一個機會是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為什麼重要, 《連線》雜誌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KK在2010年出版的《技術想要什麼》中甚至用社會學給出解釋:“技術是一種生命體”。

KK說:“我認為, 技術是生命體的第七種存在。 人類目前已定義的生命形態包括植物、動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細菌、真細菌, 而技術應是之後的新一種生命形態。 "

KK最近更新了他對未來的看法, 其中一個趨勢是“知化”:在全世界最聰明的, 不管是哪個領域, 實際上它都是最聰明的人加上機器。 與人工智慧的合作表現決定了你的薪酬, 你必須要和機器進行合作, 而不是和他們對抗。

從零開始的創業者, 在阿爾法狗的激勵下邁出這一步並太難。 張泉靈一年投了26個項目, 一直感慨, 阿爾法狗擊敗李世石後, 人工智慧創業就像開了速成班。

獵豹移動有點不同, 關於人工智慧“二次創業”,

是“開著飛機換引擎”的複雜工程。

傅盛“上半場”的榮光集中在 2014 年 5 月上市到 2015 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 891.6% 的海外收入, “最成功的中國互聯網國際化”成為標籤, 歡聚時代CEO李學淩跟傅盛說:所有出海的公司都應該掛上你的頭像。

用傅盛自己的話說, 「整個獵豹都處於一種過分自信的狀態中」。

進入 2016 年, Facebook 廣告系統調整演算法, 作為最為重要的廣告合作夥伴之一, 獵豹移動產品使用者的平均獲客成本開始增加, 隨之而來的是利潤空間的變窄和全球用戶增速的放緩, 財報一度不太好看。

工具產品的成長天花板、移動廣告變現的協力廠商掣肘、海外市場縱深佈局的困難, 開始擺到傅盛面前。

2015年, 張泉靈從央視出來, 傅盛就告訴她:互聯網下半場了, 不要簡單投個app,看看這個創業項目到底提供什麼價值,它有沒有把一件事情的效率提高了。

找論據證明自己,輪到自己上場,傅盛是投資人,更是操盤手。2017年初的獵豹移動年會上,他定了一個小目標,“AI產品趕超BAT,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互聯網+到AI+,是確定無疑的技術趨勢,願景不假,但作為一家工具類APP起家的公司,能有多少機會做成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從一種成功走向另一種成功,支撐傅盛的是認知升級。

前文說到,傅盛認為雷軍、馬化騰的成功,與普通人的差別就是認知的差別:對一件事情的觀念和看法,對一件事情的堅決度,能不能快速地掌握資訊做出決定。

作為企業掌舵人,傅盛的決斷力和執行力至關重要,這對轉型方向的認知。對於人工智慧,需要獵豹移動“認知附體”。

首先,轉型人工智慧的決斷力源于傅盛對“深度學習縮小了大公司小公司技術鴻溝”的認知。

他給出三點原因:

第一、深度學習是演算法革命,降低了技術壁壘。

以前做語音、做圖像、做無人駕駛,做空間定位的,每一個專業之間的演算法差別是非常巨大。

但有一天深度學習出現了,這樣的歸一式的演算法,恐慌的應該是大公司,因為他們積累了很多的技術,不管是語音還是圖像,在深度學習的衝擊下都被顛覆掉了。

一個國內某知名大公司實驗室的負責人說,做了7年的翻譯,後來看到穀歌的一篇論文,突然發現他原來的技術都白積累了。

第二,演算法驅動變成資料驅動。

由於基本演算法模型的固定化,演算法的驅動力已經大大地降低了,從今天的動向來看,這場人工智慧的革命是以資料驅動的,一篇演算法論文能推動的有效期非常有限,資料量大了以後產生的巨大推進量遠遠勝於演算法本身。

這些大量的資料需要進行交互、標注、計算,大規模標注資料成為核心競爭力。資料的標注才剛剛開始,有些公司資料量看起來很大,可是他們的標注資料量非常少。今天有大量的資料在互聯網上,供人自由地使用。

第三,深度學習的機會在於和應用的結合而不是技術輸出。

深度學習的核心是資料驅動,雖然有模型調參,有自己的優勢,但別人有更多的資料調參能很快拉平優勢,我很難真的想像一家公司通過提供技術輸出就能成功。我甚至認為未來深度學習是基礎的技術運用,很多公司都具備深度學習的研發能力。

而深度學習用在圖像識別,還是語音搜索,又或者是無人駕駛,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沒有拿出現象級的應用產品,在使用者認知層面是平等的。

其次,轉型人工智慧的執行力源自傅盛對獵豹移動固有業務的體系化升級。

轉型不是睡覺吃飯,要有壯士斷腕的魄力,更需要四兩撥千斤的智慧。

人工智慧被當做獵豹轉型的精神內核,已經嵌入到所有業務中,並為業績回暖做了效率優化。

2016年2月,獵豹移動聘請前VMware前高級副總裁范承工加盟擔任CTO,常駐矽谷辦公室,全面負責獵豹移動全球研發業務,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就是提升移動廣告平臺的大資料變現能力。

尤其是在Facebook調整演算法後,獵豹將重心轉自自家廣告平臺優化層面,實現精准廣告和精准行銷。

而在佈局重點內容戰略層面,獵豹動作迅速,其海外運營的三大內容產品:影像處理APP Photo grid、資訊軟體News republic以及直播平臺Live.me,人工智慧都作為基礎工具。

獵豹移動收購News republic後對美國版“今日頭條”進行了改版,利用深度學習,替代了News republic原有的專家模型,提高使用者的轉換率。

直播在國內火的一塌糊塗,但涉及低俗甚至色情擦邊球,需要大量的人工審核專員,成本極高,而且出錯率很大。而Live.me通過AI,可以通過後臺的技術檢測進行情色資訊的識別,也能夠識別一些logo,進行廣告檢測。這些做法不但能夠降低人工審核的成本和出錯率,而且能夠保證Live.me的打賞等互聯網增值服務的收入。

而Photo Grid,借助獵豹的AI演算法,就可以將使用者上傳的圖片自動識別,按照食物、風景、人像等分類,再根據使用者屬性,興趣識別,對其做匹配內容的推薦,同時,增加效果,將傳統照片變成使用者喜歡的動態濾鏡、油畫等。

得益於人工智慧基礎骨架的植入,獵豹在內容戰略上順風順水,去年四季度,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已經攀升至2.087億元,同比增長133.6%,環比增長88.9%,在獵豹整體收入的占比突破16%,而在去年一季度,內容業務比重只有9%。

傅盛說,獵豹移動的App有6.23億月度活躍用戶,既具備獲取大資料的能力,又具備標注資料的能力。

不要簡單投個app,看看這個創業項目到底提供什麼價值,它有沒有把一件事情的效率提高了。

找論據證明自己,輪到自己上場,傅盛是投資人,更是操盤手。2017年初的獵豹移動年會上,他定了一個小目標,“AI產品趕超BAT,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互聯網+到AI+,是確定無疑的技術趨勢,願景不假,但作為一家工具類APP起家的公司,能有多少機會做成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從一種成功走向另一種成功,支撐傅盛的是認知升級。

前文說到,傅盛認為雷軍、馬化騰的成功,與普通人的差別就是認知的差別:對一件事情的觀念和看法,對一件事情的堅決度,能不能快速地掌握資訊做出決定。

作為企業掌舵人,傅盛的決斷力和執行力至關重要,這對轉型方向的認知。對於人工智慧,需要獵豹移動“認知附體”。

首先,轉型人工智慧的決斷力源于傅盛對“深度學習縮小了大公司小公司技術鴻溝”的認知。

他給出三點原因:

第一、深度學習是演算法革命,降低了技術壁壘。

以前做語音、做圖像、做無人駕駛,做空間定位的,每一個專業之間的演算法差別是非常巨大。

但有一天深度學習出現了,這樣的歸一式的演算法,恐慌的應該是大公司,因為他們積累了很多的技術,不管是語音還是圖像,在深度學習的衝擊下都被顛覆掉了。

一個國內某知名大公司實驗室的負責人說,做了7年的翻譯,後來看到穀歌的一篇論文,突然發現他原來的技術都白積累了。

第二,演算法驅動變成資料驅動。

由於基本演算法模型的固定化,演算法的驅動力已經大大地降低了,從今天的動向來看,這場人工智慧的革命是以資料驅動的,一篇演算法論文能推動的有效期非常有限,資料量大了以後產生的巨大推進量遠遠勝於演算法本身。

這些大量的資料需要進行交互、標注、計算,大規模標注資料成為核心競爭力。資料的標注才剛剛開始,有些公司資料量看起來很大,可是他們的標注資料量非常少。今天有大量的資料在互聯網上,供人自由地使用。

第三,深度學習的機會在於和應用的結合而不是技術輸出。

深度學習的核心是資料驅動,雖然有模型調參,有自己的優勢,但別人有更多的資料調參能很快拉平優勢,我很難真的想像一家公司通過提供技術輸出就能成功。我甚至認為未來深度學習是基礎的技術運用,很多公司都具備深度學習的研發能力。

而深度學習用在圖像識別,還是語音搜索,又或者是無人駕駛,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沒有拿出現象級的應用產品,在使用者認知層面是平等的。

其次,轉型人工智慧的執行力源自傅盛對獵豹移動固有業務的體系化升級。

轉型不是睡覺吃飯,要有壯士斷腕的魄力,更需要四兩撥千斤的智慧。

人工智慧被當做獵豹轉型的精神內核,已經嵌入到所有業務中,並為業績回暖做了效率優化。

2016年2月,獵豹移動聘請前VMware前高級副總裁范承工加盟擔任CTO,常駐矽谷辦公室,全面負責獵豹移動全球研發業務,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就是提升移動廣告平臺的大資料變現能力。

尤其是在Facebook調整演算法後,獵豹將重心轉自自家廣告平臺優化層面,實現精准廣告和精准行銷。

而在佈局重點內容戰略層面,獵豹動作迅速,其海外運營的三大內容產品:影像處理APP Photo grid、資訊軟體News republic以及直播平臺Live.me,人工智慧都作為基礎工具。

獵豹移動收購News republic後對美國版“今日頭條”進行了改版,利用深度學習,替代了News republic原有的專家模型,提高使用者的轉換率。

直播在國內火的一塌糊塗,但涉及低俗甚至色情擦邊球,需要大量的人工審核專員,成本極高,而且出錯率很大。而Live.me通過AI,可以通過後臺的技術檢測進行情色資訊的識別,也能夠識別一些logo,進行廣告檢測。這些做法不但能夠降低人工審核的成本和出錯率,而且能夠保證Live.me的打賞等互聯網增值服務的收入。

而Photo Grid,借助獵豹的AI演算法,就可以將使用者上傳的圖片自動識別,按照食物、風景、人像等分類,再根據使用者屬性,興趣識別,對其做匹配內容的推薦,同時,增加效果,將傳統照片變成使用者喜歡的動態濾鏡、油畫等。

得益於人工智慧基礎骨架的植入,獵豹在內容戰略上順風順水,去年四季度,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已經攀升至2.087億元,同比增長133.6%,環比增長88.9%,在獵豹整體收入的占比突破16%,而在去年一季度,內容業務比重只有9%。

傅盛說,獵豹移動的App有6.23億月度活躍用戶,既具備獲取大資料的能力,又具備標注資料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