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惡意APP數量在增長 軟體“越界索權”該治了

智慧家居APP要上傳使用者的WiFi密碼,

閱讀APP要讀取用戶通訊錄,

遊戲APP要獲取用戶的位置

……

智慧手機時代, 豐富的手機應用為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但一些過度索取許可權的APP, 也給使用者的資訊安全造成不小的隱患。

治理手機應用“越位元”、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不能只靠用戶的“火眼金睛”, 更需為APP的許可權劃定界限。

惡意APP數量在增長

二季度, 工信部組織對55家手機應用商店的應用軟體進行技術檢測, 發現違規軟體42款, 涉及違規收集使用使用者個人資訊、惡意“吸費”、強行捆綁推廣其他應用軟體等問題,

已責令下架。

調取手機的某些許可權, 是手機APP正常運行的必經步驟。

調查發現, 在安卓手機中, 有以下幾個許可權最常被調取:

1、“讀取已安裝應用列表”, 借此可以瞭解和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

2、“讀取本機識別碼”, 主要用來確定用戶的身份;

3、“讀取位置資訊”,

通過獲取位置, 搜集用戶的活動範圍, 例如導航類軟體就必須調取這一許可權。

. . . . .

然而, 並非所有的APP都能做到“安分守己”。 一段時間以來, 手機APP過度調用許可權、獲取使用者資訊等行為時常見諸報端。 尤其是大量山寨和盜版APP, 通過調用大量許可權的方式, 侵害使用者的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

圖片來源於CNCERT

據統計, 2016年, 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資訊舉報受理中心共接到不良手機應用有效舉報1085455件次, 同比上升49.1%, 山寨應用竊取使用者資訊等問題最為突出。 同年, 國家電腦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CNCERT)通過自主捕獲和廠商交換獲得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式205萬餘個, 較2015年增長39%。

業內人士表示, 類似的惡意手機應用程式, 雖然在正規的網站和應用商店中受到一定的控制, 但通過非正規應用商店途徑傳播的情況還在增長。

積累使用者資料才是目的

DCCI互聯網資料中心在《2016年中國安卓手機隱私安全報告》顯示, 非遊戲類APP獲取隱私許可權普遍增多, 越界行為增長明顯。

例如:

高達13%的非遊戲類APP越界

獲取“位置資訊”許可權,

9.1%的非遊戲類APP越界

獲取“訪問連絡人”許可權;

高達26%的APP越界

獲取“位置資訊”許可權。

除了過度獲取許可權外, 還有的APP以更隱蔽的方式獲取使用者資訊。 近日, 有文章稱, 京東旗下一款名為“京東微聯”的智慧家居應用軟體, 在沒有明確告知用戶的前提下,

擅自將使用者的WiFi密碼上傳至伺服器。 對此, 京東技術團隊回應稱, 雖然駭客對HTTPS(安全超文字傳輸協定)傳輸通道的劫持是比較困難的, 但京東微聯未來會對敏感資訊進行二次加密。

因為這一行為涉嫌侵犯使用者的個人資訊, 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在網路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在事件之外, 人們也在討論, 為何有如此多APP熱衷“越位元”, 獲得使用者資訊?

······

有業內人士指出, 手機APP往往可以免費下載, 但互聯網企業要通過應用行銷變現, 就需要盡可能多地收集使用者資料。 資料越多, 越有精准行銷的優勢。 雖然未必所有的資料都有用, 但在大資料時代, 足量的資料就意味著更多的商機。

加強監管才能治本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中國的手機APP數量已超過1700萬個。從聊天、吃飯到購物、出行,手機應用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日益緊密。一旦過度索取許可權的行為氾濫,將大大增加使用者資訊洩露的風險。

事實上,對於這一行為,

相關部門早有規定。

➤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式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指出,未向用戶明示並經用戶同意,不得開啟收集地理位置、讀取通訊錄、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等功能。

➤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網路安全法》也規定,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資訊,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

. . . . .

儘管有明確規定,但仍有互聯網企業頂風作案,其中甚至不乏互聯網巨頭。業內人士指出,大企業尚且如此,小企業就更“上行下效”了。此外,目前對於不守法者的懲罰缺乏明確規定,缺少知名判例或罰則,由此也讓互聯網企業有了僥倖心理。

對於應用授權等手機安全問題,可以依靠用戶自身防範加以避免,但目前的現狀不容樂觀。資料顯示,用戶對各類手機安全風險的認知仍需加強,有超過1/4的使用者在遭遇手機資訊安全事件後不會採取任何措施進行處理。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治本之策。監管部門可以從應用商店入手,通過管理平臺間接管理APP,加強應用商店的審核標準,不斷改善APP過度索取使用者資訊的局面。

加強監管才能治本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中國的手機APP數量已超過1700萬個。從聊天、吃飯到購物、出行,手機應用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日益緊密。一旦過度索取許可權的行為氾濫,將大大增加使用者資訊洩露的風險。

事實上,對於這一行為,

相關部門早有規定。

➤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式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指出,未向用戶明示並經用戶同意,不得開啟收集地理位置、讀取通訊錄、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等功能。

➤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網路安全法》也規定,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資訊,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

. . . . .

儘管有明確規定,但仍有互聯網企業頂風作案,其中甚至不乏互聯網巨頭。業內人士指出,大企業尚且如此,小企業就更“上行下效”了。此外,目前對於不守法者的懲罰缺乏明確規定,缺少知名判例或罰則,由此也讓互聯網企業有了僥倖心理。

對於應用授權等手機安全問題,可以依靠用戶自身防範加以避免,但目前的現狀不容樂觀。資料顯示,用戶對各類手機安全風險的認知仍需加強,有超過1/4的使用者在遭遇手機資訊安全事件後不會採取任何措施進行處理。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治本之策。監管部門可以從應用商店入手,通過管理平臺間接管理APP,加強應用商店的審核標準,不斷改善APP過度索取使用者資訊的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