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南腰界革命根據地被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本報記者劉 力文/圖

孩子們參觀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掛牌。

8月16日, 南腰界革命根據地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市國防教育辦負責人現場宣讀了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檔。

紅色革命根據地

南腰界革命根據地位於南腰界鄉, 是我市唯一建立省級蘇維埃政權的革命根據地。 1933年12月19日, 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在湖北咸豐召開著名的大村會議,

做出了開創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決定。 隨後, 賀龍、夏曦、關向應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攻黔江, 襲彭水, 克沿河。

1934年6月10日, 賀龍率部把紅三軍司令部設立在南腰界場上的餘家桶子大院裡, 並迅速在南腰界建立了4個鄉蘇維埃政權, 組建了4個遊擊大隊和19個遊擊分隊, 於8月1日成立南腰界區蘇維埃政權。 隨後開闢了以南腰界為中心, 縱橫200多公里, 輻射沿河、德江、松桃、酉陽、秀山等6個縣部分地區的黔東特區革命根據地。

1934年10月27日, 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轉戰到達川黔邊區, 與紅三軍共8000余人勝利會師。 會師後, 紅二、六軍團以此為根據地, 緊密團結, 並肩戰鬥, 轉戰川黔邊區, 使國民黨不得不抽調重兵圍堵,

因而減輕了中央紅軍遭敵重兵圍追堵截的壓力, 有力地策應和支援了紅軍的戰略和長征。 紅二、六軍團由此走上勝利發展的新階段, 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

紅軍精神永傳承

據記載, 在此期間, 南腰界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選送了優秀兒女參加紅軍。 為了革命事業, 51人壯烈犧牲。

如今, 南腰界革命根據地仍完好地保存著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紅軍會師紀念亭、紅軍烈士墓、紅軍石板街、紅二六軍團會師舊址、紅軍紀念亭、十大政綱、南腰界區蘇維埃成立大會會址、大壩場戰鬥遺址等革命遺址共56處。

其中,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餘家桶子)先後被四川省、重慶市命名為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大壩祠堂戰鬥遺址於2009年被命名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腰界革命根據地入選全國第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先後被命名為重慶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重慶市國防教育基地。

每年的清明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節日, 我縣均會組織幹部、青少年等到南腰界革命根據地開展國防教育活動, 周邊老百姓也會自發參與, 每年參觀者達數萬人次。

紅色資源助脫貧

除了紅色資源, 南腰界鄉還富“硒”。 近年, 在脫貧攻堅中, 當地政府引導群眾發展紅色旅遊和富硒大米、核桃等特色產業, 老百姓脫貧致富有了好門路。

據瞭解, 接下來我縣將以“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命名為契機, 加大遺址遺跡、設施設備的維修保護力度;按照“十三五”旅遊規劃,

加快展覽廳、遊客接待中心建設, 豐富教育載體, 提升教育層次, 把示範基地建設與景區發展充分融合, 將其打造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進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 挖掘、整理、創新推出相關文化產品, 弘揚紅軍精神, 同時助推脫貧攻堅, 帶領老區百姓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