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看汝州“千年古城展新姿”

【提質百城建設 探路新型城鎮化】看汝州“千年古城展新姿”

2017-08-21 鄧州頭條

8月3日, 在汝州市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沿河生態廊道處處可見亮麗的風景。

該專案全部建成後, 將有效改善汝河沿線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景觀。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張建新

盛夏八月, 萬木蔥蘢。 走進汝州這座千年古城, 處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近千個項目四面開花, 5萬余名建築工人揮汗如雨……

近年來, 汝州市委、市政府針對資源型城市和重工業城市人口密度高、環境容量小、承載能力有限的短板, 圍繞打好新型城鎮化這張牌, 堅持“生態、融合、適度、集約、高效”的理念, 搶抓全省第一批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試點市的機遇, 以規劃牽動、項目帶動、融資推動、文化塑造, 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準, 全國第一批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市、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市、國家衛生城市、省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市、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等多項榮譽接踵而至。

汝州正從“半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轉變, 一幅生態、智慧、健康、文明、幸福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規劃牽動:找准城市“成長座標”

對城市規劃, 汝州市民梁年法經歷了從監督者到宣傳者的轉變。

2015年, 汝州市計畫在市區一繁華路段增建大型遊園, 引起了包括梁年法在內的不少市民的質疑:“建公園是好事, 但是建在繁華路段, 人多了車多了不是更堵嗎?”

在徵求市民意見後, 規劃部門請專家反復論證, 找到了一個雙贏的方案:在地上建公園的同時增設地下停車場, 既滿足市民遊玩休憩的需要, 又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

切身體會到了被尊重的感覺, 如今梁年法經常帶著朋友來汝州城市規劃館參觀並為他們講解。

在城鎮建設規劃中, 汝州市充分徵求並尊重市民的意見, 通過規劃方案的審前公示、審後公告, 讓市民對城市規劃了然于心, 市民既是規劃的受益者, 又是規劃的參與者、監督者。

汝州市堅持把高起點、高標準的策劃規劃作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前提和基礎, 實行策劃、規劃、計畫、實施四步走戰略, 聘請國內知名設計單位把脈城市發展, 編制完成汝州市城鄉總體規劃(2015年~2030年)。

在編制完成城鄉總體規劃的基礎上, 汝州市按照“全域一體”的理念, 編制完成了全域規劃, 優化城市佈局, 把城市合理劃分為老城片區、新城片區、產城片區,

並將規劃延伸到鄉村。

為了保證規劃精准實施不走樣, 汝州市還形成了“人大管理規劃、媒體宣傳規劃、群眾監督規劃”的機制。

老城為重:“雙修”提升城市“顏值”

百城建設提質工程, 重在提質, 難在老城。 汝州市把工作重點放在老城區, 精心打磨, 著重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

以綠“蔭”城。 驅車行駛在廣成東路景觀大道, 只見兩側百米寬的綠色生態廊道內, 各色花木錯落有致, 處處都有亮麗的風景。 汝州通過實施生態廊道建設等十大綠化工程, 打造“中心城區生態景觀、近郊生態產業、遠郊生態屏障”三大生態體系, 讓城市“四季有綠、三季有花”。

以水“潤”城。 水系連通, 城市才有靈氣和動感, 汝州啟動“兩河三渠四庫五湖”互連互通工程,

初步形成了新城、老城“二龍戲珠”迴圈型生態水系。

以文“化”城。 汝州歷史源遠流長, 是五大名瓷之首汝瓷的原產地。 該市梳理千年歷史文化資源“家底”, 使歷史文化特色與城市規劃建設水乳交融。 在承載著千年記憶和濃濃鄉愁的中大街改造提升工程中, 汝州尊重歷史, 不大拆大建, 確定了20處歷史建築, 堅持“修舊如舊、復古如古”。 汝州還把汝瓷的“天青色”作為城市建設主色調, 行走在大街小巷, 隨處可見汝瓷元素的街燈、雕塑、盆景、建築。 同時, 通過打造雲禪小鎮等城市文化板塊, 保護和復原望嵩樓、法行寺塔等文化地標, 啟動張公巷汝官窯遺址考古發掘, 保護性開發16個國家級和省級古村落、古山寨, 留住城市文化根脈和歷史記憶。

在南關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榮譽牆上,懸掛著兩塊“含金量”十足的獎牌:“一星級社區黨支部”和“二星級文明社區”,有了這兩塊牌子,社區符合條件的老人可享受免費體檢、領取補貼等。汝州市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到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全過程,實現了城市人文氣質、社會道德風尚、居民文明素質的提升。

曼妙的音樂、青翠的綠植、功能齊全的設施……在朝陽路一所公廁內,殘疾人衛生間裡裝有呼叫器,第三衛生間裡分設有成人和男童、女童便池,還有嬰兒打理台、兒童座椅和扶手。針對老城區功能設施不足問題,汝州採取行政事業單位臨街門面房改建、空閒地新建等方式,規劃建設了50座公廁。

為補上缺公廁、缺停車場、缺公園、缺學校等歷史欠帳,汝州大力實施供水供氣供暖,改路、改水、棚戶區改造,環境淨化、生態綠化、地下管線優化,智慧資訊網、精細管理網、便民服務網等“三供三改三化三網”工程,促進城市建設提質提速提效。

融資推動:彙聚多方資金“活水”

搬進新房子半年多了,汝州市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55歲的孟志國還沉浸在喜悅中。新社區不僅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而且學校、衛生所、便民服務中心等配套建設一應俱全。“讓我沒想到的是,從老房子裡搬出去到回遷,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孟志國說。

據瞭解,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中,像南關社區這樣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汝州市有17個,拆遷總面積近200萬平方米,這無疑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援。對此,汝州市把政府投融資平臺融資作為主管道,先後成立了10家投融資公司,完成融資150億元,為棚改等城市建設工程提供了資金保障。

占地9000畝的科教園區專案,是汝州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又一大手筆。該項目一期建設僅用了138天,總建築面積44.4萬平方米的56棟建築就全部封頂。據瞭解,這個總投資達30億元的專案,是汝州市與中國五冶集團通過“PPP模式”共同建設的。

汝州市堅持以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為主導,創新PPP模式融資、創新債券融資、創新基金融資,通過多種管道,已累計投融資420多億元,提升了資金保障能力。

在南關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榮譽牆上,懸掛著兩塊“含金量”十足的獎牌:“一星級社區黨支部”和“二星級文明社區”,有了這兩塊牌子,社區符合條件的老人可享受免費體檢、領取補貼等。汝州市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到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全過程,實現了城市人文氣質、社會道德風尚、居民文明素質的提升。

曼妙的音樂、青翠的綠植、功能齊全的設施……在朝陽路一所公廁內,殘疾人衛生間裡裝有呼叫器,第三衛生間裡分設有成人和男童、女童便池,還有嬰兒打理台、兒童座椅和扶手。針對老城區功能設施不足問題,汝州採取行政事業單位臨街門面房改建、空閒地新建等方式,規劃建設了50座公廁。

為補上缺公廁、缺停車場、缺公園、缺學校等歷史欠帳,汝州大力實施供水供氣供暖,改路、改水、棚戶區改造,環境淨化、生態綠化、地下管線優化,智慧資訊網、精細管理網、便民服務網等“三供三改三化三網”工程,促進城市建設提質提速提效。

融資推動:彙聚多方資金“活水”

搬進新房子半年多了,汝州市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55歲的孟志國還沉浸在喜悅中。新社區不僅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而且學校、衛生所、便民服務中心等配套建設一應俱全。“讓我沒想到的是,從老房子裡搬出去到回遷,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孟志國說。

據瞭解,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中,像南關社區這樣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汝州市有17個,拆遷總面積近200萬平方米,這無疑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援。對此,汝州市把政府投融資平臺融資作為主管道,先後成立了10家投融資公司,完成融資150億元,為棚改等城市建設工程提供了資金保障。

占地9000畝的科教園區專案,是汝州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又一大手筆。該項目一期建設僅用了138天,總建築面積44.4萬平方米的56棟建築就全部封頂。據瞭解,這個總投資達30億元的專案,是汝州市與中國五冶集團通過“PPP模式”共同建設的。

汝州市堅持以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為主導,創新PPP模式融資、創新債券融資、創新基金融資,通過多種管道,已累計投融資420多億元,提升了資金保障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