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南平:丹山碧水寫華章

攝武夷山秀甲東南, 九曲溪享譽中外。 吳心正 攝

這裡是全省最綠的區域:放眼大地, 四季皆綠, 是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有“中國竹鄉”“南方林海”之美譽, 森林覆蓋率達77.3%, 全年空氣達標天數占98.5%, 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釐米13萬個;

這裡是生態文明的先行區域:先後獲得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迴圈經濟試點示範城市、智慧城市試點、低碳城市試點、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國家級綠色“金牌”。

這就是南平。 作為閩江的上游、福建的生態屏障, 素有“閩邦鄒魯”“道南理窟”文化積澱的古城, 正以綠色發展為導向, 以創新驅動為動力, 揚長避短, 後發崛起, 譜寫綠色發展跨越發展的新篇章。

新理念 鍛造產業南平新筋骨

“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最核心的是選准產業。 從南平來說, 就是要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選擇與綠水青山、人文歷史等相得益彰的產業, 精准發力, 做足優勢, 構建富有活力的綠色產業體系。 ”南平市主政者思路清晰, 南平市優勢在生態, 出路在生態, 走一條生態經濟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緣此, 從綠色出發, 從自身資源稟賦出發, 南平市精准發力, 選准與生態資源、人文歷史相得益彰的現代綠色農業、旅遊、健康養生、生物製品、數位資訊、先進製造、文化創意等七大產業, 在此基礎上解決影響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 補短板, 延鏈條, 優環境。

品牌是企業競爭力的綜合體現。 南平與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合作, 實施“武夷”品牌建設工程, 全市共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35件、中國馳名商標25件。

推進行銷創新, “綠色+”與“互聯網+”相融合, 推動聖農牽頭組建綠色產品行銷聯盟、太陽電纜牽頭組建電氣電子產品行銷聯盟。

作為福建的老工業基地, 南平擁有“五南”等一批優勢骨幹企業。 這些老企業加快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研發高附加值產品。 如聖農準備投資160億元再造一個聖農, 南鋁、太陽電纜、南紡等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加快實施。

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謀劃發展, 南平邀請中國工程院等高層次專家諮詢團深入論證, 逐個產業研究編制發展規劃, 設計好產業發展的“施工圖”。 這項創新性革命性的工作, 將為南平產業振興提供一張澤被長遠的宏偉藍圖。

新動能 拓寬綠色發展新通道

選准產業後, 如何打通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最後一公里”,

南平率先破題, 點綠成金。

今年3月20日, 南平與省相關部門聯合主辦綠色發展創新大會暨綠色農業專案資本對接會, 圍繞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推出一批具有國家發明專利、國內領先水準的項目成果, 吸引了60多家投資機構和50多家大型商超、300多家知名企業。

6月18日, 南平再次與省發改委等聯合舉辦綠色發展創新大會暨旅遊項目與資本專場對接會, 現場簽約旅遊產業項目26項, 總投資317億元, 並與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等簽訂4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推動旅遊經濟轉型升級。

兩場對接會是南平把生態資源轉化為資本、資金的有益嘗試, 吹響了南平點綠成金的集結號。 對接會上, 平臺彙聚各種資源,

打通科技、人才、資本等要素對接綠色產業的通道, 讓供需雙方實現有效匹配。

兩場對接會圍繞轉化“最後一公里”做文章, 深挖綠色潛力, 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勝勢, 拓寬了專案對接通道, 也在轉化路徑上做了積極探索。 目前, 南平正謀劃生物工程、高新技術等專場對接會, 不斷挖掘綠色生態資源的市場價值, 讓綠色惠及更多百姓。

新路徑 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

以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範區為目標, 南平市高點起跳, 打造產業升級版, 實現綠色強市、綠色富民。

補齊城區短板, 延平新城實現了中心城市空間重構和發輾轉型, 綠色成了新城發展的最亮底色, 基本形成了機電製造、紡織服裝、林產化工、食品加工等四大產業協調發展, 機電裝備製造園、白炭黑—林產化工迴圈經濟園、紡織材料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同步推進的格局。

無獨有偶,武夷新區打造“世界遺產地、綠色生態城”,吸引一大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綠色項目落地。閩鋁輕量化車身生產、海源汽車碳纖維車身及零部件生產等一批產業專案部分投產或加緊推進,武夷軟體園引進浪潮集團、南威軟體、東華軟體等43家軟體企業,挺起新區發展的脊樑。

綠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引領南平發展的領頭羊。上半年,生物製藥、文化創意、食品加工等產業產值694.1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比重的71.3%,食品加工、文化創意等產業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準。第三產業成為南平發展“主動力產業”,旅遊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過10%。

綠色發展,人人共用。南平將更多新增財力投入民生領域,全市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82.8%。今年投入4億餘元新建一批公辦幼稚園、改造提升一批中小學校,推進23個總投資43.32億元的衛生與健康補短板專案,實施養老服務工程包8個、總投資4.79億元,開工建設467個城鄉基礎設施專案、完成投資93.42億元,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綠色南平正後發崛起、加速趕超,走出一條有別於沿海地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子,不斷書寫著綠色發展跨越發展的新華章。

機電裝備製造園、白炭黑—林產化工迴圈經濟園、紡織材料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同步推進的格局。

無獨有偶,武夷新區打造“世界遺產地、綠色生態城”,吸引一大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綠色項目落地。閩鋁輕量化車身生產、海源汽車碳纖維車身及零部件生產等一批產業專案部分投產或加緊推進,武夷軟體園引進浪潮集團、南威軟體、東華軟體等43家軟體企業,挺起新區發展的脊樑。

綠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引領南平發展的領頭羊。上半年,生物製藥、文化創意、食品加工等產業產值694.1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比重的71.3%,食品加工、文化創意等產業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準。第三產業成為南平發展“主動力產業”,旅遊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過10%。

綠色發展,人人共用。南平將更多新增財力投入民生領域,全市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82.8%。今年投入4億餘元新建一批公辦幼稚園、改造提升一批中小學校,推進23個總投資43.32億元的衛生與健康補短板專案,實施養老服務工程包8個、總投資4.79億元,開工建設467個城鄉基礎設施專案、完成投資93.42億元,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綠色南平正後發崛起、加速趕超,走出一條有別於沿海地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子,不斷書寫著綠色發展跨越發展的新華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