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邛崍市“五式”辦學法讓“農民夜校”亮起來

邛崍市“五式”辦學法讓“農民夜校”亮起來

邛崍市按照四川省、成都市要求, 立足區域實際, 聚焦增強培訓實效, 創新方式、豐富路徑,

以共用、精英、靈活、智慧、實效等“五式”辦活辦好“農民夜校”, 引導群眾承擔“南拓”“西控”使命, 培育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新農民。

陣地建設共用式, 確保個個有設備。 以村(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為主, 充分利用技能培訓基地、廢棄廠房、民俗文化院壩、道德講堂、農家書屋、遠端教育網站等教育服務陣地資源, 建立1個不少於90平方米的教學活動場地。 每個夜校均配齊高清電視機、電腦、投影儀、LED顯示幕等設備, 並整合“微黨校”、“為村”教學資源, 確保246所“農民夜校”都有一套滿足正常教學活動需要的教學用具。

師資聚集精英式, 確保人人有專長。 從部門、鎮鄉、職業技術學院聚集96名語言能力強、專業技術精、農村經驗豐富的教師,

組建“農民夜校”市級師資庫, 市委組織部為教師頒發“農民夜校”教師聘書, 並定期組織培訓、開展比武練兵等活動。 同時, 通過報紙、電視臺等方式將師資庫教師教學特長、聯繫方式等資訊向全市公開, 每個“農民夜校”可根據自身需要, 自主聯繫選擇教師授課。

開班授課靈活式, 確保時時能學習。 開班時間靈活, 不拘泥於計畫安排, 根據實際情況, 只要農民有需求, 不管人多人少都可開展培訓。 今年以來, 開展10人以下的培訓300餘次, 真正做到了不重形式重效果。 教育地點不局限在固定教室, 還包括專業合作社、田間地頭、車間廠房等各類微黨校現場教學基地, 極大地方便群眾學習。 採取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現場體驗等方式開展,

對外出務工、居住分散、文化程度較低的群眾採取網路遠端推學、上門送學、結對幫學等方法, 提高群眾參學率。

教學內容智慧式, 確保節節有方向。 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將《黨章》《準則》《條例》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作為教育培訓重要內容, 推動農民群眾向黨組織靠攏。 根據地域、產業特點, 著重圍繞農業技術、鄉村旅遊、電子銷售、社會服務等個性技能技術進行培訓。 針對廣大農村群眾娛樂生活枯燥, 道德素養不高的現象, “農民夜校”培訓中加入跳壩壩舞、看壩壩電影、聽故事會、表演文娛節目等道德法治和文明新風內容, 豐富群眾娛樂生活, 提升群眾基本素養。 截止目前, 開展各類培訓近3000場, 培訓農民8萬余人次,

培訓覆蓋率超過30%。

學教導向實效式, 確保堂堂有收穫。 每個“農民夜校”提前制定每月培訓計畫並進行公示, 市委組織部不定期組織抽查, 對開班授課內容不貼近群眾、教師準備不充分等問題及時糾正。 推行教學品質制度評估制度, 發放《教學品質評估表》, 集中對授課教師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態度進行星級評價, 倒逼授課教師認真備課、用心講課。 截止目前, 已有2名教師因評價回饋較差, 調整出市級師資庫。

(中共邛崍市委組織部)

編輯:謝宜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