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幹細胞生命 科學領域的開拓者

財經浮世繪

本報記者 劉慧

一位來自廣東汕頭的企業家, 很多年前拋棄鐵飯碗下海, 一直在醫藥行業深耕細作, 後來創辦生物基因工程公司, 又投身於幹細胞生命科學領域。 受傳統文化影響, 他具有敢闖又務實的潮汕企業家特點, 2017年還成為廣州產業領軍人才中的一員。

他就是廣州賽萊拉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佳。 前不久, 在廣州國際生物島,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來到幹細胞研究院及精准醫療研究院, 瞭解到這裡擁有符合GMP標準的人類幹細胞庫(生命銀行)、細胞檢測中心、製備中心、醫學中心等,

還成立了國家博士後科技工作站, 廣東省幹細胞儲存和臨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落戶於此。

幹細胞是一種能自我複製的細胞, 醫學界稱其為“萬能細胞”。 美國兩個幹細胞團隊都培養出人類造血幹細胞, 還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開發出新型的人工肺(肺類器官), 發明的“幹細胞皮膚槍”, 能讓燒傷患者4天長出健康皮膚。 業內人士曾表示, “幹細胞是助力健康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

陳海佳告訴記者, 幹細胞技術與生命傳承和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是生物醫藥產業的一個“高地”, 各國都在爭的“高地”。 在未來應該會有所突破, 目前在國外大概有40個幹細胞的藥, 在國內還沒有。 為了推進幹細胞產業化, 賽萊拉在國際生物島建成了15000多平方米的人類幹細胞庫及細胞製備中心。

中源協和是比較早進入幹細胞領域, 以幹細胞儲存為主導的一家上市公司, 賽萊拉是在新三板第一家掛牌的幹細胞企業。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賽萊拉引進了美國斯坦福大學和日本三重大學的博士後, 還有蘇國輝院士、詹啟敏院士、陸士新院士三個院士工作站作為支撐。 “我們通過合作, 在幹細胞基礎研究領域擁有一定的優勢。 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擁有專利大概500個左右, 與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都有產學研的合作, 可以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平臺、資源, 智慧財產權相對又比較清晰。 ”陳海佳對記者說。

從人類的角度而言, 他告訴記者, 幹細胞是屬於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

幹細胞本身有自我再生和修復的能力, 對於疾病的治療具有廣泛的前景。 在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 包括一些惡性腫瘤、白血病等都有值得探索和攻破的空間。 幹細胞跟基因也有緊密的關聯, 涉及到一個民族的傳承。 像小兒自閉症, 通過幹細胞技術做檢測, 在美國60年前每1萬個人有1個人, 現在每67個人中就有1個人。

“在一些基礎研究和科研平臺上, 中國與國外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美國院士曾來我們企業參觀, 說並不比德國和日本差, 但技術有所不同的, 比如說日本的IPS技術在世界上領先。 ”陳海佳表示, 幹細胞與精准醫療結合, 要造福人類, 實現共贏, 就一定需要產業化。

他認為, 中國幹細胞在基礎研究上與國際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想要保持領先, 關鍵在於產業化進程, 目前中國幹細胞產業化面臨缺乏行業統一標準、缺乏轉化及應用突破口、缺乏有效的“產學研醫”銜接及合作等問題, “應加強幹細胞科研及科普, 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幹細胞‘政產學研醫’協同發展, 加快幹細胞行業標準出臺, 並與國內外的同行, 秉承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 打造幹細胞互利共贏的全球生態圈。 ”

近年來, 陳海佳多次率領團隊與IPS幹細胞之父日本山中伸彌教授及英國幹細胞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戈登教授進行交流, 探討國際幹細胞產業轉化及合作。 他還發起成立國際幹細胞與精准醫療產業聯盟, 並擔任聯盟主席, 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

“我們所從事的幹細胞事業能夠幫助人們獲得健康、遠離疾病,讓社會和生命變得更加美好, 這是一個可以做一輩子的偉大事業。 ”陳海佳說, 希望大家用科學和愛去守護生命, 讓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綻放光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