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胡文江:“車德”入駕考是個巨大進步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昨日發佈《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內容和方法》, 不主動避讓行人、開門前不回頭等行為均視為考試不合格。 此外, 對於考試過程中“中途停車”等的現象均由此前的考試不合格調整為“每次扣5分”。 新版細則將於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 8月16日 《南方都市報》)

“駕考”新規提高了安全文明駕駛考題比例, 增加了許多文明行車的考試內容, 這是“汽車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伴隨私家車的普及, 城市擁堵、交通事故, 以及方方面面的不文明行車行為現象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毒瘤, 是制約我們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巨大障礙。

“酒駕入刑”也從一個側面折射了“管車”的辦法著實單一。 “駕考”新規增加了不少文明行車內容, 體現了“人車和諧”、“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駕考”新規的實施將約束關口前置, 讓駕駛員在恪守“車法車規車紀”底線的同時更加注重遵守“車德”高線, 標誌著“汽車社會”日益走向成熟。

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 有什麼樣的物質文明, 就應當有什麼樣的精神文明與之相適應。 在過去短缺經濟時代, “擁有一輛小轎車”是每個家庭夢寐以求的事情, 彼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改革開放30年後, 我們的汽車早已不是短缺、而是過剩了!依據過去的“駕考”規則,

只要是會開車就能上路, 至於是否注意文明行車幾乎就是“軟約束”, 因飆車、路怒症、酒駕、醉駕、毒駕而釀成的各種慘禍更是屢見不鮮, “女司機”新聞熱炒, “我爸是李剛”案刺痛人心, 究其根源是由於駕考“舊規”更多地還是停留在技術層面, 而對“車德”的要求失之於寬鬆軟。

按照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補”的要求, 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是過剩的, 包括高品質的汽車也並不短缺, “活好”的開車人也大有人在, 但問題在於既“活好”又“有車德”的車主委實不多。 “駕考”新規恰恰適應了供給側改革的要求, 專注于補齊“車德”短板, 重點圍繞“安全文明駕駛”出考題, 如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安全文明駕駛知識考題比例, 單列文明行車常識、典型事故案例等內容,

從細節動作考核安全文明意識。 這些規定將公共交通文明與駕駛技術有機融合, 進行精細化測評, 便從頂層設計上為中國駛向“汽車強國”搭建了富有堅強保障的高速公路。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胡文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