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浦東 | 1226套張江國際社區人才公寓揭開面紗,可拎包入住

日前, 《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正式公佈, 未來的張江科學城將圍繞“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創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目標戰略, 實現從“園區”向“城區”的總體轉型。

作為張江科學城建設重點的“四個一批”專案近日備受關注, “四個一批”58個重點專案包括:一批重大科學設施項目(上海光源二期、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超強超短鐳射、活細胞成像平臺、李政道實驗室等);一批公共設施配套項目(張江科學會堂、人才公寓、未來公園等);一批生態環境專案(川楊河、智慧河兩岸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軌道交通13號線、龍東大道快速化等),

到2020年基本達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礎框架目標。

一直以來, “人才公寓”都是極富張江特色的案例。 創業人才公寓始建於2000年初, 也被稱為張江人才公寓的1.0版本, 為解決當時引進人才的住房問題開創了先例, 此次新增的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則可以稱為張江人才公寓的4.0版本。

張江人才公寓1.0 當時創業公寓30000平方米, 總套數476套, 最小房間面積20多平方米, 其他還有二室一廳、三室一廳, 滿足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

張江人才公寓2.0 第二代人才公寓是“高科苑人才公寓”, 它是針對進區企業白領開發的酒店式管理的人才公寓, 也是園區招商引資、聚集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寓共由十六幢小高層組成, 可接納約一千戶租戶入住, 共可提供約400多個車位, 1萬多平方米商業配套。 有五六種房型, 推出市場不到一年就達到95%出租率。

張江人才公寓3.0 以“天之驕子”為代表的張江第三代人才公寓配套完善, 全裝修房, 空調、熱水器、油煙機等家電一應俱全, 實現“拎包入住在上海安家”。

公寓還與創意活動結合, 更好地為青年人服務。

張江人才公寓 4.0 根據規劃, 張江科學城擬通過增加居住用地滿足就業人口的居住需求, 規劃新增約920萬平方米住宅中, 890萬採用租賃模式。 本就有限的土地造就了張江不斷攀升的房價, “只租不售”新住宅用地的增加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住房壓力。

隨著孫橋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項目的即將啟動, 張江人才公寓4.0的面紗也將揭開。 對於張江男、張江女而言, 住在“高大上”的張江科學城會有哪些新體驗?

孫橋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項目用地面積達6.5萬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 規劃建設13.7萬平方米的地上建築面積, 其中1.19萬平方米的商業配套。 項目一期共1226套精裝公寓, 主要包括三種戶型:小戶型、中小戶型、大戶型。

“只租不售”助力張江聚人才

古語有雲, 安居樂業。 廣廈千萬間, 才能讓一方人才安心奮鬥。 試想一下假如自己工作在張江, 卻住在松江、閔行、嘉定、甚至昆山等地, 如此一來每天在路上顛簸耗時費力, 頗為遭罪。

工作在張江、創業在張江、居住在張江, 成為許多張江人的人生“小目標”。

在“張江聚才計畫”中, 降低人才居住和創業成本, 強大的租金優勢使“張江人才公寓”備受各界關注。

目前, 上海正在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張江作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人才是其中的第一資源。目前,在張江園區的核心區域,已經有9個人才公寓專案,滿足部分科學家、科研人員、高級人才的居住需求。

“園區”走向“城區”,整體形象大提升

張江國際社區人才公寓專案積極回應張江科學城的整體定位——“以科創為特色,集創業工作、生活學習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新型宜居城區和市級公共中心”,打造“小街區”模式是其一大特色。

小尺度、多層為主、較高的建築密度,開放的街區以及周邊小商鋪的設立,增加了周邊居民的接觸活動,增強社區活力。這樣的總體佈局,一定可以滿足張江人才的需要。

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的公共空間也是花了一番心思設計而成,呈現出“街道-公共平臺-架空步道”多級均布的樣貌。架空步道將增大居民活動空間,開放的佈局使整體形象更加自由開放,更添社區朝氣。

配套設施解決居民後顧之憂

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項目項目選定在浦東新區孫橋社區的單元A3-06地塊,處於浦東新區外環以內中環以外,地塊位於張江南區的東側,申江路以東的一大片規劃居住社區內,區域規劃名為張江南區配套生活基地。

住房解決大家的基本居住需求,配套設施也很棒!

對於新入住的居民來說,子女上學、交通問題也是考量的重要指標,基地的諸多配套都已立項。

交通方面,基地左側為度假區高架路,東側為城市規劃道路,南側為科農路,基地專案附近有地鐵2號線、11號線,和13號線也已經正在建設中。

從“園區”向“城區”轉型,意味著一土一木,都要充分考慮到產城融合、職居平衡的要求,預留未來發展的彈性。隨著張江科學城專案的推進,教育科研、居住、公共服務設施將會逐步完善,更宜居多元的“科學之城”正闊步走來,讓我們翹首以待。

責任編輯:茅冠雋 圖片編輯:項建英 人才是其中的第一資源。目前,在張江園區的核心區域,已經有9個人才公寓專案,滿足部分科學家、科研人員、高級人才的居住需求。

“園區”走向“城區”,整體形象大提升

張江國際社區人才公寓專案積極回應張江科學城的整體定位——“以科創為特色,集創業工作、生活學習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新型宜居城區和市級公共中心”,打造“小街區”模式是其一大特色。

小尺度、多層為主、較高的建築密度,開放的街區以及周邊小商鋪的設立,增加了周邊居民的接觸活動,增強社區活力。這樣的總體佈局,一定可以滿足張江人才的需要。

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的公共空間也是花了一番心思設計而成,呈現出“街道-公共平臺-架空步道”多級均布的樣貌。架空步道將增大居民活動空間,開放的佈局使整體形象更加自由開放,更添社區朝氣。

配套設施解決居民後顧之憂

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項目項目選定在浦東新區孫橋社區的單元A3-06地塊,處於浦東新區外環以內中環以外,地塊位於張江南區的東側,申江路以東的一大片規劃居住社區內,區域規劃名為張江南區配套生活基地。

住房解決大家的基本居住需求,配套設施也很棒!

對於新入住的居民來說,子女上學、交通問題也是考量的重要指標,基地的諸多配套都已立項。

交通方面,基地左側為度假區高架路,東側為城市規劃道路,南側為科農路,基地專案附近有地鐵2號線、11號線,和13號線也已經正在建設中。

從“園區”向“城區”轉型,意味著一土一木,都要充分考慮到產城融合、職居平衡的要求,預留未來發展的彈性。隨著張江科學城專案的推進,教育科研、居住、公共服務設施將會逐步完善,更宜居多元的“科學之城”正闊步走來,讓我們翹首以待。

責任編輯:茅冠雋 圖片編輯:項建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