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人的11條教師備忘錄!(“輪椅”校長的幾十年經驗總結)

小編說

一位長期堅守教育一線的特級教師, 也是堅持用筆書寫自己教育人生的退休校長。

他把自己從教多年的教育經驗凝練成了11句教師備忘錄, 條條扣人心弦。

作者簡介:

李本聰, 雲南省特級教師

長期在鄉村小學第一線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班主任工作, 擔任過21年的小學副校長。

他自幼患小兒麻痹, 五十歲上, 由於左腿膝關節磨損嚴重, 由拄單拐變成拄雙拐、坐輪椅上下班。 講課只能坐在椅子上, 旁邊放塊小黑板, 完成板書後舉起來, 讓學生觀看。

你是否能從教室裡找到快樂?

說擇業前就要確定愛與不愛,

不免勉為其難。 那就退而求其次, 跨進這道門檻一年兩年後, 就得考慮, 是把當教師作為一生選擇還是權宜之計。

和孩子們打一輩子交道, 幾十年如一日做下去, 我能從教室裡找到快樂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繼續加油幹;如果相反, 留在這個崗位上就會是痛苦的事情;如果膠著在既說不上愛, 也說不上不愛的狀態, 迷迷糊糊, 這日子就過得很沒味道了。

我的朋友中很多人當教師是“先結婚後戀愛”, 不過最終還是愛上了教師這個行當。

先職業, 而後事業, 而後忠誠、獻身, 抛灑青春熱血, 借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享受到教書育人帶來的樂趣, 把自己教成教育的一部分, 陽光燦爛。

對於這個行業, 只有真正熱愛它的人才來加入,

為教努力, 為愛堅守, 別沖著長長的寒暑假, 穩定的收入而來。 因為你的心態, 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走向。

感謝學生做了你的“陪練”

這不是故意放低自己的身段, 而是一種教育必須的真實。 因為社會需要, 因為有這群孩子, 我們才開辦學校。 因為辦學校, 我們才得以進來, 站到講臺上當老師。

教師的存在是以學生的存在為前提的, 我們得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研究細小, 很多時候也是學生成就了我們, 我們更要感謝學生了。

初為人師, 第一天面對這些娃, 心揣小鹿, 惴惴不安, 已經第十次深呼吸了, 心還是慌啊, 備好的課忘了, 想好要說的話又記不起來, 何其尷尬, 可學生仍然期待著。

一年半載後, 你的口齒伶俐了,

表達流暢了, 怯場得到克服, 是學生做了你的“陪練”。

自己當學生的時候, 字就沒練好, 還心裡想著, 我只是寫給自己瞧, 藏醜於簿, 怕什麼。

可如今往那黑板前一站, 幾十雙明亮的眼睛審視著自己。 為了像個教師寫的字, 不能隨便, 不能把學生的手風也帶壞了。

於是課上課下嚴格要求自己, 臨摹訓練, 自我約束, 逐漸字寫得像個樣子了, 有點水準了, 可以作為學生的榜樣了。 沒有學生在眼前, 不怕後生笑話, 辦得到麼?

不要把學生的問題看作額外的負擔

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 選擇當教師就是選擇在問題中“游泳”。 如果師生間沒了矛盾, 我們的教育生涯也就結束了。

一班學生幾十個, 來自不同家庭, 有著不同背景, 養成不同習慣。

加之成長階段對規則的無知和叛逆, 學生總是會製造事端。

譬如:課堂上故意弄出聲響, 打破寧靜, 引得四鄰注意力轉移;

課間抬著掃帚你追我趕, 把窗玻璃打爛;

考試成績不理想;

不按時交出作業;

書寫亂塗亂畫……問題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

不要以為這是教師的額外負擔, 教育教學就是在解決問題中前進的, 教師也是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專業技術水準的。

一個又一個問題解決後, 你的經驗豐富了, 教書育人的應變能力增強了, 教育智慧積累了, 處理問題就趨於客觀、冷靜、符合教育規律。 然後成了會育人、會教書的能老師、好老師。

比權威更有效的是教師的真愛

當教師是有權威的, 但這個權威是附著在職業上的, 在使用的時候你得小心謹慎。

教育中, 比權威更有效的是以教師的真愛來換取學生的真誠, 以教師的尊重來獲得學生的尊重, 以教師的文明來換得學生的禮貌, 以自己的準時來換得學生的守時, 以教師的勤奮來換取學生的努力, 以教師的公平來換得學生的敬佩……

幼稚園的孩子都明白, 某老師對我好, 就要拿點糖果去和老師分享。

所以, 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關鍵是老師要對學生好, 要真心地投入, 對學生施之以愛, 待之以誠。

不要揮教鞭, 不要吐罵語, 不要拍桌子, 不要瞪眼睛。 當學生真正感覺到老師是為自己負責, 要自己好, 引領自己時, 他們就愛上了你教的課, 取得教育教學成績是自然的事情。

做教育要有理想

我們究竟要到哪裡去, 要把工作幹成什麼樣子,要把自己提升到一個怎樣的高度,是一定要考慮的。

沒有理想的教師無論如何也走不遠。是理想指引著我們,我們才產生出不絕的精神動力來。因為有理想,我們才自信。

以教學方面為例說,依據課程標準,教師可以做出這樣規劃:

近期目標是苦練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藝,成為一校名師。中期目標是經過十年八年修煉,功力深厚,沖出校園,建立自己的“品牌”。遠期目標是做這個行業裡的專家學者。

因為你有教育理想,學生也會跟著你做夢,既腳踏實地,又“異想天開”。無形中你的教育生活就會變得闊遠、高尚、內涵豐富。

無論是班級還是學習,多和學生商量

教師的工作要求得學生支持才能幹好。發現有人課堂上亂傳東西,班會課就要跟學生提出來,制定紀律來規範行為。

要安排作業了,先問一問學生,今晚數學老師、英語老師佈置作業多不多,如果多了,我的語文作業就少佈置點。

雙休日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多謀劃兩個,到時候跟學生商量,選甲還是選乙,由他們來決定。

和學生商量是一種教育民主,也是一種教育姿態。現代社會民主、法制、權利、義務呼聲很高,一個為國育才的老師,從小要在學生心裡播下商量意識,商量意識就是公民意識了。

把負面情緒留在教室外

去聽一位老師的課,老師上得激情飛揚,忽然間想到,要是老師遇到夫妻吵架、銀行催貸、兒女淘氣,走進教室還控制得住負面情緒嗎?

情緒是會相互傳染感染的。你帶著壞心情去面對學生,課就上不好。

有一個老師曾告訴我,她一旦跟學校領導產生不快,第二天上課要麼無精打采,要麼身在曹營心在漢,要麼橫豎看學生不順眼。

平時學生丟一張紙在地上,最多讓他拾起來放垃圾桶裡,或是自己彎腰代勞,此時卻會火冒三丈,數落學生半天,殃及全班。

教師是一個需要很強自製力的職業,與家人、領導、社會有矛盾,可學生並沒有得罪我們。孩子的義務是接受我們的教育,他們沒有裝我們的垃圾情緒的義務。由壞情緒影響到教學,是這個職業所不允許的。

做教師要能夠自我發展

職稱升不上去,怪考核不公平;骨幹教師當不成,怪領導有眼無珠;教學成績上不去,怪這班學生“弱智”;班級出了亂子,怪前任給自己留下爛攤子……

怪來怪去,自己就不會發展了。

一旦不會發展,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

如果自己發展著,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發展來解決,大問題會變成小問題,乃至不是問題。

學生紀律不好,多查找自身原因,多和學生商量。把一個亂班治理成一個好班,掙來流動紅旗或是先進班集體,那才是本事。

你發展了,領導看得到,同行也看得到。懷才不遇就要努力使“才”變得顯眼、耀眼起來。

能促使自己飛翔的是做學問

學如逆水行舟,教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論哪個教師,就主觀願望來講,都希望教好學生。可要教好學生是受諸多因素制約的,最主要就是教師本身要會進步,要會“飛翔”。

要真正避免這一點,就是教師要會做學問,要用學問來拯救自己。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要做到眼睛敏銳、心靈敏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問題來挑戰自己,用問題來啟動自己的思維。

學生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愛發言?

是不是教師的話語霸權壓制了他們?

是不是我們的教學方法窒息了他們的疑問和思想?

是不是因為以前的發言受到譏笑或嘲弄?

當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後,我們就自然會在心中謀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來。將方案拿去進行實踐檢驗,反復、迴圈,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教師的學問逐漸長進,就不用擔心落後了。

讀書不停,學習不止

觀察一個教師還會不會發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他/她還讀不讀書。

如果在教師案頭,除了教材教參之外就看不到其他書了,這個教師就停滯了,因為他/她的源頭活水枯竭了。

老師,要與書為伴,教育的源頭活水在書籍裡。你要在課堂上表達得文從字順,規範而有文采,去讀書吧;

你要把課上的得生動精彩,把學生的眼睛吸引得直勾勾盯著你,去讀書吧;

你要在觀摩課上,領銜主演,一展風采,去讀書吧;

你要在會上表達得體,見解獨到,去讀書吧;

你要把教研文章寫得讓讀者讀了還要剪輯下來收藏,去讀書吧;

你要文雅儒雅,像個先生的樣子,去讀書吧。

一個好老師就是一個好的讀書人,從來就是這樣。

多練筆絕沒有什麼壞處

一個說,一個寫,這是教師最重要的兩種本事了。可現在一些教師把筆荒疏了,只知道紅墨水筆可以用來批閱學生作業打勾打叉,藍墨水筆可以用來寫教案給教導處檢查。

其實教師手中的筆更應用來記錄教育生活,展示教研成果和自己的才華。

舊時的先生是把道德和文章並列的,教師要把寫作當作一種教育行走的方式。

我們總說國旗下的演講大話、空話、模式化,那就從自己做起,在自己教的班級進行矯治,指導學生寫真實、真情的演講稿。有了體驗、有了經驗,趕緊寫下來。你不用筆把它定格在紙上,轉瞬即逝。

我每天問自己這樣幾句話:“你讀了嗎?你做了嗎?你想了嗎?你寫了嗎?”

是因為寫,我們對教育生活那顆心才沒有麻木,我們的思想才不會如浮萍那般根須淺薄,我們的學問才有了展示的載體,我們才說得上沒有虛度年華,手中的筆才物盡其用。

推薦文章

○獨家 | 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劉飛:讓國際“化”在教育中

○獨家 |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華應龍:我就是數學,但我絕不僅僅是數學

○獨家 | 北京中學夏青峰:用信任培養創新人才

最權威、最具時效的教育資訊

最深刻、最獨到的深度解讀

最實在、無水分的乾貨分享

全國中小學名校長交流學習、價值分享的社交平臺

盡在校長派

自由思想,獨立人格,匠人精神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要把工作幹成什麼樣子,要把自己提升到一個怎樣的高度,是一定要考慮的。

沒有理想的教師無論如何也走不遠。是理想指引著我們,我們才產生出不絕的精神動力來。因為有理想,我們才自信。

以教學方面為例說,依據課程標準,教師可以做出這樣規劃:

近期目標是苦練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藝,成為一校名師。中期目標是經過十年八年修煉,功力深厚,沖出校園,建立自己的“品牌”。遠期目標是做這個行業裡的專家學者。

因為你有教育理想,學生也會跟著你做夢,既腳踏實地,又“異想天開”。無形中你的教育生活就會變得闊遠、高尚、內涵豐富。

無論是班級還是學習,多和學生商量

教師的工作要求得學生支持才能幹好。發現有人課堂上亂傳東西,班會課就要跟學生提出來,制定紀律來規範行為。

要安排作業了,先問一問學生,今晚數學老師、英語老師佈置作業多不多,如果多了,我的語文作業就少佈置點。

雙休日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多謀劃兩個,到時候跟學生商量,選甲還是選乙,由他們來決定。

和學生商量是一種教育民主,也是一種教育姿態。現代社會民主、法制、權利、義務呼聲很高,一個為國育才的老師,從小要在學生心裡播下商量意識,商量意識就是公民意識了。

把負面情緒留在教室外

去聽一位老師的課,老師上得激情飛揚,忽然間想到,要是老師遇到夫妻吵架、銀行催貸、兒女淘氣,走進教室還控制得住負面情緒嗎?

情緒是會相互傳染感染的。你帶著壞心情去面對學生,課就上不好。

有一個老師曾告訴我,她一旦跟學校領導產生不快,第二天上課要麼無精打采,要麼身在曹營心在漢,要麼橫豎看學生不順眼。

平時學生丟一張紙在地上,最多讓他拾起來放垃圾桶裡,或是自己彎腰代勞,此時卻會火冒三丈,數落學生半天,殃及全班。

教師是一個需要很強自製力的職業,與家人、領導、社會有矛盾,可學生並沒有得罪我們。孩子的義務是接受我們的教育,他們沒有裝我們的垃圾情緒的義務。由壞情緒影響到教學,是這個職業所不允許的。

做教師要能夠自我發展

職稱升不上去,怪考核不公平;骨幹教師當不成,怪領導有眼無珠;教學成績上不去,怪這班學生“弱智”;班級出了亂子,怪前任給自己留下爛攤子……

怪來怪去,自己就不會發展了。

一旦不會發展,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

如果自己發展著,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發展來解決,大問題會變成小問題,乃至不是問題。

學生紀律不好,多查找自身原因,多和學生商量。把一個亂班治理成一個好班,掙來流動紅旗或是先進班集體,那才是本事。

你發展了,領導看得到,同行也看得到。懷才不遇就要努力使“才”變得顯眼、耀眼起來。

能促使自己飛翔的是做學問

學如逆水行舟,教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論哪個教師,就主觀願望來講,都希望教好學生。可要教好學生是受諸多因素制約的,最主要就是教師本身要會進步,要會“飛翔”。

要真正避免這一點,就是教師要會做學問,要用學問來拯救自己。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要做到眼睛敏銳、心靈敏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問題來挑戰自己,用問題來啟動自己的思維。

學生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愛發言?

是不是教師的話語霸權壓制了他們?

是不是我們的教學方法窒息了他們的疑問和思想?

是不是因為以前的發言受到譏笑或嘲弄?

當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後,我們就自然會在心中謀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來。將方案拿去進行實踐檢驗,反復、迴圈,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教師的學問逐漸長進,就不用擔心落後了。

讀書不停,學習不止

觀察一個教師還會不會發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他/她還讀不讀書。

如果在教師案頭,除了教材教參之外就看不到其他書了,這個教師就停滯了,因為他/她的源頭活水枯竭了。

老師,要與書為伴,教育的源頭活水在書籍裡。你要在課堂上表達得文從字順,規範而有文采,去讀書吧;

你要把課上的得生動精彩,把學生的眼睛吸引得直勾勾盯著你,去讀書吧;

你要在觀摩課上,領銜主演,一展風采,去讀書吧;

你要在會上表達得體,見解獨到,去讀書吧;

你要把教研文章寫得讓讀者讀了還要剪輯下來收藏,去讀書吧;

你要文雅儒雅,像個先生的樣子,去讀書吧。

一個好老師就是一個好的讀書人,從來就是這樣。

多練筆絕沒有什麼壞處

一個說,一個寫,這是教師最重要的兩種本事了。可現在一些教師把筆荒疏了,只知道紅墨水筆可以用來批閱學生作業打勾打叉,藍墨水筆可以用來寫教案給教導處檢查。

其實教師手中的筆更應用來記錄教育生活,展示教研成果和自己的才華。

舊時的先生是把道德和文章並列的,教師要把寫作當作一種教育行走的方式。

我們總說國旗下的演講大話、空話、模式化,那就從自己做起,在自己教的班級進行矯治,指導學生寫真實、真情的演講稿。有了體驗、有了經驗,趕緊寫下來。你不用筆把它定格在紙上,轉瞬即逝。

我每天問自己這樣幾句話:“你讀了嗎?你做了嗎?你想了嗎?你寫了嗎?”

是因為寫,我們對教育生活那顆心才沒有麻木,我們的思想才不會如浮萍那般根須淺薄,我們的學問才有了展示的載體,我們才說得上沒有虛度年華,手中的筆才物盡其用。

推薦文章

○獨家 | 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劉飛:讓國際“化”在教育中

○獨家 |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華應龍:我就是數學,但我絕不僅僅是數學

○獨家 | 北京中學夏青峰:用信任培養創新人才

最權威、最具時效的教育資訊

最深刻、最獨到的深度解讀

最實在、無水分的乾貨分享

全國中小學名校長交流學習、價值分享的社交平臺

盡在校長派

自由思想,獨立人格,匠人精神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