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尋蹤徐霞客 大美才雲南」在永定橋穿越時光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國家數位出版轉型示範單位

全國年度最佳畫報

“桃花流水, 不出人間, 雲影苔痕, 自成歲月”, 明崇禎十一年永定橋

永定橋建于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 至今有399年歷史, 橋建成20年之際迎來了霞客先生匆匆的腳步。 永定橋曾多次毀壞、重修, 但古老的橋墩至今屹立江上。 霞客先生當年看到的“聚落成衢”的小城已經蝶變成今天的山水園林衛星城, 當年“大溪湯湯”的螳螂川穿城而過,

哺育了世世代代富民人的同時也把富民裝扮成秀麗柔媚的精緻濱河小城。

(三)河上洞片區

徐霞客從這裡攀爬去尋找河上洞

徐霞客過永定橋, 沿螳螂川而上, 經瓦窯村、大石壩, 幾次迷路, 終於到達“老虎洞”。 仔細觀察考證後, 方明白自己苦苦尋找的“老虎洞”原來當地人還稱為河上洞。

一番遊覽後, 徐霞客對河上洞和周邊的景致大為讚賞, 並在《遊記》中記錄下了他當時的感觸: “餘雖未窮其奧, 已覺幽奇莫過, 次第滇中諸洞, 當與清華、清溪二洞相為伯仲。 而惜乎遠既莫聞, 近複荒翳,

桃花流水, 不出人間, 雲影苔痕, 自成歲月而已!”。 其中“桃花流水, 不出人間, 雲影苔痕, 自成歲月”十六字, 已成為雲南省旅遊業的對外推介詞, 富民也因這段優美的文字被外界豔羨不已。

絕壁上的河上洞

徐霞客對河上洞印象極好, 遊後仍意猶未盡, 以“古洞別天”為題補寫了兩首詩追憶河上洞,

徐霞客對河上洞的詳細記載, 使河上洞聲名遐邇, 並為後人留下了很多科學考察考古的寶貴資料。

河上洞內景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記者 許黎歐 采寫報導

發自富民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記者 許黎歐 采寫報導

發自富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