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華為IT到華為公有雲,雲計算市場多了一匹黑馬

華為要做公有雲?華為怎麼做公有雲?華為做公有雲有戲嗎?自從2017年3月10日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長沙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上宣佈華為將組建負責公有雲的Cloud BU並在2017年強力投資打造開放的公有雲後, 就激起了業界強烈的關注和一連串的問題。

華為在2011年成立企業BG全力拓展政企市場, 當時也開始積累華為企業雲的能力。 2015年7月, 華為舉行了雲服務的戰略發佈會, 當時把公有雲命名“華為企業雲”。 2017年3月, 華為在大連和青島相繼舉辦了軟體發展雲大會, 開始強勢推薦華為公有雲中最具特色的軟體發展雲。

華為公有雲的“一核兩翼”

“在3月份長沙我們生態合作夥伴大會上,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公佈華為今年會成立Cloud BU, 這是華為在公有雲服務戰略上的又一個重大舉措, 進一步整合公司的雲組織和能力, 對公有雲進行戰略投入, 為公有雲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強大的支援力度。 ” 華為企業雲業務部總裁楊瑞凱在3月22日華為青島軟體發展雲大會上說道。

楊瑞凱表示, 華為公有雲的發展戰略將打造“一核兩翼”的戰略。 聚焦一個核心就是“圍繞數位化轉型做大雲服務產業”, 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公有雲在各行業數位化轉型中的應用。 兩翼戰略中的一“翼”指的是面向政府、央企與國企、大企業、政務雲市場, 充發揮華為的高端客戶優勢和現有運營團隊優勢,

結合覆蓋全國的雲服務網路, 推動行業的數位化轉型。 另一“翼”指的是大力發展基於中小企業的雲平臺, 構建線上線下O2O一體化服務能力。

過去, 華為從通信起家, 服務大企業、央企、國企和行業客戶, 積累了非常強的優勢。 而現在大家更關注對中小企業的雲服務, 華為企業雲這5年來一直在對中小企業的雲服務方面持續投入。 楊瑞凱強調, 隨著華為服務中小企業越來越多, 服務中小企業的運營能力一定能達到像華為服務大企業的同等能力。

在談到與運營商關係時, 楊瑞凱表示隨著客戶的業務變革, 企業客戶對雲服務的需求具有多樣性, 華為通過自營公有雲、運營商合作公有雲向企業客戶提供雲服務。

運營商是華為的核心戰略合作夥伴, 運營商擁有機房、頻寬和客戶服務能力, 華為在公有雲解決方案上有很強的技術能力, 説明運營商以雲服務的方式向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計算、存儲、網路等服務, 雙方是強合作關係。

在私有雲方面, 楊瑞凱強調華為雲服務在基礎設施上有強大的優勢, 在存儲、伺服器、交換等領域也很有優勢, 未來公有雲和私有雲在一個版本的框架之內, 可以實現私有雲一鍵部署轉化公有雲的方式, 未來華為對用戶和企業提供的是混合雲方式。

當然, 現在雲產業還屬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 還會有多種雲形態的出現, 包括華為的“駐地雲”形式、“專屬雲”形式,

都是為了適應客戶需求推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最終就是提升和完善華為的公有雲服務水準。

如今, 華為已經在國內構建了一張覆蓋全國的雲服務網路、所有資料中心機房都採用T3+高規格機房建設標準, 華為30餘年來的研發能力也通過華為軟體發展雲正式對外輸出。 華為在2017年能夠提供10大類54款公有雲服務, 未來會進一步把企業IT應用開發能力、語音與視頻通訊能力、視頻能力等逐一對外輸出。

華為軟體發展雲的歷史

2015年7月30日華為企業雲服務戰略發佈會上, 華為推出了:城市雲、金融雲、媒資雲、園區雲和軟體發展雲。 其中, 軟體發展雲通過雲服務方式面向中小軟體企業、軟體外包企業、互聯網企業和高校等提供一站式雲端DevOps平臺,

軟體發展團隊可隨時隨地進行專案管理、配置管理、代碼檢查、編譯、構建、測試、部署和發佈雲應用軟體。

華為軟體發展雲並非憑空而來, 而是建立在華為已有的內部研發能力基礎之上。 正如楊瑞凱所強調的華為核心能力三大變現方式:通信能力通過盒子類銷售、製造能力通過終端銷售以及IT能力通過雲服務變現。 如今, 公有雲的推出正是華為核心能力變現的第三個階段, 而其中的軟體發展雲就是重中之重。

實際上華為的軟體發展能力一直是隱形的皇冠:2016年華為軟體收入達1800億元, 連續十五年蟬聯軟體百強企業之首。 2006年到2015年10年間, 華為累計向研發投入2400多億元, 累計專利授權達50377件。 華為參加了30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 擔任了280多個核心職位,累計提交了43000多篇提案。

目前,華為在全球有8萬多名研發人員、16個研發中心和1500個實驗室,而華為內部的研發雲平臺,就支撐了華為研發8萬人的全球化高效協同研發。華為軟體發展雲產品總監徐峰介紹說,華為把多年來積累的軟體發展經驗、理念和工具進行整合,打造的端到端研發雲能大幅提升軟體研發效率,例如以前每個月1億行代碼的編譯時間由原來的25分鐘縮短到7.5分鐘、版本級的編譯速度由94分鐘縮短到31分鐘。

如今,華為所有的軟體發展工程經驗,都彙集到了華為軟體發展雲中。總結來說,華為軟體發展雲的特色為“一多、二全、三高”:“一多”就是支援嵌入式、終端、雲計算等多場景開發;“二全”是全雲化和全自動化,全自動化即具備一個強大的集成平臺以實現專案管理、代碼託管、代碼檢查、測試和上線發佈等全過程的自動化,全雲化指軟體發展工具和服務的雲化,從而讓不同地域的團隊也能協作、實現軟體發展的加速、提升軟體交付的能力;“三高”就是高性能、高安全、高智慧,尤其是高智慧指自動軟體分析等。

換言之,作為全球最大的軟體組織之一,華為已經踩過了不同時代軟體發展的無數坑,這些經驗和解決方案彙集到華為內部就是研發雲,對外輸出就是軟體發展雲。

楊瑞凱表示,華為軟體發展雲要在未來幾年服務100萬個軟體發展者、10萬家軟體企業、1000家院校和培訓機構,要讓華為軟體發展雲進入相關專業的教材和教學工具。顯然,華為要用軟體發展雲來迅速積聚生態,從而撕開公有雲的巨大市場空間。

擔任了280多個核心職位,累計提交了43000多篇提案。

目前,華為在全球有8萬多名研發人員、16個研發中心和1500個實驗室,而華為內部的研發雲平臺,就支撐了華為研發8萬人的全球化高效協同研發。華為軟體發展雲產品總監徐峰介紹說,華為把多年來積累的軟體發展經驗、理念和工具進行整合,打造的端到端研發雲能大幅提升軟體研發效率,例如以前每個月1億行代碼的編譯時間由原來的25分鐘縮短到7.5分鐘、版本級的編譯速度由94分鐘縮短到31分鐘。

如今,華為所有的軟體發展工程經驗,都彙集到了華為軟體發展雲中。總結來說,華為軟體發展雲的特色為“一多、二全、三高”:“一多”就是支援嵌入式、終端、雲計算等多場景開發;“二全”是全雲化和全自動化,全自動化即具備一個強大的集成平臺以實現專案管理、代碼託管、代碼檢查、測試和上線發佈等全過程的自動化,全雲化指軟體發展工具和服務的雲化,從而讓不同地域的團隊也能協作、實現軟體發展的加速、提升軟體交付的能力;“三高”就是高性能、高安全、高智慧,尤其是高智慧指自動軟體分析等。

換言之,作為全球最大的軟體組織之一,華為已經踩過了不同時代軟體發展的無數坑,這些經驗和解決方案彙集到華為內部就是研發雲,對外輸出就是軟體發展雲。

楊瑞凱表示,華為軟體發展雲要在未來幾年服務100萬個軟體發展者、10萬家軟體企業、1000家院校和培訓機構,要讓華為軟體發展雲進入相關專業的教材和教學工具。顯然,華為要用軟體發展雲來迅速積聚生態,從而撕開公有雲的巨大市場空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