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嘻哈”具有讓黑幫放下屠刀的偉大力量

眾所周知, 因為一檔節目的火爆, 原本處於“地下”狀態的中國嘻哈音樂一下子走上了檯面。 雖然這檔節目有各種各樣的批評, 不專業也好、有黑幕也罷, 但它著實讓大眾關注到了這幫音樂人, 過去不關心黑泡的聽眾也開始“假模假樣”的在朋友圈分享起了嘻哈音樂。 而且最重要的是, rapper們因此圈著粉了、掙著錢了。 這是好事, 只有掙錢, 一個文化才能向前走。

你縱然可以認為嘻哈音樂的直白和張揚令你無法接受, 但它自誕生起, 就有著向上的力量。

如果追溯嘻哈文化的緣起, 紐約的布朗克斯區(Bronx)是繞不開的傳奇。 完全可以說, 這種火遍全球的文化形式, 最早就誕生於布朗克斯貧民窟幫派混戰的血火夾縫之間。 最後, 它也神奇般的終結了血與火。

“生於布朗克斯”

燃燒的戰區

在上世紀70年代初, 布朗克斯去就像是一片被燒毀的戰區, 由於錯誤的城市規劃使得數千人流離失所, 企業瀕臨倒閉, 破產的房東們靠著點燃自己的屋子來騙取保險。 更可怕的是, 在這種失敗的規劃下, 消防部門、員警部門、社會服務在布朗克斯的存在感極低。

布朗克斯區的居民以非洲裔和拉丁裔為主, 在沒有工作又缺少管理的情況下, 好勇鬥狠的年輕人結成了各式各樣的幫派, 終日在街頭廝殺, 社區永無寧日。

“這個小城市幾乎已經破產了, 它不像是近年來底特律(老工業城市)面臨的經濟蕭條, 而更像是二戰結束後德國的一片廢墟。 ”Benjamin Melendez(Yello Benjy, 黃本傑)在採訪中如是說。

貧民窟兄弟

“黃本傑”曾是當地幫派“貧民窟兄弟”(Ghetto Brothers)的創始人之一。

這個團體一度發展到兩千多人, 雖然被稱作幫派(gang), 但他們不用暴力建立“權威”, 而是在員警缺位元的情況下組織起來,在社區裡驅逐毒販之類的暴力分子,並向鄰里發放食物和衣服。

看牆上的格瓦拉就知道黃本傑曾是一個典型的理想青年

在其他幫派裡,女性成員往往會淪為“性對象”,而“貧民窟兄弟”則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叫做“貧民窟姐妹”,這些姑娘基本都是男性成員的女友,姐妹們不僅和男人們平起平坐,組織裡的發言權也得有她們一半。

除了社區目標之外,貧民窟兄弟還是最早的嘻哈團體之一,他們希望用音樂而不是暴力來改善社區現狀。

在該團體的街頭活動中,沒有槍支和恐懼。幫派裡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給他們的音樂帶來了無限可能,既有傳統的拉丁打擊樂,又有經典的藍調搖滾;既有甲殼蟲的英倫風,又有黑人音樂的歡快律動。

嘻哈文化的四大要素你都能在當時的布魯克斯貧民窟裡找到,饒舌、DJ、塗鴉和霹靂舞。年輕人們苦中作樂,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創造一種文化形式,他們只是在用身體對抗現實。

放下屠刀

1971年12月,貧民窟兄弟的“和平大使”Cornell Benjamin( Black Benjie,黑本傑)在阻止幾個幫派火拼的斡旋中遭遇黑手,被謀殺在街頭。

無論是對布魯克斯的人們還是嘻哈文化本身,黑本傑的去世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貧民窟兄弟沒有發起血腥的報復,而是廣發英雄帖,以此為契機召集了紐約各地的幫派召開和平會議,甚至包括了殺害“黑本傑”的幫派。

這次會議的規模和主題都是史無前例的,1971年12月8日,40多個幫派來到了布魯克斯,參加了這次“鋤頭和平會議”(Hoe Avenue Peace Meeting),並簽署了和平條約。

大家達成了一致意見,同意不再用子彈與拳頭攻擊彼此,而是用音樂、舞蹈、塗鴉和裝飾來diss。

終於,夾縫中的嘻哈幼苗迎來了最肥沃的土壤。

“黃本傑”後來在回憶錄裡寫到:

“自此之後,世界變得廣泛了。你從來沒有去過這樣的聚會:以前飛揚跋扈的幫派頭頭們成為坐鎮蹉碟的DJ,而他們的手下則在舞池裡battle。這些傢伙拋棄了槍支和砍刀,甚至把過去充滿挑釁意味的外號都拋棄了。暴力網路逐漸瓦解,最早的嘻哈誕生了。”

黑幫改名:環球祖魯聯盟

Afrika Bambaataa如今被認為是嘻哈三大“教父”之一。但當年,他是作為紐約最大幫派“黑桃幫”(the Black Spades)的教父而列席“和平會議”的。

嘻哈教父Bambaataa

幫派教父Bambaataa

1973年,Bambaataa大手一揮,把黑桃幫改名“環球祖魯聯盟”(Universal Zulu Nation),他的目標是發揚嘻哈文化並杜絕舊幫派惡習的傳播。他手下那些原本兇神惡煞的小弟全都高呼著“和平、友愛、團結、趣味”的八字方針,送嘻哈文化下鄉了。

祖魯本是黑人們的非洲文化,但只要本著以上宗旨,任何人都可以詮釋這種嘻哈內核的“祖魯哲學”。不僅有紐約的幾個幫派加入了祖魯聯盟,迄今為止,從美國到加拿大、從南非到英法、從澳洲到日韓,全球各地的人們都有自發的祖魯組織。

除了祖魯組織推動嘻哈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之外,作為“教父”,Bambaataa還將Black和R&B的音樂風格融入進來,並在嘻哈音樂中加入了鼓點機和電子節拍等元素,貢獻可謂深厚。

DJ Bambaataa

宗師和五俠

嘻哈文化在布魯克斯生長的早期,有個團體不得不提:“The Message”,這是最負盛名的早期嘻哈樂團了。

一個被稱作做閃光宗師(Grandmaster Flash)的DJ找了五個鬼才搭檔(蓋世五俠Furious Five)組建了這支布魯克斯嘻哈樂團,他們不再像以前人那樣編好舞步想好臺詞還帶著抒情腔,而是更加freestyle,他們創造性地使用了兩個轉盤,舞臺上的表演張力讓他們揚名。

六個逗比:後排左二是宗師,剩下的就是五俠

“嘻哈”(Hip-hop)由兩個分開的英語俚語組成:hip早在1898年即出現於非裔的白話英語,意即“察覺”、“知情”;hop則為“跳躍運動”。

1978年,這個團體率先將兩個俚語合併使用,通過快速唱“hip / hop / hip / hop”的方式在模仿行軍士兵的節奏,來戲弄他們一個參軍的朋友。

之後這種節奏被帶進舞臺。該樂團經常與認同此新興音樂型態的迪斯可藝術家一同表演,並稱呼他們為“嘻哈者”(hip hoppers)。最初這個名詞被認為“輕浮”,但很快地就被視為一種新的音樂和文化而傳播開。

嘻哈的力量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自紐約之後,加州的年輕人也試圖打破幫派生活,從沖出康普頓開始,匪幫說唱用狠勁征服了聽眾;再後來,姆爺讓人們見識了不止黑人才玩的了說唱;如今,來自中國的rapper也能在油管上獲得幾百萬的點擊——嘻哈早已已經是一股跨越種族的文化潮流了。

你也知道,和平會議這種東西並不能完全遏制暴力,但是整個布朗克斯地區甚至整個紐約城的暴力行為都因此持續減少,70年代初,布朗克斯的謀殺案件幾千起,到了90年代,已經縮減到了600起左右,而2014年,這個數字僅為95起。

雖然街頭暴力無法被徹底清除,但卻不可逆轉的衰落了,一切的讚美都應該獻給那些創造了嘻哈的年輕人。

2015年,有關布朗克斯嘻哈故事的紀錄片《Rubble Kings》上映,片子裡導演自問自答:“布朗克斯和嘻哈到底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一切”(everything)。

(完)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而是在員警缺位元的情況下組織起來,在社區裡驅逐毒販之類的暴力分子,並向鄰里發放食物和衣服。

看牆上的格瓦拉就知道黃本傑曾是一個典型的理想青年

在其他幫派裡,女性成員往往會淪為“性對象”,而“貧民窟兄弟”則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叫做“貧民窟姐妹”,這些姑娘基本都是男性成員的女友,姐妹們不僅和男人們平起平坐,組織裡的發言權也得有她們一半。

除了社區目標之外,貧民窟兄弟還是最早的嘻哈團體之一,他們希望用音樂而不是暴力來改善社區現狀。

在該團體的街頭活動中,沒有槍支和恐懼。幫派裡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給他們的音樂帶來了無限可能,既有傳統的拉丁打擊樂,又有經典的藍調搖滾;既有甲殼蟲的英倫風,又有黑人音樂的歡快律動。

嘻哈文化的四大要素你都能在當時的布魯克斯貧民窟裡找到,饒舌、DJ、塗鴉和霹靂舞。年輕人們苦中作樂,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創造一種文化形式,他們只是在用身體對抗現實。

放下屠刀

1971年12月,貧民窟兄弟的“和平大使”Cornell Benjamin( Black Benjie,黑本傑)在阻止幾個幫派火拼的斡旋中遭遇黑手,被謀殺在街頭。

無論是對布魯克斯的人們還是嘻哈文化本身,黑本傑的去世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貧民窟兄弟沒有發起血腥的報復,而是廣發英雄帖,以此為契機召集了紐約各地的幫派召開和平會議,甚至包括了殺害“黑本傑”的幫派。

這次會議的規模和主題都是史無前例的,1971年12月8日,40多個幫派來到了布魯克斯,參加了這次“鋤頭和平會議”(Hoe Avenue Peace Meeting),並簽署了和平條約。

大家達成了一致意見,同意不再用子彈與拳頭攻擊彼此,而是用音樂、舞蹈、塗鴉和裝飾來diss。

終於,夾縫中的嘻哈幼苗迎來了最肥沃的土壤。

“黃本傑”後來在回憶錄裡寫到:

“自此之後,世界變得廣泛了。你從來沒有去過這樣的聚會:以前飛揚跋扈的幫派頭頭們成為坐鎮蹉碟的DJ,而他們的手下則在舞池裡battle。這些傢伙拋棄了槍支和砍刀,甚至把過去充滿挑釁意味的外號都拋棄了。暴力網路逐漸瓦解,最早的嘻哈誕生了。”

黑幫改名:環球祖魯聯盟

Afrika Bambaataa如今被認為是嘻哈三大“教父”之一。但當年,他是作為紐約最大幫派“黑桃幫”(the Black Spades)的教父而列席“和平會議”的。

嘻哈教父Bambaataa

幫派教父Bambaataa

1973年,Bambaataa大手一揮,把黑桃幫改名“環球祖魯聯盟”(Universal Zulu Nation),他的目標是發揚嘻哈文化並杜絕舊幫派惡習的傳播。他手下那些原本兇神惡煞的小弟全都高呼著“和平、友愛、團結、趣味”的八字方針,送嘻哈文化下鄉了。

祖魯本是黑人們的非洲文化,但只要本著以上宗旨,任何人都可以詮釋這種嘻哈內核的“祖魯哲學”。不僅有紐約的幾個幫派加入了祖魯聯盟,迄今為止,從美國到加拿大、從南非到英法、從澳洲到日韓,全球各地的人們都有自發的祖魯組織。

除了祖魯組織推動嘻哈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之外,作為“教父”,Bambaataa還將Black和R&B的音樂風格融入進來,並在嘻哈音樂中加入了鼓點機和電子節拍等元素,貢獻可謂深厚。

DJ Bambaataa

宗師和五俠

嘻哈文化在布魯克斯生長的早期,有個團體不得不提:“The Message”,這是最負盛名的早期嘻哈樂團了。

一個被稱作做閃光宗師(Grandmaster Flash)的DJ找了五個鬼才搭檔(蓋世五俠Furious Five)組建了這支布魯克斯嘻哈樂團,他們不再像以前人那樣編好舞步想好臺詞還帶著抒情腔,而是更加freestyle,他們創造性地使用了兩個轉盤,舞臺上的表演張力讓他們揚名。

六個逗比:後排左二是宗師,剩下的就是五俠

“嘻哈”(Hip-hop)由兩個分開的英語俚語組成:hip早在1898年即出現於非裔的白話英語,意即“察覺”、“知情”;hop則為“跳躍運動”。

1978年,這個團體率先將兩個俚語合併使用,通過快速唱“hip / hop / hip / hop”的方式在模仿行軍士兵的節奏,來戲弄他們一個參軍的朋友。

之後這種節奏被帶進舞臺。該樂團經常與認同此新興音樂型態的迪斯可藝術家一同表演,並稱呼他們為“嘻哈者”(hip hoppers)。最初這個名詞被認為“輕浮”,但很快地就被視為一種新的音樂和文化而傳播開。

嘻哈的力量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自紐約之後,加州的年輕人也試圖打破幫派生活,從沖出康普頓開始,匪幫說唱用狠勁征服了聽眾;再後來,姆爺讓人們見識了不止黑人才玩的了說唱;如今,來自中國的rapper也能在油管上獲得幾百萬的點擊——嘻哈早已已經是一股跨越種族的文化潮流了。

你也知道,和平會議這種東西並不能完全遏制暴力,但是整個布朗克斯地區甚至整個紐約城的暴力行為都因此持續減少,70年代初,布朗克斯的謀殺案件幾千起,到了90年代,已經縮減到了600起左右,而2014年,這個數字僅為95起。

雖然街頭暴力無法被徹底清除,但卻不可逆轉的衰落了,一切的讚美都應該獻給那些創造了嘻哈的年輕人。

2015年,有關布朗克斯嘻哈故事的紀錄片《Rubble Kings》上映,片子裡導演自問自答:“布朗克斯和嘻哈到底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一切”(everything)。

(完)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