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了幫你搞定需求,我準備了這幾個好用的圖表

文/細雨柔落髮布於1天前閱讀2315評論1喜歡3

閱讀2315

標籤:

產品經理

很多時候產品經理接受到的需求, 就是一句話。 這讓新晉產品經理一臉懵, 無從下手, 那該多心慌。 為了安撫新手們稚嫩的容易受傷的心靈, 職場老人皮糙肉厚的我, 決定手把手的來傳授你們如何解讀需求。

下面, 我們從需求的概念、如何獲取需求、如何分析需求、如何決策需求這4個方面, 讓大家有個全面的認知。

一、需求的概念?

怎麼來理解需求, 需求是什麼樣子的呢?剛開始需求是沒有實際形態的, 它是一個慢慢從抽象到具體、從粗到細、逐層分解的一個過程。

如下圖所示:

1、業務需求 按面對的服務物件, 可以分為TO B和TO C的產品。 TOB的產品更多的是面向業務部門, 給業務部門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而TOC產品是直接面向大眾面向個人用戶, 相對來說需求更難把握, 產品千變萬化, 各不相同。

業務需求是對產品需求一個高層次、概括性的、粗線條的理解。

業務需求可以包含商業需求, 上圖中我把商業需求獨立出來, 是為了說明它的重要性, 也是為了讓大家對業務需求理解更清晰。

2、用戶需求

怎麼理解呢?可以從“NEED”和“WANT”去理解。 NEED, 可以理解為本質的需求;WANT, 可以理解為對本質需求的一種表像, 即表像需求。

比如, 我渴了, 想吃西瓜。 這裡解決渴是本質需求, 想吃西瓜是表像需求;其實沒有西瓜的話, 能喝點白開水也是好的, 當然如果你能提供給我一杯西瓜汁那就更好了。 只有抓住本質需求, 才能更好的為使用者提供更滿意的服務。

另外從卡諾模型(Kano model))來理解, 也可以更好的幫助你理解用戶需求, 請先看圖:

3、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是對業務需求和用戶需求的最小顆粒度分解, 用戶利用這些功能操作來完成任務, 也是我們進行產品設計和產品研發的基礎。

4、非功能需求

當你專注在業務上時, 往往比較容易疏忽這些需求。 包括哪些呢?有性能、安全性、穩定性、健壯性等等。 比如閃退,

長時間無法載入等等, 雖然不涉及具體業務, 但是如果疏忽它, 很可能因此致命, 但往往也是最容易疏忽的。

二、如何獲取需求?

來源有很多。 老亨利·福特說過:“如果你問你的顧客需要什麼, 他們會說需要一輛更快的馬車。 因為在看到汽車之前, 沒人知道自己需要一輛汽車。 ”

我為什麼要說這一點呢?因為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是最重要的來源, 要善於抓住本質需求, 用戶給不了你答案。 另外還有老闆要求、業務相關人員調研、運營需求、客戶回饋、客服回饋、用戶回饋、使用者調研、資料反應、頭腦風暴等等。 越全面, 越有助於產品需求的的構建。

三、如何分析需求?

前面提到過了, 要挖掘用戶需求的本質, 或者說底層動機。 那麼我們要做好三塊工作:調研、歸納整理、打碎重組。

1、調研

關注點“人?”“何時何地?”“做啥?”“咋做?”, 就是對於這個業務來說, 相關的人員會在哪些時間哪些場景下來怎麼處理業務內容。 這個時候就要找相應的用戶去調研, 通常調研要全面(並不是說調研的人越多越好, 而是有效的目標使用者), 這樣才能把握產品需求, 也更有效。

2、歸納整理(橫向)

歸納出角色、場景、需求、實現路徑或流程, 以及功能。 如圖所示:

簡單舉個列子如下:

3、打碎重組(縱向)

需求和需求之間是有聯繫性的,我們不能單一的來看待某一業務需求,也需要根據業務的相關度組合來看。如圖所示:

簡單舉個列子如下:

所以,通過調研,再從橫向縱向兩個方面考慮,才能系統化的來分析需求。

四、如何決策需求?

簡單說來就兩點。一、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來抓重點,當然你前期的分析工作已經為你的判斷提供了依據;二、根據一系列調研方法客觀量化來確定。下面具體說下如何根據Kano模型來量化決策。

首先發佈用戶調研,如下圖:

然後,統計資料結果,如下圖:

最後,進行資料計算分析,如下圖:

如圖所示,功能需求的決策已經一目了然,必備肯定優先順序最高,期望和興奮中,無差異最低,可做可不做。

最後,說點需求之外的東東。人的認知不同,需求不同,一萬個讀者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文化環境不同,需求不同。如,股市漲跌顏色顯示,國內綠色表示跌了,但在外國,綠色是漲了。時代不同,需求不同。今天的期望需求,到明天可能已變成了基礎需求。比如,指紋支付。總之,產品需要持續更新,與時俱進。照搬過去的、別人的理論方法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要靠自己活學活用。共勉!

附:Kano統計評價對照表

本文轉自 簡書作者:細雨柔落 若有任何來源問題,請聯繫QQ:2977686517及時更正。

簡單舉個列子如下:

3、打碎重組(縱向)

需求和需求之間是有聯繫性的,我們不能單一的來看待某一業務需求,也需要根據業務的相關度組合來看。如圖所示:

簡單舉個列子如下:

所以,通過調研,再從橫向縱向兩個方面考慮,才能系統化的來分析需求。

四、如何決策需求?

簡單說來就兩點。一、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來抓重點,當然你前期的分析工作已經為你的判斷提供了依據;二、根據一系列調研方法客觀量化來確定。下面具體說下如何根據Kano模型來量化決策。

首先發佈用戶調研,如下圖:

然後,統計資料結果,如下圖:

最後,進行資料計算分析,如下圖:

如圖所示,功能需求的決策已經一目了然,必備肯定優先順序最高,期望和興奮中,無差異最低,可做可不做。

最後,說點需求之外的東東。人的認知不同,需求不同,一萬個讀者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文化環境不同,需求不同。如,股市漲跌顏色顯示,國內綠色表示跌了,但在外國,綠色是漲了。時代不同,需求不同。今天的期望需求,到明天可能已變成了基礎需求。比如,指紋支付。總之,產品需要持續更新,與時俱進。照搬過去的、別人的理論方法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要靠自己活學活用。共勉!

附:Kano統計評價對照表

本文轉自 簡書作者:細雨柔落 若有任何來源問題,請聯繫QQ:2977686517及時更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