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博鼇論壇】引入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改革要務_手機財新網|經濟

【財新網】在3月26日的博鼇亞洲論壇“糾偏:讓資本市場回歸根本”分論壇上, 多位資本市場參與者和研究人士提到, 引進機構投資者、包括對外擴大開放, 是當前資本市場改革的迫切任務。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表示:機構投資者, 特別是共同基金、公募基金的發展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大任務。 中國公募基金經過近二十年發展, 行業規模加起來還不如美國一個中型共同基金——美國的Franklin Templeton。

為什麼公募做不起來?胡祖六認為, 還是存在一些苛刻規定。 這幾年的大資管, 私募可以做, 公募做不起來。 中國需要像貝萊德(BlackRock)那樣單向做多(long-only)的大型公募機構做投資人。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 引入更多機構投資者牽涉中國資本市場的關鍵轉型。 最近監管機構對險資採取了一些措施。 針對一些特殊險種, 如萬能險, 應該有一些要求, 但是總的來說, 應該對險資持歡迎態度。 中國資本市場對內開放、對外開放兩方面應該同時進行。

在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看來, 資本市場開放應該是雙向的, 深港通、滬港通就是很好的嘗試。 他說, 在資本市場開放方面, 當初是擔心狼來了, 結果狼沒來, 國內仍然是一個非常弱的市場。 對國內而言, 這看似保護, 實際上是延緩了自身發展。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CEO孫瑋結合她的切身體會和公司利益表示:中國1994年就已允許外資進入國內,

1995年有了就有了第一家中外合資公司——中金公司。 22年後再看證券市場, 在允許外資機構參與方面沒有發生太多變化。

2012年10月, 中國證監會將合資券商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從33%上調至49%。 “作為我們(摩根士丹利)來說, 朝思暮想, 特別想得到51%。 ”孫瑋說, 因為得到大股東的權利後, 會計方面可以控制,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真的可以作為主人公一樣, 把摩根士丹利的制度帶進來。 這是我們翹首以盼的”。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