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別山腹地汪能保家庭:“明年一定能脫貧,我們信心十足”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 全國婦聯宣傳部、中國婦女報聯合推出“喜訊捎給總書記——回訪習近平看望慰問過的家庭”大型主題報導。 中國婦女報多路記者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走邊疆、進大山、入鄉村, 推開一扇扇家門, 全媒體呈現家庭的變化, 傳遞最真實的民生幸福。

這是2016年4月24日下午, 習近平在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村民汪能保家中察看扶貧手冊。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 必須橫下一條心來抓。 要強化目標責任, 堅持精准扶貧, 認真落實每一個專案、每一項措施, 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

——習近平

今天, 我們推出第三期:走進住上新樓房的汪能保家庭。

觀看《喜訊捎給總書記》系列視頻之第三期《走進住上新樓房的汪能保家庭》:

2016年4月24日

安徽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

汪能保家庭

大別山腹地汪能保家庭:

“明年一定能脫貧, 我們信心十足”

在新房竣工後的幾個月裡, 幾乎每天, 汪能保和老伴兒都要去看一看。 “快裝修好了, ‘十一’之前准搬進去, 俺大閨女把傢俱都給俺們買好了。 ”站在自家老屋門口, 指著一路之隔的扶貧安置新居, 68歲的汪能保消瘦的臉上樂開了花, “哪能想到, 到老了還能住上這樣的樓房, 說啥都要感謝總書記, 感謝党的好政策。 ”

2016年4月, 漫山遍野的映山紅開得正豔, 習近平總書記踏著春風走進了這座群山環抱的小山村——大別山腹地、革命老區的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

“你看, 總書記就是沿著這個石頭臺階上來, 到俺家這個老堂屋的。 ”一年多來, 汪能保無數次向來自四面八方的山外來客,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總書記特別親切, 一邊看扶貧手冊, 一邊問俺家的情況, 又特地到廚房掀開水缸、鍋蓋看看, 他還誇獎說家裡收拾得乾淨整齊, 俺享了老伴兒的福。 知道俺老兩口常年生病, 又問我一年吃藥看病花多少錢, 能不能負擔得了。 ”

汪能保、張幫若老倆口。

在兒子意外離世、老兩口因病致貧的十年裡, 年輕時當過兵、性格倔強的汪能保幾乎沒流過一滴眼淚, 總書記細緻入微的噓寒問暖卻讓他“眼睛一下子紅了”。 站在一旁的老伴兒張幫若, 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現在可好了, 看病吃藥的問題解決了, 真是解決了大問題。 ”總說自己“記性不好”的汪能保, 對自己享受到的各項扶貧政策卻記得格外清楚。

今年, 安徽省出臺了健康脫貧大病“351”和慢性病“180”兩大醫療保障政策。 過去, 身患肺心病和高血壓的老兩口一年光吃藥要花五六千元, 現在能報銷80%以上。 去年查出胃癌的老汪, 去省裡的醫院動了大手術, 前前後後花了八九萬元, “351”政策一兜底, “自己只掏了萬把塊錢”。

“光伏發電分紅一年有3000元。

家裡4畝多茶園流轉出去, 一年有2000多元。 俺老伴有五保金。 俺們還能動彈, 又養了兩頭豬, 挖點藥材, 加上政府補助, 一年還有萬把塊錢收入。 今年政府又給安排了公益崗位, 在村裡做做清潔, 一年有6000元。 眼下, 國家給補貼蓋的二層新樓房馬上就能住進去了。 ”跟記者掰著指頭“數”完, 汪能保又有些遺憾:“要不是一場大病, 俺家去年就能脫貧, 也能讓總書記放心了。 ”

“別著急, 你們不脫貧, 我絕不離開。 ”去年, 在總書記面前立下“軍令狀”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余靜, 每月都會到村裡的貧困戶家走訪一遍, 年老體弱的老汪家, 更是餘靜每週必來的地方。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採訪汪能保家庭。

事實上,自從2015年7月從金寨縣中醫院下派駐村以來,餘靜執行著比規定更加嚴苛的駐村工作制度——每週五晚回一次縣城的家,週六一早就回到村裡。“金寨縣是大別山區扶貧攻堅重點縣,眼下已經到了關鍵時期,不能有一點兒懈怠。”

去年總書記在大灣村與村民、村幹部座談時,曾形象地說:“要做好精准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建檔立卡制度要堅持,依靠群眾精准找到和幫助貧困戶。”村幹部們和老百姓記憶猶新。

當時,村裡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4 戶415人,去年全村共脫貧20戶71人,今年計畫脫貧34戶118人。

扶貧手冊。

為精准幫扶、儘快脫貧、防止返貧,村裡已經形成了產業、就業“兩業”共同推進,光伏、種茶、旅遊“三條腿”走路的扶貧模式。

如今,山坳裡的花石鄉集成式光伏扶貧網架式電站年均發電收益約28萬元,村民每家每年可收入3000元左右;

光伏發電站。

2016年,村裡通過招商引資建了大型茶廠,引導村民以茶園入股。沒有茶園的貧困戶可以在採茶期間簽訂40天的用工協議,光採茶就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根據貧困戶的特點,引導他們發展養殖,每年只要農戶可以賣到7000元,村裡就給予3000元的獎勵作為補助;

推門可見青山綠水,猶如世外桃源的大灣村,有著天然的生態旅遊資源,總書記的到訪讓昔日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山村聲名鵲起,“幾乎每天都有山外的遊客追尋總書記的腳步來到這裡”。一年多來,全村8764米水泥路的鋪設,不光讓家家戶戶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尷尬,也讓山外的遊客可以開車進山。

村裡的水泥路。

炙手可熱的鄉村旅遊,讓村裡在33棟易地搬遷扶貧點的新房裡也做起了“文章”。每家拿出一間房,租給旅遊企業做“家庭旅館”,裝修由企業負責,一旦有了收益,企業和貧困戶各分一半。

政府幫忙出主意想辦法,形式多樣的幫扶政策逐一落地,讓汪能保老兩口信心十足,

保證明年一定能脫貧。

一年多前總書記的到訪,猶如一陣春風吹進了老區人民心坎裡。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幹群一條心,擰成一股繩,擼起袖子加油幹。昔日清貧的山村已脫胎換骨,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中國婦女報2017年8月23日《喜訊捎給總書記》特別報導版面。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採訪汪能保家庭。

事實上,自從2015年7月從金寨縣中醫院下派駐村以來,餘靜執行著比規定更加嚴苛的駐村工作制度——每週五晚回一次縣城的家,週六一早就回到村裡。“金寨縣是大別山區扶貧攻堅重點縣,眼下已經到了關鍵時期,不能有一點兒懈怠。”

去年總書記在大灣村與村民、村幹部座談時,曾形象地說:“要做好精准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建檔立卡制度要堅持,依靠群眾精准找到和幫助貧困戶。”村幹部們和老百姓記憶猶新。

當時,村裡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4 戶415人,去年全村共脫貧20戶71人,今年計畫脫貧34戶118人。

扶貧手冊。

為精准幫扶、儘快脫貧、防止返貧,村裡已經形成了產業、就業“兩業”共同推進,光伏、種茶、旅遊“三條腿”走路的扶貧模式。

如今,山坳裡的花石鄉集成式光伏扶貧網架式電站年均發電收益約28萬元,村民每家每年可收入3000元左右;

光伏發電站。

2016年,村裡通過招商引資建了大型茶廠,引導村民以茶園入股。沒有茶園的貧困戶可以在採茶期間簽訂40天的用工協議,光採茶就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根據貧困戶的特點,引導他們發展養殖,每年只要農戶可以賣到7000元,村裡就給予3000元的獎勵作為補助;

推門可見青山綠水,猶如世外桃源的大灣村,有著天然的生態旅遊資源,總書記的到訪讓昔日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山村聲名鵲起,“幾乎每天都有山外的遊客追尋總書記的腳步來到這裡”。一年多來,全村8764米水泥路的鋪設,不光讓家家戶戶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尷尬,也讓山外的遊客可以開車進山。

村裡的水泥路。

炙手可熱的鄉村旅遊,讓村裡在33棟易地搬遷扶貧點的新房裡也做起了“文章”。每家拿出一間房,租給旅遊企業做“家庭旅館”,裝修由企業負責,一旦有了收益,企業和貧困戶各分一半。

政府幫忙出主意想辦法,形式多樣的幫扶政策逐一落地,讓汪能保老兩口信心十足,

保證明年一定能脫貧。

一年多前總書記的到訪,猶如一陣春風吹進了老區人民心坎裡。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幹群一條心,擰成一股繩,擼起袖子加油幹。昔日清貧的山村已脫胎換骨,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中國婦女報2017年8月23日《喜訊捎給總書記》特別報導版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