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你知道“秋老虎”到底是只什麼“虎”嗎

丁酉年閏七月初二, 處暑。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 “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23日6時20分, 處暑至, “處, 去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它到來意味著進入干支曆申月的下半月, 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秋高氣爽, 正是郊遊的好時節。

處暑天氣

處暑無三日, 新涼值萬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 “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 去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是終止的意思, 表示炎熱即將過去, 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 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暑退人體輕, 雨餘天色改。 處暑後夜涼枕簟滑, 樹冠一天天褪去濃綠, 閉門少光釆。 暑退才戀夏之美。

待菱風香散漫後, 白露節氣, 風露發晶英, 就該桂露光參差, 桂香落人衣了。

秋雲

竹風醒晚醉, 窗月伴秋吟;早起涼意爬上胳膊, 夏衣臨曉薄, 秋影入簷長。 秋波正澄清, 秋光輕淺, 秋雲委婉, 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天水秋雲薄, 天長杳無隔, 處暑過後, 秋意冉冉, 一年中最美季節將至,

想“決決溪泉到處聞, 一家松火隔秋雲”, “白石臥可枕, 青蘿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 盡日不欲還”的境界了。

秋水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鶩是野鴨。 秋光清淺, 秋明空曠, 此時那水讓天濾成淨透, 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 杜甫因此用“秋水為神玉為骨”,

白居易用“秋水淅紅粒, 朝煙烹白鱗”, 皆意境深遠。

秋聲

歐陽修的《秋聲賦》, 記得最清晰的竟是童子所答:“星月皎潔, 明河在天。 四無人聲, 聲在樹間。 ”“萬壑樹聲滿, 千崖秋氣高”, 這是老杜(注:杜甫)的句子。 樹聲為悲, 悲聲越滿, 天越孤高, 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其實是李賀的詩意。

秋老虎

我國地域遼闊, 處暑後南方、北方氣溫變化還有不同。 北方氣溫下降明顯, 開始秋高氣爽的天氣。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 雖說大步南撤, 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 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 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 往往在處暑尾聲, 再次感受高溫天氣, 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秋天在五行屬金,有肅降之功,在色為白。自古就有左青龍(木)、右白虎(金)之說,立秋後白虎下山,初也炎烈威猛,終也清涼肅靜,表述下來象形而生動。

“秋老虎”的說法也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天氣炎熱的時候。《清嘉錄》的作者顧鐵卿:“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曆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

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

處暑三候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一候鷹乃祭鳥丨老鷹感知秋日肅氣,開始狩獵。獵獲之物要陳列為祭, 古人稱為“義舉”。

二候天地始肅丨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蕭瑟之氣彌漫。

三候禾乃登丨五穀各類農作物成熟,迎來萬物收成之季。

處暑習俗

民俗節慶來迎秋

·慶中元丨普度佈施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放河燈丨悼念逝者

放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丨百舸競發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吃鴨子丨潤肺健脾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在南京則以湖熟地區的麻鴨最為搶手。這種鴨子味甘性涼,肥瘦適宜。。

·臉覷厝丨打道回府

福州人有句俗語,叫作“處暑一過臉覷厝”。“厝”指有錢人在城裡的大房子,“臉覷厝”就是臉要朝著自己在城裡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

處暑養生

處暑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正式結束, 早晚轉涼,中午偏熱,雨水減少,空氣乾燥,養生方式要適時做出調整。

1、衣:此時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這時不要急於增加較厚衣衫,“春捂秋凍”之意就是讓體溫在秋時勿增高,以利於收斂陽氣。

2、食: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

3、住:處暑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增大,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要相應地調整。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

4、行:運動不宜太過,儘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免傷害陽氣和陰精。

5、思:秋風秋雨愁煞人,此時的氣候特點易導致人們情緒低落。怎樣克服秋季的不良情緒?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減少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減少神志外馳,以保肺之清肅之氣。儘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當然,還有更具體的操作:

☞ 每天多睡一小時

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品質的午覺,可以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

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 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儘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臥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 護理好臍部

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孩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

☞ 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

這時我們應該少吃點辛辣的食物,多吃一點清淡食物。同時像西瓜這類寒涼的瓜果,則要儘量少吃或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秋季應急的水果,如蘋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類的水果。

處暑節氣適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處暑讀詩

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複來此。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元宮詞(一百三首)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秋天在五行屬金,有肅降之功,在色為白。自古就有左青龍(木)、右白虎(金)之說,立秋後白虎下山,初也炎烈威猛,終也清涼肅靜,表述下來象形而生動。

“秋老虎”的說法也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天氣炎熱的時候。《清嘉錄》的作者顧鐵卿:“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曆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

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

處暑三候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一候鷹乃祭鳥丨老鷹感知秋日肅氣,開始狩獵。獵獲之物要陳列為祭, 古人稱為“義舉”。

二候天地始肅丨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蕭瑟之氣彌漫。

三候禾乃登丨五穀各類農作物成熟,迎來萬物收成之季。

處暑習俗

民俗節慶來迎秋

·慶中元丨普度佈施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放河燈丨悼念逝者

放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丨百舸競發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吃鴨子丨潤肺健脾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在南京則以湖熟地區的麻鴨最為搶手。這種鴨子味甘性涼,肥瘦適宜。。

·臉覷厝丨打道回府

福州人有句俗語,叫作“處暑一過臉覷厝”。“厝”指有錢人在城裡的大房子,“臉覷厝”就是臉要朝著自己在城裡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

處暑養生

處暑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正式結束, 早晚轉涼,中午偏熱,雨水減少,空氣乾燥,養生方式要適時做出調整。

1、衣:此時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這時不要急於增加較厚衣衫,“春捂秋凍”之意就是讓體溫在秋時勿增高,以利於收斂陽氣。

2、食: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

3、住:處暑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增大,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要相應地調整。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

4、行:運動不宜太過,儘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免傷害陽氣和陰精。

5、思:秋風秋雨愁煞人,此時的氣候特點易導致人們情緒低落。怎樣克服秋季的不良情緒?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減少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減少神志外馳,以保肺之清肅之氣。儘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當然,還有更具體的操作:

☞ 每天多睡一小時

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品質的午覺,可以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

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 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儘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臥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 護理好臍部

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孩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

☞ 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

這時我們應該少吃點辛辣的食物,多吃一點清淡食物。同時像西瓜這類寒涼的瓜果,則要儘量少吃或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秋季應急的水果,如蘋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類的水果。

處暑節氣適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處暑讀詩

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複來此。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元宮詞(一百三首)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