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杜莎夫人蠟像館:讓政要明星趨之若鶩的背後,是一個弱女子的亂世

一個弱女子, 憑著堅韌和冷靜, 在亂世成就了此番事業, 如何能不令我們嘆服?

現如今, 在世界各地, 不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 僅僅在中國, 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等地都開設了分館。

這家蠟像館是當今世界上水準最高的蠟像館之一, 館內珍藏著許多世界各國名人的蠟像, 幾乎都與真人一模一樣。 許多明星也都以自己蠟像入駐杜莎夫人蠟像館為榮。

然而, 許多人並不知道, 這座蠟像館背後, 是一個弱女子的亂世傳奇。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成就起源于一個優雅的法國女人——杜莎夫人。

42歲時的杜莎夫人

1761年, 杜莎夫人出生于法國的斯特拉斯堡。 她原名叫做“瑪麗·格勞舒茲”, 杜莎夫人是她結婚之後的稱呼。

在她6歲那年, 她的父親在一場戰役中不幸犧牲。

在那個年代, 一個家庭沒有了丈夫和父親, 是很難維持下去的。 年幼的瑪麗只好跟著母親前往巴黎謀生, 在一位名叫柯提斯的醫生家裡做了女管家。

柯提斯醫生不僅在醫學上頗有造詣, 對物理學也很是精通。 他還有一門獨家絕活:製造蠟像。 他能根據人體模型做出幾乎一摸一樣的蠟像, 並且能夠持久保存。

柯提斯非常喜愛美麗聰穎的瑪麗, 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對她悉心培養, 他將自己的製作蠟像的手藝毫無保留地教授給了瑪麗。

瑪麗沒有想到,

這門手藝會給她的命運帶來驚人的巨變。

杜莎夫人蠟像

1777年, 16歲的瑪麗創作了自己的第一件蠟像作品, 她的這件蠟像是為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王”的伏爾泰製作的。

由於伏爾泰在法國享有的崇高地位, 瑪麗得以接觸了其他很多的名流, 並為其製作蠟像, 例如盧梭和佛蘭克林。

由於為諸多名流製作了精湛的蠟像, 瑪麗一時間聲名大噪, 引起了時任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注意。

路易十六邀請瑪麗進入王宮, 擔任王妹伊莉莎白公主的藝術老師。 瑪麗在王宮裡待了整整九年, 許多王室成員和貴族都十分欣賞瑪麗, 與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路易十六國王性格溫和善良, 王后則熱情而喜好交際。 瑪麗喜歡國王一家, 和伊莉莎白公主相處十分融洽。

她喜歡王宮裡的生活, 卻不料風雲突變。

上流社會奢華歡樂的生活引起了下層人民的不滿, 大革命的浪潮即將到來。

杜莎夫人製作的蠟像組合, 伏爾泰(中)、盧梭(右)和佛蘭克林(左)

1789年, 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爆發, 國王和革命者的矛盾已經不可收拾。

覺察到了局勢嚴峻的瑪麗回到了柯提斯醫生的家中, 試圖遠離政治的紛爭。 然而, 大革命浪潮席捲了一切, 沒有人能逃得開。

一天, 瑪麗和母親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 打開門一開, 外面擠滿了憤怒的人們。 他們是來找柯提斯醫生的, 革命者所熱愛的一位反對路易十四的大臣被砍了頭, 人們要求柯提斯醫生為他製作蠟像, 以便永久地紀念。

可是, 此時柯提斯醫生已經逃往國外避難,

怎麼可能滿足人們的要求呢?憤怒的人群呼喊著不肯散去, 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盡頭。

瑪麗靜靜地注視著人群, 然後走上前去, 接過了那顆血淋淋的頭顱。

她回到屋子裡, 取出工具, 開始比照著這顆頭顱製作蠟像。 堅韌的性格, 強大的心理素質, 在此刻表現得淋漓盡致, 也為她此後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製作好蠟像, 送走了憤怒的人群, 瑪麗本打算安靜地躲過這場革命。 誰知, 天不遂人願。 不久之後, 她又被盯上了。

法國大革命爆發, 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臺

1793年的巴黎, 籠罩在一片血雨腥風中。 激進殘忍的羅伯斯庇爾掌控了政權, 大肆屠殺皇室成員和溫和派, 每天都有無數人頭落地。

羅伯斯庇爾並不僅僅滿足于殺戮政敵,

他還要向整個法國宣揚大革命, 宣揚自己的“功績”。

於是, 在聽說瑪麗能製作精緻的蠟像之後, 他找到了年輕的瑪麗, 要求她把那些死去政要的頭顱都製作成為蠟像面具, 以便向全國宣傳大革命。

在殘暴的羅伯斯庇爾的威脅之下, 瑪麗無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一個單薄的弱女子, 每天都要在刑場尋找那些政要的頭顱, 將血淋淋的頭顱帶回去製作蠟像。

最令她痛苦的, 並不是這血腥的過程, 而是那些死去的大人物中, 許多在生前都曾是她的好友。

曾經和她交情深厚的國王和王后, 都被羅伯斯庇爾送上了斷頭臺。

國王在臨刑前說:“我是無辜的。 我沒有犯我被指控的任何罪責。 我原諒所有把我送上死路的同胞。 我祈求上帝,法蘭西從今以後永遠不要有流血。”王后也被無情處死。

瑪麗目睹了自己的好友一個個被送上斷頭臺。她還要直面自己好友的頭顱,並製作蠟像,以便羅伯斯庇爾將他們的死亡作為大革命的“功績”四處誇耀。

可以想像,在無數個黑夜,瑪麗是懷著多麼大的悲傷和痛苦在進行這項工作。

但是,在沒有照相攝影技術的當時,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蠟像,死去的人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延續。想必,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年輕的瑪麗心中稍有安慰。

不久之後,有人向當局揭發瑪麗和貴族們的關係不一般,瑪麗和母親因此入獄,幾經周折才被柯提斯醫生救了出來。

出獄之後,瑪麗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她想給自己找個依靠,於是嫁給了弗朗克斯·杜莎先生,成為了杜莎夫人。

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意,他們面臨經濟上的窘迫。貧賤夫妻百事哀,杜莎夫人決定離開法國去尋找賺錢的路子。

杜莎夫人帶上四歲的兒子和幾輛馬車來到了英國。馬車上,裝滿了杜莎夫人製作的蠟像。這些蠟像大多是法國大革命中被推上斷頭臺的大人物,一個個看過去,仿佛看到了波濤洶湧的法國大革命時代。

晚年杜莎夫人像

杜莎夫人在英國舉辦了許多場展覽,深受英國人的歡迎和喜愛,她因此有了收入。

沒過多久,因為場租比較昂貴,杜莎夫人放棄了固定的場所,而是帶領馬車隊在整個英國進行巡展。

為了滿足英國人的胃口,杜莎夫人又陸續製作了許多英國名人的蠟像,其中包括許多王室成員。

她的蠟像展在英國巡迴了整整33年。

直到1835年,杜莎夫人已經是個74歲的老婦人了,實在沒有精力繼續四處巡展。於是,她定居倫敦貝克街,並成立了第一家固定的杜莎夫人蠟像館。

杜莎夫人蠟像展的海報,倫敦貝克街,1835年。

1850年,飽經滄桑的杜莎夫人病逝于倫敦,她的兒子繼承了蠟像館,並將其發揚光大,陸續開到了世界各地。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奧巴馬像

張國榮像

範冰冰像

如今,當我們漫步于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時候,除了欣賞精美的蠟像,還應當想起杜莎夫人一生的坎坷和傳奇。一個弱女子,憑著堅韌和冷靜,在亂世成就了此番事業,如何能不令我們嘆服?

來源:世界華人週刊

我祈求上帝,法蘭西從今以後永遠不要有流血。”王后也被無情處死。

瑪麗目睹了自己的好友一個個被送上斷頭臺。她還要直面自己好友的頭顱,並製作蠟像,以便羅伯斯庇爾將他們的死亡作為大革命的“功績”四處誇耀。

可以想像,在無數個黑夜,瑪麗是懷著多麼大的悲傷和痛苦在進行這項工作。

但是,在沒有照相攝影技術的當時,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蠟像,死去的人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延續。想必,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年輕的瑪麗心中稍有安慰。

不久之後,有人向當局揭發瑪麗和貴族們的關係不一般,瑪麗和母親因此入獄,幾經周折才被柯提斯醫生救了出來。

出獄之後,瑪麗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她想給自己找個依靠,於是嫁給了弗朗克斯·杜莎先生,成為了杜莎夫人。

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意,他們面臨經濟上的窘迫。貧賤夫妻百事哀,杜莎夫人決定離開法國去尋找賺錢的路子。

杜莎夫人帶上四歲的兒子和幾輛馬車來到了英國。馬車上,裝滿了杜莎夫人製作的蠟像。這些蠟像大多是法國大革命中被推上斷頭臺的大人物,一個個看過去,仿佛看到了波濤洶湧的法國大革命時代。

晚年杜莎夫人像

杜莎夫人在英國舉辦了許多場展覽,深受英國人的歡迎和喜愛,她因此有了收入。

沒過多久,因為場租比較昂貴,杜莎夫人放棄了固定的場所,而是帶領馬車隊在整個英國進行巡展。

為了滿足英國人的胃口,杜莎夫人又陸續製作了許多英國名人的蠟像,其中包括許多王室成員。

她的蠟像展在英國巡迴了整整33年。

直到1835年,杜莎夫人已經是個74歲的老婦人了,實在沒有精力繼續四處巡展。於是,她定居倫敦貝克街,並成立了第一家固定的杜莎夫人蠟像館。

杜莎夫人蠟像展的海報,倫敦貝克街,1835年。

1850年,飽經滄桑的杜莎夫人病逝于倫敦,她的兒子繼承了蠟像館,並將其發揚光大,陸續開到了世界各地。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奧巴馬像

張國榮像

範冰冰像

如今,當我們漫步于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時候,除了欣賞精美的蠟像,還應當想起杜莎夫人一生的坎坷和傳奇。一個弱女子,憑著堅韌和冷靜,在亂世成就了此番事業,如何能不令我們嘆服?

來源:世界華人週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