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跑遍5個國家拍攝,楊瀾用10集紀錄片告訴你人工智慧未來的模樣

不久前, 百度CEO李彥宏幹了件大事兒, 他乘著自家的無人駕駛汽車, 直接開上了北京五環的大馬路!

李彥宏坐無人駕駛汽車前往AI開發者大會現場

但沒多久, 北京交警就發佈了通報, 說是“支持技術創新”, 但還是要“依法查處違反交通法的行為”...這就很尷尬了...

不過這一來一去, 再次讓大家對於人工智慧的討論沸騰了, 畢竟無人駕駛就是現在AI大熱的領域之一。 目前的人工智慧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我們的社會、生活又將經歷怎樣的變革?

正好, 今天我打算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楊瀾的《人工智慧真的來了!》, 看看作為一個資深媒體人, 精英意見領袖, 楊瀾會給出什麼回答?

跑了5個國家, 一部片子拍了一整年!

從 2015 年開始, 《楊瀾訪談錄》就在持續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了, 就在前兩個月, 楊瀾還專訪了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李飛飛, 作為《開啟人工智慧時代》系列訪談錄的開篇。

這裡有視頻:

作為一個資深媒體人, 楊瀾的新聞嗅覺和對社會發展的判斷都是妥妥的, 她發現, 我們的“機器”越來越聰明了, 這種“聰明”的發展、問題和未來到底是怎麼樣的?

說幹就幹, 2016年楊瀾帶著團隊, 跑遍5個國家,

去了30幾個全球最頂級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 包括麻省理工電腦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 牛津大學實驗室等。

與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機器人PR2互動

還有各個相關企業, 如IBM、科大訊飛等。 憑著自己多年累積的資源, 更採訪到了Yann LeCun, Eric Horvitz, 李飛飛、吳恩達、石黑浩、Morgan Freeman等八十多位行業專家。

採訪結果讓楊瀾直呼“Amazing!”

採訪的結果怎麼樣?楊瀾只能說“太震撼了”!

在採訪日本機器人工程師石黑浩時, 石黑浩製造的人形機器人嚇了楊瀾一跳。 “五官還在動, 似人非人的, 極其恐怖。 ”

逼真的日本人形機器人

去牛津大學, 帶上由人工智慧進行圖像識別的盲人眼鏡, 踉踉蹌蹌地摸索, 一點兒也沒有楊瀾的優雅了, 但卻走得很穩, 很准。

帶著智慧盲人眼鏡走路

還有一個嘗試讓英語專業畢業的楊瀾感到很絕望:那是在一個人工智慧語音辨識實驗室,一個西班牙小夥子說著西班牙語,經由語音辨識翻譯,就能跟楊瀾直接對話中文了,楊瀾感歎,當初花了那麼多時間學外語,白費勁了!

楊瀾與機器人對話

這部紀錄片,應該與孩子一起看看!

儘管天天都處在科技帶來的震撼中,楊瀾很實在地說,她不想去過多介紹這些創新技術的門道,只想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探究一下:未來人工智慧會不會搶走我們的工作?會不會搶走我們孩子的工作?AI科學家都在工作些啥?

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室主任在聊自己的工作

李開複聊Alpha Go

出於這個目的,這部紀錄片無疑是非常接地氣的。它不是一部探討AI技術的片子,媒體人做出來的科技紀錄片裡有難得的人文氣息。

因此,各行業基礎人員,還有在校學生確實應該認真看看,至少這部片子很好的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頂尖實驗室都在幹些什麼。很多我們覺得不會發生的事其實在實驗室裡已經初見雛形,等技術推廣後再瞭解對於孩子們和從業者來說也許就晚了。

楊瀾入住“無人酒店”,吃機器人做的飯

我覺得,這系列紀錄片比電視劇有科技含量,又不像上課那樣費腦力,還能一睹大牛的風采,學習人工智慧發展簡史,引導孩子學會思辨,從正反兩面看問題,從AI的技術本身上升到社會學的探討,的確是很棒的科普休閒片。

做完紀錄片,楊瀾頗有感慨地表示,機器可能會失控,可能會被人的貪婪和惡意操縱,來做壞事,但關於人工智慧的種種負面揣測,現在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AI技術的迅速發展,實現了很多新奇高端的功能,而且正在為人類提供很多幫助。

這部紀錄片在優酷就可以看!

帶著智慧盲人眼鏡走路

還有一個嘗試讓英語專業畢業的楊瀾感到很絕望:那是在一個人工智慧語音辨識實驗室,一個西班牙小夥子說著西班牙語,經由語音辨識翻譯,就能跟楊瀾直接對話中文了,楊瀾感歎,當初花了那麼多時間學外語,白費勁了!

楊瀾與機器人對話

這部紀錄片,應該與孩子一起看看!

儘管天天都處在科技帶來的震撼中,楊瀾很實在地說,她不想去過多介紹這些創新技術的門道,只想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探究一下:未來人工智慧會不會搶走我們的工作?會不會搶走我們孩子的工作?AI科學家都在工作些啥?

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室主任在聊自己的工作

李開複聊Alpha Go

出於這個目的,這部紀錄片無疑是非常接地氣的。它不是一部探討AI技術的片子,媒體人做出來的科技紀錄片裡有難得的人文氣息。

因此,各行業基礎人員,還有在校學生確實應該認真看看,至少這部片子很好的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頂尖實驗室都在幹些什麼。很多我們覺得不會發生的事其實在實驗室裡已經初見雛形,等技術推廣後再瞭解對於孩子們和從業者來說也許就晚了。

楊瀾入住“無人酒店”,吃機器人做的飯

我覺得,這系列紀錄片比電視劇有科技含量,又不像上課那樣費腦力,還能一睹大牛的風采,學習人工智慧發展簡史,引導孩子學會思辨,從正反兩面看問題,從AI的技術本身上升到社會學的探討,的確是很棒的科普休閒片。

做完紀錄片,楊瀾頗有感慨地表示,機器可能會失控,可能會被人的貪婪和惡意操縱,來做壞事,但關於人工智慧的種種負面揣測,現在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AI技術的迅速發展,實現了很多新奇高端的功能,而且正在為人類提供很多幫助。

這部紀錄片在優酷就可以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