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省農委牽頭推進產業扶貧,3年帶162萬貧困人口“摘帽”

貧困農民長久穩定脫貧, 產業發展是根基。 近3年, 省農委精准制定產業扶貧規劃, 壯大特色產業, 帶動162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

省委、省政府把產業扶貧列為“八大重點工程”之首, 明確由省農委牽頭。 2014年, 省農委與省扶貧辦等相關部門制定產業扶貧規劃, 提出壯大果茶等園藝產業、發展養殖產業、穩定糧油產業、助推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力爭到2020年, 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

按照省裡的佈局, 每個貧困縣重點扶持1至3個特色優勢產業, 如靖州的楊梅和茯苓、安化黑茶、麻陽冰糖橙、武岡銅鵝、龍山百合等, 打造脫貧產業鏈, 帶動千家萬戶脫貧。

產業要靠龍頭帶。 省農委結合“百千萬”工程, 在貧困地區重點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上萬家, 提升“傳、幫、帶”能力和水準, 帶動成千上萬貧困人口, 走上產業脫貧路。

扶強產業助脫貧。 在“中國黑茶之鄉”安化, 省農委集中資金項目, 打造黑茶產業鏈, 帶動10萬貧困人口脫貧。 龍山百合久負盛名, 過去產業鏈條短, 帶動能力弱。 省裡扶持當地建百合產業園, 推廣“互聯網+生態旅遊+精准扶貧”模式, 龍山百合的畝產值從8000元增至1.2萬元, 全縣百合產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 帶動近萬貧困戶增收。

去年, 省財政廳、省農委整合下達產業扶貧資金37億元, 由各縣統籌使用。 各級農業部門圍繞特色優勢產業, 加大技術培訓力度, 每年在貧困地區培訓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1000人、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1萬人, 示範引領貧困農民融入產業鏈, 立足長遠拔掉“窮根”。

來源 | 湖南日報

編輯 | 彭可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