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喜訊捎給總書記|延邊海蘭江畔李龍植家:咱村的大米已經成品牌啦!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 全國婦聯宣傳部、中國婦女報聯合推出“喜訊捎給總書記——回訪習近平看望慰問過的家庭”大型主題報導。 中國婦女報多路記者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走邊疆、進大山、入鄉村, 推開一扇扇家門, 全媒體呈現家庭的變化, 傳遞最真實的民生幸福。

這是2015年7月16日, 習近平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農戶家中同村民們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鬆勁, 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 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加快推進農民增收,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

——習近平

今天, 我們推出第四期:走進延邊海蘭江畔李龍植家。

觀看《喜訊捎給總書記》系列視頻之第四《走進延邊海蘭江畔李龍植家》:

時間:2015年7月16日

地點: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

家庭:李龍植家

延邊海蘭江畔李龍植家:

咱村的大米已經成品牌啦!

村裡門球場上, 李龍植正準備擊出最後一球, 凝神靜氣間, 全場的目光都聚集於此。

李龍植在打門球。

每月一次的村門球賽, 這位71歲的朝鮮族大叔是絕對主力。 順利拿下一分後, 他嘴角帶笑地看了看場邊的“粉絲”們, 自信地說:“總書記都說了, 要一起‘小康’, 不鍛煉好身體哪行?”

請點擊收聽來自中國之聲新聞縱橫錄音特寫, 兩年前,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起“小康”是這樣說的喲!

兩年前的那天, 李龍植也是這般“自信”, 面對來訪的習近平總書記, 他大聲邀請總書記來家裡坐坐, 聽聽村裡的變化。

於是, 光東村朝鮮族民居中, 總書記盤腿而坐, 與群眾在炕上相談甚歡的場景, 被永久定格。 在李龍植家裡, 這張20 多寸的大照片被放在正中央, 是家裡人的驕傲。 “你家的客廳,

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長什麼樣!”走在村裡, 鄰居們依然會以此為理由, 邀請老李一起“喝一杯”。

李龍植一家合影。

“總書記要再來, 一定會看到, 我們這裡又美了不少。 ”女主人宋明玉又踮起腳尖, 擦了擦已經一塵不染的照片, 笑著說。

“那是肯定的。 ”扳著手指頭,

李龍植大方地說起自家的帳本——

1公頃左右的水稻田, 交給村合作社負責耕種, 每年租金4000元;

老兩口都有養老保險, 每年1800元;

享受計劃生育雙女戶政策, 也是每年1800元。

“這麼一算下來, 就是一年7600元了, 合作社每年還發家裡吃的稻米、糙米和粥米, 還會發鴨子、鴨蛋、木耳。 ”他樂呵呵地說:“這比原來自己種地時可強多了。 ”

“大女兒在韓國, 小女兒在四川, 收入也還過得去。 ”69歲的宋明玉總惦記在外工作的兩個女兒, 更想念自己曾照顧了7 年多的兩個外孫。

小女兒一家曾在廣東工作, 大外孫剛出生時, 老兩口曾舉家南下, 和許多中國祖輩一樣, 去幫忙“看娃”。

李龍植一家正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採訪。

“不太習慣那邊,還是覺得在咱光東村最舒服,孩子一大我們還是回來了。”壯年時曾去韓國打工的李龍植覺得,自己是個“挺能適應環境”的人,可只有回到這片“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的地方,才覺得是真正回家了。村裡的大喇叭響起《紅太陽照邊疆》的音樂,李龍植也跟著哼起來:“總書記來的時候也說,當年他也聽過呢。歌裡唱的就是這裡。”

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的營養積累。瀕臨海蘭江,水量充沛、水質純淨,從上游下來的灌溉水,每走1公里,水溫能增加0.6攝氏度,滋潤了大米。土壤中富含有機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此優越的地域環境,讓位於北緯42度——世界水稻種植黃金帶的光東村,自清代就成為皇家貢米產地。

“總書記來村裡時,就站在水稻田邊對我們說,糧食也要打出品牌。”村幹部介紹,這讓大家有了新思路——現在,光東村人開始堅定地種植有機大米,並組織起水稻合作社,還註冊了品牌。“現在,我們地裡種出的大米,叫‘嗎西達’。”如今,李龍植已很少下地,但作為合作社社員,他清楚地知道,這個在朝鮮語中意為“很好吃”的大米商標,讓“咱村的大米已經成品牌啦”。

光東村村貌。

如今,在光東村的稻田裡,由合作社統一運營,用上了田間自動氣象、蟲害監測儀,24小時全天候監測全村數百公頃稻田的“一舉一動”。如今,這裡已成為國家科技部指定的全國有機大米種植科普示範基地和國家環保認證的有機大米基地。

江畔風吹麥浪,也讓光東成為延邊旅遊一個“必去點”。如今,光東村已經被100 餘家旅行社納入行程。民俗旅遊、觀光體驗、風味餐飲的特色,讓這裡逐漸成為一個現代農村田園旅遊新區,在旅遊旺季日均接待遊客近千人。

“每年大米銷量約2000噸,平均售價在24元/公斤,最高售價達到40元/公斤。”村合作社負責人說,“嗎西達”品牌不僅在網上賣得好,還遠銷到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

“我們這裡的米好呀,早上做成了飯,中午和晚上吃,都還好吃,不回生。在南方時,最想的就是光東種出的米。”宋明玉已經和米飯打了幾十年的交道。

家裡每一處細節的變化,都讓這位女主人覺得欣喜無比。

習近平總書記來這一家“走親戚”時,得知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總書記說,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

如今,李龍植家的廁所,已經在室內,有四五平方米大,除了座便,還有洗衣機和熱水器。在光東,已經有200多戶完成了改造。“一到冬天冷的時候,廁所在室內的好處就看出來了”。

兩年多前,總書記曾高興地對光東村群眾說,看到這裡安定祥和,心裡很踏實。

“ 總書記是為我們老百姓辦實際事的人。”

抬頭看著牆上的照片,宋明玉說。

曾“攔河築壩,引水上山崗”的光東村人,依然在高聲歡唱著“共產黨領導我們勝利向前方”的昂揚曲調。

這是中國婦女報2017年8月24日《喜訊捎給總書記》特別報導版面。

李龍植一家正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採訪。

“不太習慣那邊,還是覺得在咱光東村最舒服,孩子一大我們還是回來了。”壯年時曾去韓國打工的李龍植覺得,自己是個“挺能適應環境”的人,可只有回到這片“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的地方,才覺得是真正回家了。村裡的大喇叭響起《紅太陽照邊疆》的音樂,李龍植也跟著哼起來:“總書記來的時候也說,當年他也聽過呢。歌裡唱的就是這裡。”

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的營養積累。瀕臨海蘭江,水量充沛、水質純淨,從上游下來的灌溉水,每走1公里,水溫能增加0.6攝氏度,滋潤了大米。土壤中富含有機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此優越的地域環境,讓位於北緯42度——世界水稻種植黃金帶的光東村,自清代就成為皇家貢米產地。

“總書記來村裡時,就站在水稻田邊對我們說,糧食也要打出品牌。”村幹部介紹,這讓大家有了新思路——現在,光東村人開始堅定地種植有機大米,並組織起水稻合作社,還註冊了品牌。“現在,我們地裡種出的大米,叫‘嗎西達’。”如今,李龍植已很少下地,但作為合作社社員,他清楚地知道,這個在朝鮮語中意為“很好吃”的大米商標,讓“咱村的大米已經成品牌啦”。

光東村村貌。

如今,在光東村的稻田裡,由合作社統一運營,用上了田間自動氣象、蟲害監測儀,24小時全天候監測全村數百公頃稻田的“一舉一動”。如今,這裡已成為國家科技部指定的全國有機大米種植科普示範基地和國家環保認證的有機大米基地。

江畔風吹麥浪,也讓光東成為延邊旅遊一個“必去點”。如今,光東村已經被100 餘家旅行社納入行程。民俗旅遊、觀光體驗、風味餐飲的特色,讓這裡逐漸成為一個現代農村田園旅遊新區,在旅遊旺季日均接待遊客近千人。

“每年大米銷量約2000噸,平均售價在24元/公斤,最高售價達到40元/公斤。”村合作社負責人說,“嗎西達”品牌不僅在網上賣得好,還遠銷到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

“我們這裡的米好呀,早上做成了飯,中午和晚上吃,都還好吃,不回生。在南方時,最想的就是光東種出的米。”宋明玉已經和米飯打了幾十年的交道。

家裡每一處細節的變化,都讓這位女主人覺得欣喜無比。

習近平總書記來這一家“走親戚”時,得知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總書記說,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

如今,李龍植家的廁所,已經在室內,有四五平方米大,除了座便,還有洗衣機和熱水器。在光東,已經有200多戶完成了改造。“一到冬天冷的時候,廁所在室內的好處就看出來了”。

兩年多前,總書記曾高興地對光東村群眾說,看到這裡安定祥和,心裡很踏實。

“ 總書記是為我們老百姓辦實際事的人。”

抬頭看著牆上的照片,宋明玉說。

曾“攔河築壩,引水上山崗”的光東村人,依然在高聲歡唱著“共產黨領導我們勝利向前方”的昂揚曲調。

這是中國婦女報2017年8月24日《喜訊捎給總書記》特別報導版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