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血糖測不准是這8個原因,血糖監測有個時間表!

自測血糖要講章法:

糖天使app專家說:糖友測血糖, 更多的是在家中自我監測, 採用可擕式血糖儀進行手指尖毛細血管血糖檢測是最常用的方法。

打胰島素的糖友一般每天都需要監測血糖。

口服降糖藥的糖友, 自測頻率取決於:血糖控制情況;治療方案;低血糖風險高低;是否需要短期內調整治療;特殊情形, 如突發其他疾病、出現未覺察的低血糖等。

口服降糖藥者可每週監測2-4次空腹或餐後血糖, 或在就診前一周內連續監測3天, 每天監測7個時間點的血糖(三餐前後和睡前)。

空腹、餐前、餐後、睡前、淩晨 血糖監測有個時間表:

理想的自我血糖監測, 應當是每天多時點測定血糖。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時後的血糖, 即清晨空腹狀態下的血糖(一般6-8點之間最準確), 午餐和晚餐前血糖不在此列。

2、餐前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

3、餐後2小時血糖。 測定應從吃第一口飯開始,

到滿2小時時為止, 不能從吃完飯采開始計時。

4、淩晨3點血糖。 主要用於發現夜間低血糖及鑒別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因為夜間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用量過大都可以引起空腹高血糖, 這兩種情況的臨床處理截然不同。

測血糖的時間和頻率, 要根據糖友病情的實際需要來決定。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應每天自測4-7次, 直到病情穩定, 血糖得到控制。

當病情穩定或已達到血糖控制目標時, 可以每週監測1~2天的全天5~7個時間點血糖。 使用胰島素治療者, 在治療開始階段每天至少要測血糖5次, 血糖達到控制目標後放寬到2~4次。 使用口服藥和生活方式干預的糖友, 血糖控制達標後每週測血糖2~4次。 每天7個點的血糖為三餐前及三餐後2小時和睡前血糖。

7類糖友應加強血糖監測:

1、剛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 尤其佩戴胰島素泵者。

2、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佳者。

4、常發生低血糖者。

5、剛更換藥物或調整劑量。

6、孕婦。

7、生病、手術、外出、激動等特殊情況的糖友。

六類情況血糖測不准:

臨床上常見到一些糖友檢測結果不准, 無法反映真正的血糖情況。 下列6類情況都會導致血糖有偏差, 需引起糖友關注。

1、檢查頭天晚上改變了飲食習慣。 晚餐吃大量油膩食物、進餐時間過晚、睡前加餐過多等;晚餐主食吃的少、大量飲酒等。

2、抽血時間過晚。 測空腹血糖最好在上午8點之前。 。

3、情緒失調、睡眠缺乏。 情緒緊張、焦慮、興奮等均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升高血糖。

4、抽血前運動。 早上檢測空腹血糖應在未晨練的情況下進行, 也不宜長時間走路去醫院。

5、各種應激狀態。 寒冷、過度疲勞、感冒、發熱、腹瀉及各種急性感染或外傷等應激情況。

6、其他情況。 女性月經期雌激素及孕激素水準會發生變化, 影響血糖波動, 應儘量避開此時段檢測空腹血糖。 另外, 合併某些疾病如紅細胞增多症, 使用某些藥物如β受體激動劑、噻嗪類利尿劑、利福平、糖皮質激素等情況。

餐後血糖監測不能省:

中國新診斷糖尿病患者近一半表現為單純餐後血糖升高, 但大家對空腹血糖的關注遠高於餐後血糖。 餐後高血糖是指攝入食物後1小時-2小時內血糖高於7.8毫摩爾/升。 人體餐後狀態占全天時間的2/3,

餐後血糖檢測需在進食後2小時進行, 三餐後都需要檢測。

血糖測不准八個原因:

若是認為血糖測得不准, 還可能是以下幾項原因:

1.不是同一時間測的血糖值, 沒有可比性。

2.受失眠、情緒波動等原因影響。

3.消毒劑選用不當。

4.采血方法不正確。

5.測試前沒調碼。

6.試紙存放不當或過期。

7.長期不校準血糖儀。

8.沒有定期對血糖儀進行清潔保養。

血糖穩定時, 無需頻繁測:

在血糖穩定的情況下, 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血糖監測頻率。

餐後1小時血糖可預測糖尿病:

餐後1小時血糖值或許可以預測糖耐量正常成年人今後的糖尿病風險。 研究認為, 在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都正常的情況下, 餐後1小時血糖濃度是糖尿病患病風險的獨立預測因素。 如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將8毫摩爾/升作為餐後1小時血糖的臨界值,有助進一步識別糖尿病高危人群。

來自於:公眾號-糖天使家園。

如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將8毫摩爾/升作為餐後1小時血糖的臨界值,有助進一步識別糖尿病高危人群。

來自於:公眾號-糖天使家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