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衛星 未來我們這樣“聽”廣播

第二十五屆CCBN上展出的衛星移動多媒體業務概念車

新華網北京3月27日電(黃浩) 下一無線廣播什麼樣?

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資訊網路展覽會(CCBN)上, 中國一汽展示了一台衛星移動多媒體業務概念車——在那裡, 市民可以體驗到高清畫質的電視、高保真數位電臺、以及包括懷舊經典、院線同步、微電影、微視頻等不同娛樂需求的汽車影院。 在衛星技術、互聯網技術、數位技術的改造和重塑下, 傳統廣播在汽車產業裡呈現出了數位化、高品質的視聽享受。

據瞭解, 這台概念車採用了我國下一代無線廣播標準(NGB-W)家族成員——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標準。

對此,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總工程師王聯表示, 該標準採用衛星網+地面移動互聯網的組網方式, 通過融合協定, 把衛星的低流量成本、廣域覆蓋的優勢與移動互聯網的良好交互性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可使我國未來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成為廣域、數位、雙向、融合的天地一體的立體化網路。

此前, 全球衛星移動廣播比較有規模的是美國天狼星, 但它是一個單向衛星廣播網路, 擁有2700萬付費使用者, 主要提供音訊服務, 年營業額約50億美元, 利潤5億美元。

業內專家分析, 大資料分析、精准推送、雙向資訊互動等特徵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典型技術特徵, 天狼星的方案已經不適合未來廣播融合發展的趨勢。

大資料塑造智慧新媒體平臺

“做好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進一步融合, 利用好前沿的移動互聯網和大資料將是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關鍵一環”。 王聯認為, 互聯網+衛星移動融合網技術的突破, 將極大促進傳統廣播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空間。 新技術標準將大幅度提升廣播媒體自身的應用體驗和服務水準。

我國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標準採用了互聯網+衛星移動互聯網的融合組網方式

王聯分析, 利用其雙向數位化網路能力和車聯網的大資料, 通過使用者行為分析、資料採擷和大資料分析, 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傳播效果監測回饋系統和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精准服務體系;而通過建立媒體智慧引擎,

更可以將各地優秀頻道和節目內容及時彙聚到融媒體中心, 利用“互聯網+”衛星雙通道融合網路的海量傳送能力, 將“中央廚房”做出的各類資訊產品, 及時傳送到數以億計的車輛, 拓展到數億手機用戶。

新技術撬動汽車產業協同

隨著車聯網應用的興起, 汽車正在成為除手機外, 最具有潛力的智慧終端機之一。 這裡或將成為未來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標準應用的主戰場。

在本次CCBN展會中, 車載資訊服務產業應用聯盟(TIAA)的成員單位中國一汽、長安汽車、北汽等近20家產業鏈核心企業共同參展, 展示了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概念車, 前後裝車機產品, 車機終端各類業務等。

王聯表示, “目前我國汽車發展迅速,

2016年汽車保有量已經全球第一, 達到1.8億輛。 車網聯時代的汽車將從簡單的出行工具變成新一代資訊娛樂享受空間和智慧生活平臺, 資訊與娛樂產業在汽車領域將迎來全新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機遇。

TIAA資料顯示, 目前互聯網的各類娛樂資訊紛紛佈局車聯網產業, 呈現出產業融合、資本融合、跨界融合的生態聚合模式。 為此, TIAA聯盟去年6月成立了車載移動多媒體工作組, 涵蓋整車、車機、儀錶、天線、顯示等領域近30個廠商, 共同研究汽車媒體終端接入標準(M-BOX)互聯網+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的出現, 將給車機終端、汽車電子、衛星製造、應用軟體、車聯網服務等多領域帶來數千億元的市場規模和新的產業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