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你去過故宮嗎?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嗎?

去北京一定要去哪裡玩?

90%的人都會說故宮

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故宮

“故宮看門人”

600年來

單霽翔是第一個走完了故宮

9000多間房屋的人

也因為他

有了火遍網路的惡搞明清帝王像

引爆豆瓣的《我在故宮修文物》

讓人覺得遙遠的宮殿

一下子變得親民起來

2012年1月,

單霽翔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人家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卻說:“我一把火也沒有,

故宮古建築都是木結構, 最怕火,

好在我名字裡有個‘雨’,

我準備好‘水’了。 ”

俏皮話歸俏皮話,

單霽翔可不是光說不練。

一上任, 他就薄衫素鞋,

帶著秘書踏遍故宮每個房間,

細緻勘察,

上任5個月磨破布鞋20雙。

這一番走下來,

單霽翔和故宮的距離近了。

前朝巍峨皇宮褪盡浮華,

在他看來是一座寶藏巨庫。

他能準確報出當時文物的總數量,

1807558件(套),

每一件都需用心守護。

要善待這些文物,

首先要善待故宮本身,

讓這座寶庫得到應有的尊重。

以前做旁觀者, 看到遊客抽煙,

單霽翔從來不放在心上。

做了院長後, 簡直不能忍。

他已然把故宮當成家,

每到一處, 看見煙頭、垃圾,

第一反應是彎腰去撿。

一年下來, 他從石縫裡,

摳出足足1000個煙頭。

“有種想呵護每個角落的衝動。 ”

對故宮感情漸深,

單霽翔感覺不能再忍了。

2013年, 他提出整治目標:

故宮開始全面禁煙、禁火,

一個打火機也不許帶入。

每一片垃圾落地,

兩分鐘之內必須清理掉。

久而久之, 見地面如此清潔,

遊客也不好意思丟垃圾。

2014年, 他又提出,

宮殿屋頂不能有草,

“飛鳥將草籽帶到房頂,

草生命力強, 生長時會拱瓦,

瓦松了, 宮殿就要漏雨,

木頭就會朽毀, 建築就要大修。 ”

時至今日, 從高處往下看,

紫禁城屋頂沒有一根草。

做得最徹底的, 要屬禁車,

“英國白金漢宮, 法國凡爾賽宮,

日本皇宮, 都不許車輛穿行,

這是一個文化尊嚴的問題!”

一下子, 所有私家車被請走。

可故宮那麼大, 全靠走不現實,

單霽翔規定可用自行車、電瓶車,

這倒成了一道秀美的風景。

以前外賓、國賓參觀故宮,

都是警車開道, 直入午門。

2013年, 法國總統奧朗德來訪,

單霽翔也沒給總統“面子”,

堅持讓奧朗德在午門前下車。

不久後, 印度總理辛格參觀,

因其年事已高,

有關部門希望“破例”一次。

但單霽翔依然堅持原則,

最後換成了電瓶車參觀。

建國以來的“外賓禮遇”,

就這麼讓單霽翔給推翻了。

堅持背後的道理非常簡單,

無論你是誰, 有怎樣的地位,

都該對這些人類的文化寶藏,

保持一顆應有的敬畏心,

尊重文物, 就是尊重文化本身。

清理完垃圾和車輛,

他這才來了一把“大火”,

直接讓故宮裡一半的辦公人員,

逐步遷出故宮辦公,

僅剩下1500多名文物保護人員。

在這條指令下, 不管你什麼級別,

該留的留下, 該“走”的請走。

然後是“違章建築”,

3600平米的彩鋼房,

11200平米的臨時建築,

全都被拆得乾乾淨淨,

留下純粹的紅牆、黃瓦,

讓古建築不動聲色地說話。

做了這麼多工作,

沒有別的目的。

其一, 是還故宮以尊嚴,

其二, 是為了讓來參觀的遊客,

既看到一座古建築最美的風貌,

又能從內心生出一種自豪感。

“要讓遊客意識到故宮承載的重量,

先得我們自己尊重這個寶庫。 ”

單霽翔覺得,

還應該給遊客以尊嚴。

故宮遊客數量之龐大,

將其他博物館遠遠甩在身後,

2012年就突破1500萬。

面對如此龐大的參觀人流,

得讓每一個遊客看得舒心。

“去故宮不是看文物,

而是去看人山人海。 ”

“買票2小時, 遊覽5分鐘。 ”

“參觀故宮請自帶小板凳。 ”

人太多, 買票難, 沒地方坐,

面對這些吐槽, 單霽翔雙眉緊蹙,

尤其是看到單日遊客18萬的照片:

“說不定會發生踩踏事故。 ”

“從今天起開始限流!”

想法一提出, 大家都慌了。

2008年, 故宮曾經限流,

結果售票視窗關閉,

百名遊客瘋狂捶打窗戶,

公安機關都嚇壞了,

最後票沒賣就把人全放了進去,

限流?怎麼個限法兒?

單霽翔心裡當然有數,

2015年6月13日,

故宮正式實行單日8萬人限流,

在大螢幕上不斷更新餘票數,

如果當天的參觀票售完,

前來的遊客可以預約訂票。

以前在故宮買票,

動不動就要等上幾個小時。

單霽翔把售票口搬到廣場,

一口氣開了32個售票口,

成了全世界售票窗最多的博物館。

他下達的目標沒有商量餘地:

“每個遊客5分鐘內買上票,

最多也不能超過一刻鐘!”

售票問題一解決,

他又趕走了許多低俗展覽。

以前廣場上, 為了吸引眼球,

有許多格調不高的展出,

“太監展”“古屍展”“十大酷刑展”,

20塊錢一張票, 全是糊弄人。

“我們就讓遊客看這些東西?

人家出去不罵故宮才怪!”

人流量大的時候,

石頭上,護欄上,屋簷下,

全都坐的是走累了的遊客,

這對一個國家最大的博物館來說,

看起來不僅不體面,

還給遊客們帶來了麻煩。

單霽翔決定增設座椅,

不但要舒服、便於修護,

還要美觀,和環境相協調,

椅子下面更要便於清掃垃圾。

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要求,

故宮最後做了1400把實木椅,

一把椅子就要3500塊錢!

故宮是木結構建築,

為了防火,殿內都不敢通電,

即便白天去看,也是黑黢黢的。

遊客參觀前三殿、後三宮,

瞅壞眼睛也瞅不出個什麼。

尤其到了冬天,玻璃有水霧,

還得先在視窗上哈氣。

“這算什麼博物館?”

單霽翔還是那個態度,

一切要為參觀者著想。

為此,他經過三年研究,

引進冷光源不發熱的LED燈,

往日黑咕隆咚的紫禁城,

煥發出新生般的光彩。

作為故宮的院長,

單霽翔比誰都清楚它的價值。

這座熠熠生輝的文化寶庫,

在百年風雨中承載了太多。

既然故宮是一個載體,

那就是拿來讓人看的。

也只有讓大家看得更多,

文化、歷史才能走得更深。

“你的館舍宏大,可是70%不開放;

你說藏品豐富,可是99%都看不到;

你說觀眾數量龐大,可是絕大多數人,

都目不斜視從前門走到後門。

這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博物館。”

在單霽翔看來,

博物館是交流之地,

是文化和遊客之間的交流。

修繕文物、清理垃圾,

只是做了單方面的工作。

開放故宮,才是重中之重。

故宮的開放面積,

一直在不斷地擴大,

從一開始的30%,

2014年開放到52%,

2015年開放到65%,

2016年開放到76%,

2025年將增至85.02%。

曾經許多未開放的場所,

如今都成了熱門的展區。

2015年9月,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

為看到全卷的《清明上河圖》,

不少中外觀眾為占位瘋跑,

一下子引起巨大轟動。

單霽翔見狀,立即做出反應,

製作2000多個胸牌發給觀眾,

讓工作人員分組舉牌,列隊參觀,

整個參觀過程變得有秩序,

排除了一切安全隱患。

很多人已經排隊六個小時,

擔心不能看上展覽,

單霽翔承諾:

“不到最後一人,絕不閉館!”

晚上8點,他親自去現場,

見有人口渴,趕緊組織人燒水,

泡了2500杯熱茶分發給遊客。

到了12點,他又到現場,

不少遊客都餓得撐不住了,

但堅決不願離開。

他又調來800盒速食麵,

親自派發到每一個人手上,

故宮成了全世界第一個,

給遊客發速食麵的博物館。

能做到如此無微不至,

說到底是對文化的敬意,

他希望那些富有內涵的文物,

能被更多人以走心的方式看到,

只有這樣,文化的深層價值,

才能傳播得更遠。

事實證明,

單霽翔的良苦用心,

全都沒有白費。

“石渠寶笈”特展70%觀眾,

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這讓他感到欣慰。

他非常清楚,

如果年輕人不瞭解傳統文化,

那麼,明天傳統文化的守護,

就會變得後繼乏人。

而要讓年輕人主動貼近傳統,

就要關心他們今天喜歡什麼,

他們關注的趣味在哪裡。

就這麼著,

原本“高大上”的故宮,

在“院長大人”的支持下,

學會不斷在網上“賣萌”,

各種“萌賤”畫風襲爆眼球。

打開故宮淘寶店,

皇帝、妃子、大臣、宮女,

口吐金句,大開腦洞,

把創意文化玩得風生水起。

故宮的朝珠耳機,

還獲得全國文創產品大賽第一名!

僅2015年一年,

故宮文創產品售額高達10億,

利潤近億元。

這些錢最終全投入到學院、知識講堂。

2016年,故宮舉辦兩萬多場教育活動,

為的就是讓現在的孩子們,

更多關注和瞭解傳統文化。

而最讓院長開心的,

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爆紅。

以前,由於體制上的缺陷,

傳統技藝缺失,古建築修而更損,

單霽翔果斷中止了所有修繕,

“繼續這麼修下去,修一個壞一個,

我們負不起這個歷史責任!”

2015年,修繕迎來轉機,單霽翔通過不斷的努力,爭取到“故宮特事特辦”批示。此後故宮的修繕不再是工程,轉而成為了研究性保護項目。

每到修繕前,先請學者來研究,上報完課題,經過學術委員審定,再詳細勘察,對症下藥。而所有長期的修繕工作,都離不開匠人們的默默付出。

《我在故宮修文物》一上映,

就在豆瓣打破《舌尖》的高分,

觀眾也是18歲到22歲的年輕人。

看著默默無聞修繕文物的匠人,一夜間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男神,單霽翔真的是倍感欣慰。“更多的人關注、瞭解,才能讓匠人精神和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和繼承。今天我們不僅要高學歷,更要有這種一事一生的精神。”

這一系列的舉措,

讓故宮變得更親民,

沉甸甸的文化底蘊,

並未因創造潮流而走樣,

反而顯得愈加生動、鮮活。

現在,人們甚至不用去故宮,

就能看到它的四季變換。

一景一色,一磚一瓦,

或白雪皚皚,或風吹棉柳,

這座屹立了幾百年的宮殿,

在這個嶄新的時代,

呈現出更多元、更美麗的姿態,

變幻的是趣味和景致,

不變的是內涵和積澱。

而這一切,

都離不開單院長的堅持。

4年來,為介紹故宮,

他做了演講不下700場,

每次都長達3個小時。

有時候一天從早講到晚,

嗓音沙啞了還不休息。

他只想讓全世界更多的人,

瞭解我們中國絢爛的文化!

前不久,

因亮相《朗讀者》,

這位“大隱”終被更多人熟知。

節目上,他朗誦紀錄片《故宮100》某集的解說詞《至大無外》。字句中的雄渾與精氣神,完美詮釋了故宮的靈魂: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微,來自天上。禁,是權利,來自於人,也施之於人。城,是這一片連綿殿宇,在大地上的輝煌建設……”

人們說他是故宮“掌門人”,

他說自己是故宮的“看門人”。

每早8點,

他都向西沿故宮巡查一圈。

“當朝霞滿天的時候,

當日落西山的時候,

當月亮升起的時候,

望著故宮,我心底就漫出一種,

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

2020年,故宮建成600年,

單霽翔的心願很簡單:

“把壯美的紫禁城,

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9000多間房屋,180多萬件藏品,

想必它們蘊藏的美和價值,

會在一個又一個600年裡,

不斷地流傳,光彩於世。

單霽翔不止一次表態:

“當人們不能待文物以尊嚴,

文物就無法融入社會生活,

無法讓人們感受到美好。”

作為故宮的守護者,

他不僅把尊嚴給了故宮,

更是傳遞了文化之根。

匠人之大者,

莫過於以心守護,

匠心之大者,

莫過於敬畏傳承。

這個走遍故宮的人,

才是故宮裡最大的匠人。

人流量大的時候,

石頭上,護欄上,屋簷下,

全都坐的是走累了的遊客,

這對一個國家最大的博物館來說,

看起來不僅不體面,

還給遊客們帶來了麻煩。

單霽翔決定增設座椅,

不但要舒服、便於修護,

還要美觀,和環境相協調,

椅子下面更要便於清掃垃圾。

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要求,

故宮最後做了1400把實木椅,

一把椅子就要3500塊錢!

故宮是木結構建築,

為了防火,殿內都不敢通電,

即便白天去看,也是黑黢黢的。

遊客參觀前三殿、後三宮,

瞅壞眼睛也瞅不出個什麼。

尤其到了冬天,玻璃有水霧,

還得先在視窗上哈氣。

“這算什麼博物館?”

單霽翔還是那個態度,

一切要為參觀者著想。

為此,他經過三年研究,

引進冷光源不發熱的LED燈,

往日黑咕隆咚的紫禁城,

煥發出新生般的光彩。

作為故宮的院長,

單霽翔比誰都清楚它的價值。

這座熠熠生輝的文化寶庫,

在百年風雨中承載了太多。

既然故宮是一個載體,

那就是拿來讓人看的。

也只有讓大家看得更多,

文化、歷史才能走得更深。

“你的館舍宏大,可是70%不開放;

你說藏品豐富,可是99%都看不到;

你說觀眾數量龐大,可是絕大多數人,

都目不斜視從前門走到後門。

這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博物館。”

在單霽翔看來,

博物館是交流之地,

是文化和遊客之間的交流。

修繕文物、清理垃圾,

只是做了單方面的工作。

開放故宮,才是重中之重。

故宮的開放面積,

一直在不斷地擴大,

從一開始的30%,

2014年開放到52%,

2015年開放到65%,

2016年開放到76%,

2025年將增至85.02%。

曾經許多未開放的場所,

如今都成了熱門的展區。

2015年9月,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

為看到全卷的《清明上河圖》,

不少中外觀眾為占位瘋跑,

一下子引起巨大轟動。

單霽翔見狀,立即做出反應,

製作2000多個胸牌發給觀眾,

讓工作人員分組舉牌,列隊參觀,

整個參觀過程變得有秩序,

排除了一切安全隱患。

很多人已經排隊六個小時,

擔心不能看上展覽,

單霽翔承諾:

“不到最後一人,絕不閉館!”

晚上8點,他親自去現場,

見有人口渴,趕緊組織人燒水,

泡了2500杯熱茶分發給遊客。

到了12點,他又到現場,

不少遊客都餓得撐不住了,

但堅決不願離開。

他又調來800盒速食麵,

親自派發到每一個人手上,

故宮成了全世界第一個,

給遊客發速食麵的博物館。

能做到如此無微不至,

說到底是對文化的敬意,

他希望那些富有內涵的文物,

能被更多人以走心的方式看到,

只有這樣,文化的深層價值,

才能傳播得更遠。

事實證明,

單霽翔的良苦用心,

全都沒有白費。

“石渠寶笈”特展70%觀眾,

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這讓他感到欣慰。

他非常清楚,

如果年輕人不瞭解傳統文化,

那麼,明天傳統文化的守護,

就會變得後繼乏人。

而要讓年輕人主動貼近傳統,

就要關心他們今天喜歡什麼,

他們關注的趣味在哪裡。

就這麼著,

原本“高大上”的故宮,

在“院長大人”的支持下,

學會不斷在網上“賣萌”,

各種“萌賤”畫風襲爆眼球。

打開故宮淘寶店,

皇帝、妃子、大臣、宮女,

口吐金句,大開腦洞,

把創意文化玩得風生水起。

故宮的朝珠耳機,

還獲得全國文創產品大賽第一名!

僅2015年一年,

故宮文創產品售額高達10億,

利潤近億元。

這些錢最終全投入到學院、知識講堂。

2016年,故宮舉辦兩萬多場教育活動,

為的就是讓現在的孩子們,

更多關注和瞭解傳統文化。

而最讓院長開心的,

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爆紅。

以前,由於體制上的缺陷,

傳統技藝缺失,古建築修而更損,

單霽翔果斷中止了所有修繕,

“繼續這麼修下去,修一個壞一個,

我們負不起這個歷史責任!”

2015年,修繕迎來轉機,單霽翔通過不斷的努力,爭取到“故宮特事特辦”批示。此後故宮的修繕不再是工程,轉而成為了研究性保護項目。

每到修繕前,先請學者來研究,上報完課題,經過學術委員審定,再詳細勘察,對症下藥。而所有長期的修繕工作,都離不開匠人們的默默付出。

《我在故宮修文物》一上映,

就在豆瓣打破《舌尖》的高分,

觀眾也是18歲到22歲的年輕人。

看著默默無聞修繕文物的匠人,一夜間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男神,單霽翔真的是倍感欣慰。“更多的人關注、瞭解,才能讓匠人精神和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和繼承。今天我們不僅要高學歷,更要有這種一事一生的精神。”

這一系列的舉措,

讓故宮變得更親民,

沉甸甸的文化底蘊,

並未因創造潮流而走樣,

反而顯得愈加生動、鮮活。

現在,人們甚至不用去故宮,

就能看到它的四季變換。

一景一色,一磚一瓦,

或白雪皚皚,或風吹棉柳,

這座屹立了幾百年的宮殿,

在這個嶄新的時代,

呈現出更多元、更美麗的姿態,

變幻的是趣味和景致,

不變的是內涵和積澱。

而這一切,

都離不開單院長的堅持。

4年來,為介紹故宮,

他做了演講不下700場,

每次都長達3個小時。

有時候一天從早講到晚,

嗓音沙啞了還不休息。

他只想讓全世界更多的人,

瞭解我們中國絢爛的文化!

前不久,

因亮相《朗讀者》,

這位“大隱”終被更多人熟知。

節目上,他朗誦紀錄片《故宮100》某集的解說詞《至大無外》。字句中的雄渾與精氣神,完美詮釋了故宮的靈魂: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微,來自天上。禁,是權利,來自於人,也施之於人。城,是這一片連綿殿宇,在大地上的輝煌建設……”

人們說他是故宮“掌門人”,

他說自己是故宮的“看門人”。

每早8點,

他都向西沿故宮巡查一圈。

“當朝霞滿天的時候,

當日落西山的時候,

當月亮升起的時候,

望著故宮,我心底就漫出一種,

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

2020年,故宮建成600年,

單霽翔的心願很簡單:

“把壯美的紫禁城,

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9000多間房屋,180多萬件藏品,

想必它們蘊藏的美和價值,

會在一個又一個600年裡,

不斷地流傳,光彩於世。

單霽翔不止一次表態:

“當人們不能待文物以尊嚴,

文物就無法融入社會生活,

無法讓人們感受到美好。”

作為故宮的守護者,

他不僅把尊嚴給了故宮,

更是傳遞了文化之根。

匠人之大者,

莫過於以心守護,

匠心之大者,

莫過於敬畏傳承。

這個走遍故宮的人,

才是故宮裡最大的匠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