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撞了那麼多軍艦,美第七艦隊司令原來也只是個替罪羊

文/陳文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

自特朗普於年初入主白宮以來, 美國內政外交亂象紛呈。 在西太平洋海域, 美軍第七艦隊接連發生意外, 為這番亂象又添了幾分戲碼。

1月31日, 亦即特朗普上臺後的第12天, 美軍“安提坦”號導彈巡洋艦在東京灣擱淺, 導致1100加侖液壓油在日本橫須賀附近外泄;5月9日, 美軍“張伯倫湖”號導彈巡洋艦在朝鮮半島以東國際水域與一艘韓國漁船相撞, 未造成人員傷亡;6月17日, 美軍“菲茨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在日本附近海域與一艘菲律賓籍貨輪相撞, 七名美軍人員死亡,

艦體嚴重損壞。 最近的事故發生在8月21日, 美軍“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東部海域與一艘商船相撞, 造成10名船員失蹤, 5人受傷。 除了擱淺、相撞等事故外, 8月初正在南海一帶執行例行任務的“斯特西姆”號導彈驅逐艦也爆出有名水兵失蹤。 事故頻發最終導致美軍第七艦隊司令約瑟夫·奧庫安被解職。

如此頻繁的事故在冷戰結束以後的美國海軍歷史上實屬罕見, 似乎與美軍“天下第一”的名頭不符。 人們不禁要問:美軍第七艦隊怎麼了?美軍怎麼了?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又怎麼了?儘管技術層面和人為的因素可能解釋美軍艦事故頻發的部分原因, 但深層原因可能還得從戰略層面去尋找。

首先, 美軍艦事故頻發凸顯美國在亞太片面強調軍事手段的政策失誤。

特朗普上臺後, 曾高調宣稱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已死”, 但由於國內麻煩不斷、團隊“宮鬥”不止以及特朗普個人政策偏好等原因, 遲遲未推出其全面的亞太戰略。 當前, 美國在亞太實施的是一種“問題導向與結果驅動型”策略。

隨著美國退出TPP, 美在亞太的戰略抓手明顯不足;再加上特朗普鼓吹“以實力求和平”, 軍事手段在特朗普亞太政策中的分量加重。

今年4月, 美國防長馬蒂斯向白宮提交了一份年度性的常態化挑戰中國南海主張的“航行自由宣示行動”計畫, 並得到了白宮批准。 在“常態化”框架之下, 國防部長每年初提交一份年度性的行動計畫, 特朗普批准後, 具體的“宣示行動”只需在啟動前通報國安會並知會國務院, 無需再得到特朗普的同意。 可以說, 美國海軍在南海行動相關審批程式的簡化和放鬆, 與其軍艦行動魯莽性的提升有著直接關係。 從2017年起, 美國海軍將保證每天至少有一艘到兩艘軍艦以公海航行的方式在其認為的南海“國際水域”航行。

高頻率的航行自然也提高了發生撞船等意外事故的頻率。

其次, 美軍艦事故頻發是其“橫行自由”霸權思維的衍生物, 深刻反映美現行亞太秩序觀和安全觀並不符合地區實際及相關國家的根本利益。

美國一直以維護國際法和地區規則為由, 加大對南海問題的介入。 不久前召開的美日澳戰略對話重申確保亞太“自由開放與和平繁榮的重要性”, 並對中國南海島礁建設表示“嚴重關切”, 並呼籲中菲遵守南海仲裁案判決。 但事實上, 經過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共同努力, 各相關方已經達成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檔, 為未來“準則”的實質性磋商奠定了良好基礎。

頻發的美軍艦事故表明,

中國積極宣導的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是在促進亞太的安全與繁榮;相反, 美軍在該地區搞所謂“航行自由”, 不斷擴大行動恰恰在製造地區不穩定, 正在威脅地區的安全。 美國建立在霸權需求基礎上、關注一己之私的“零和安全觀”悖逆和平發展的世界潮流, 越來越不得人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