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外企做品牌經理是種什麼體驗?

2012年我加入了美國聯合利華。

成為了聯合利華美國史上少數的來自中國的管培生之一。 全球凡士林潤唇膏的品牌負責人。

寫下這篇文章,

主要是回顧這幾年的工作生涯, 學到的事, 遇過的挑戰, 同時也想分享給每個對行銷感興趣的朋友們。

▌一、美國聯合利華的品牌經理

在聯合利華的時候我自稱自己是“賣潤唇膏的”。

大學畢業後我收到了中國廣州寶潔和美國聯合利華的兩份Marketing管培生offer。 我選擇了在美國常年只招MBA, 少有中國人的美國聯合利華。

用我蹩腳的英語跟美國人死磕, 這種經歷我不想錯過。

我在聯合利華的旅程就像是在打一盤超級瑪麗的遊戲, 一路惡魔擋路, 而我必須各種踩死他們, 吃到金幣, 增長各種經驗值, 才能勇闖關。

剛開始的我很弱小, 就像小版的瑪麗。 只能跳跳跳。 而到了遊戲最後, 變成了一個巨人。

在聯合利華很有名的就是把Marketing分成兩塊:BD(Brand Development)和BB(Brand Building)。

BD負責品牌的定位, 新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產品的定位和6P策略(Proposition, Product, Pack, Price, Place, Promotion)。

BB負責把孩子養大, 把它推廣出去, 在各種管道上做投放等等。

用一個比喻來解釋:BD就像是生孩子的, 決定孩子長什麼樣, 起什麼名字, 長大什麼性格, BB是負責把孩子養大的。

我的第一個輪崗分在了Vaseline(凡士林)全球的BD。

▌二、早期責任

聯合利華知名的就是“早期責任(Early Responsibility)”。

我的老闆絕對保證了我早期就有責任。 作為一個剛從學校出爐的畢業生, 她把凡士林潤唇膏這一整塊全部切給了我, 並告訴我:“你自己負責去吧, 就當我已經辭職了一樣去負責。 ”

可想而知, 隨後的日子……就是一萬個苦逼。

當時我大學剛畢業, 關於供應鏈、研發一點不理解。 我自以為自己是個Marketing小天才。 結果聯合利華的Marketing包括的可並不只是”賣“, 還帶”做“。 我得把整個全球的潤唇膏產品給做出來!

當時我背下的使命是:設計一款新型適合全球凡士林的新潤唇膏產品。

⑴ 要能在非洲、歐洲、亞洲、美洲、大洋洲都能在市場上有競爭力;

⑵ Margin非常高;

⑶ 並且能在短期內上線。

我需要設定產品的造型、概念、價格、定位、分銷管道。 並把這款產品和每個地區的品牌經理保持溝通, 以保證在地區是有競爭力, 並且和R&D還有供應鏈的同事想辦法找到配方、工廠、合適的價格把它能真的做出來。

年幼無知的我當時心中就有一萬匹草泥馬奔騰飛過。

那時候我每週需要領導一個二十人的cross-functional團隊會議, 裡面各個功能的負責人都會來, 包括研發、包裝、供應鏈等等。

每個人平均年齡40+, 當時我22歲。 所有人卻要聽著我發命告訴他們做什麼。

可想而知, 漫天都是插冷雞。

我關於供應鏈、研發一無所知, 為了縮短生產時間、生產成本, 常常需要問出非常“蠢”的問題:“這個測試為什麼要十二周?這個包裝膜一定需要的嗎?這個潤唇膏怎麼會融化?……”

而會議裡各個部門身經百戰的同事則會給我一頓訓:“廢話這個當然需要, 你有點常識好嗎?”

每週我一邊頂著上級給我的命令“儘快上線產品”“保證margin x%"

同時受到各個部門的挑戰“必須十二周測試”“需要投入100萬美金造新機器!”

或者各個國家品牌經理的質問 “這個產品在我們北美沒有競爭力, 大家都用chapstick。 ”

以及來自研發部門的新消息“最新測試表明我們做的潤唇膏在南非會融化哦~”

▌三、無數個奮鬥的夜晚

在無數個自我懷疑的夜晚,在無數個周會上被各種經理挑戰,在無數個被老闆翻白眼的1 on 1後,我想要變強。

我把全球的潤唇膏快買遍並嘗遍了。

Chapstick, Nivea (又叫Labello), 曼秀雷敦、Lip Ice、Carmex、Burt's Bees、Rosebud……

只要有人用潤唇膏我就盯著她狂問問題,觀察每個潤唇膏的包裝,配方,時不時還用舌頭舔一舔,研究下有沒有帶味道。

我就差點沒把潤唇膏放微波爐裡轉一轉看他的耐高溫性了。

策劃了許多用戶調研,去各種persona的家裡做深度一對一的聊天瞭解他們用潤唇膏的習性。

做quantitative research瞭解大家對不同觸感的喜好度。

經常打電話給R&D問他們做研究的背後理由。打電話問香水部門哪種香味最近流行……

我提議了在全球都開始售賣凡士林的聽裝潤唇膏,並在每年出售限量版。

今天你已經可以在美國的超市里看到了。

在日日夜夜和周圍同事的學習下,我對供應鏈還有R&D的程式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可以用專業的術語來反插冷雞回我們的團隊給我帶來的各個難題。

在我提議下,整個生產供應鏈環節減少幾個步驟,大大加速了整個產品的製作過程。

後來1圖的我變成了2圖的我。

圖1

圖2

離開聯合利華那一天,所有的凡士林品牌團隊成員給我開了個一個歡送會,我的老闆還為我編了一首歌,唱出“一百種doris(作者的名字)的特別經歷”。

▌四、聯合利華美國做行銷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聯合利華做Marketing是每個想做Marketing甚至是business的人,尤其是應屆生都非常推薦的地方。

為什麼呢?

1、品牌經理 vs 行銷經理

在聯合利華做的是Brand Management,不僅僅只是Marketing。你需要像一個公司的CEO一樣管理一個產品和品牌,從定位、到定價、到分銷管道、到P&L。你是產品經理、也是行銷經理。你必須保證自己的盈利性,保證可行性,也必須保證產品的競爭性。

很多從快消做Marketing出來的人,後來自己做了CEO也是這個道理。

2、系統性的Marketing和培訓

在聯合利華做Marketing有幾十年甚至百年的歷史,很多品牌都有很長時間的heritage,這些品牌在全球經久不衰是需要系統性的管理機制的。

許多去小公司做marketing或做business的人,會因為很宅的領域而看不到大格局。

但在聯合利華,這裡的品牌主管會保證你從一個廣角瞭解你現在每件做的事的最後價值是什麼。每年也會有強度非常大的training,把你和MBA放在一起,討論business case,做行銷方案。

聯合利華從消費者研究,到產品調研,廣告調研,財務培訓,等等都有了系統性的範本,就像一個MBA學校。

3、優秀的周圍同事

美國聯合利華在歷年來都只招聘從Top MBA學校出來的學生,變成Associate Brand Manager,然後在3-5年才晉升為品牌經理。面試高達3-5輪,包括群面等等。

由於周圍同事都是優秀商學院出來,大家的思維敏銳度、溝通的有效度都大大超過於其他公司。至今我工作過三家公司,仍然覺得聯合利華的品牌經理無論從工作效率上、溝通上都是最優秀、精幹的。

4、工作生活平衡

聯合利華美國最早一班班車4:45就開了。大多人也經常5:30就下班了。這裡的work life balance是美國出名的好,週五夏天只需要上半天班,也可以work from home。

對於媽媽們來說,還可以帶孩子來公司。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是每個人都儘量保證在下班時間不溝通工作,也有固定的下班時間。

美國聯合利華絕對是在企業中遙遙領先的值得一去的好公司,可惜的是它不sponsor H1B,我當年是撞了狗屎運加入了一個創新項目才被他們招入,並給我提供了工作簽證。至今公司裡華人少得屈指可數。

作為中國人去聯合利華快消工作做品牌管理挑戰還是相當之高,由於大多工作都是管理相關,需要和許多人打交道,用理性、感性軟硬相隔的去說服團隊來做你想做的事。既要Nice又要firm。

但是最終我還是選擇了離開聯合利華。

回頭看我在聯合利華的2年,我感激的是這個像大學一樣,用許多模型、理論和範本教會你Marketing 101的大學校,每個人用邏輯、用資料挑戰對方的實戰課堂。

但我不欣賞的是這個碩大的企業上升空間實在太狹隘,而冗長的approval機制加上大企業難免的官僚,讓我覺得發不出全力去成長,速度也較緩慢,常常是在做presentation和上級報告中度過。要做一個小決定通常都要等到上級審批,而上級批完被上上級又有可能打回,在這樣不被empower的環境下只會讓人學會如何偷懶。

公司也有很多人在大企業中待慣了,學會了如何打太極,如何用威嚴來給自己減少活,跟自己項目沒關係的事情就盡可能不幫忙。

我不怕苦,怕的是每天如果忙於在長系列的審批中前置不行,在和各種團隊玩“打電話的遊戲”來來回回,明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卻要浪費時間在等待裡。

當然也不是每個團隊都是如此,這一切都因人而異,但是我知道我還年輕,想要看看更廣的世界,去成長,因為我不想忘記我從最開始選擇做marketing的原因。

——END——

▌三、無數個奮鬥的夜晚

在無數個自我懷疑的夜晚,在無數個周會上被各種經理挑戰,在無數個被老闆翻白眼的1 on 1後,我想要變強。

我把全球的潤唇膏快買遍並嘗遍了。

Chapstick, Nivea (又叫Labello), 曼秀雷敦、Lip Ice、Carmex、Burt's Bees、Rosebud……

只要有人用潤唇膏我就盯著她狂問問題,觀察每個潤唇膏的包裝,配方,時不時還用舌頭舔一舔,研究下有沒有帶味道。

我就差點沒把潤唇膏放微波爐裡轉一轉看他的耐高溫性了。

策劃了許多用戶調研,去各種persona的家裡做深度一對一的聊天瞭解他們用潤唇膏的習性。

做quantitative research瞭解大家對不同觸感的喜好度。

經常打電話給R&D問他們做研究的背後理由。打電話問香水部門哪種香味最近流行……

我提議了在全球都開始售賣凡士林的聽裝潤唇膏,並在每年出售限量版。

今天你已經可以在美國的超市里看到了。

在日日夜夜和周圍同事的學習下,我對供應鏈還有R&D的程式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可以用專業的術語來反插冷雞回我們的團隊給我帶來的各個難題。

在我提議下,整個生產供應鏈環節減少幾個步驟,大大加速了整個產品的製作過程。

後來1圖的我變成了2圖的我。

圖1

圖2

離開聯合利華那一天,所有的凡士林品牌團隊成員給我開了個一個歡送會,我的老闆還為我編了一首歌,唱出“一百種doris(作者的名字)的特別經歷”。

▌四、聯合利華美國做行銷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聯合利華做Marketing是每個想做Marketing甚至是business的人,尤其是應屆生都非常推薦的地方。

為什麼呢?

1、品牌經理 vs 行銷經理

在聯合利華做的是Brand Management,不僅僅只是Marketing。你需要像一個公司的CEO一樣管理一個產品和品牌,從定位、到定價、到分銷管道、到P&L。你是產品經理、也是行銷經理。你必須保證自己的盈利性,保證可行性,也必須保證產品的競爭性。

很多從快消做Marketing出來的人,後來自己做了CEO也是這個道理。

2、系統性的Marketing和培訓

在聯合利華做Marketing有幾十年甚至百年的歷史,很多品牌都有很長時間的heritage,這些品牌在全球經久不衰是需要系統性的管理機制的。

許多去小公司做marketing或做business的人,會因為很宅的領域而看不到大格局。

但在聯合利華,這裡的品牌主管會保證你從一個廣角瞭解你現在每件做的事的最後價值是什麼。每年也會有強度非常大的training,把你和MBA放在一起,討論business case,做行銷方案。

聯合利華從消費者研究,到產品調研,廣告調研,財務培訓,等等都有了系統性的範本,就像一個MBA學校。

3、優秀的周圍同事

美國聯合利華在歷年來都只招聘從Top MBA學校出來的學生,變成Associate Brand Manager,然後在3-5年才晉升為品牌經理。面試高達3-5輪,包括群面等等。

由於周圍同事都是優秀商學院出來,大家的思維敏銳度、溝通的有效度都大大超過於其他公司。至今我工作過三家公司,仍然覺得聯合利華的品牌經理無論從工作效率上、溝通上都是最優秀、精幹的。

4、工作生活平衡

聯合利華美國最早一班班車4:45就開了。大多人也經常5:30就下班了。這裡的work life balance是美國出名的好,週五夏天只需要上半天班,也可以work from home。

對於媽媽們來說,還可以帶孩子來公司。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是每個人都儘量保證在下班時間不溝通工作,也有固定的下班時間。

美國聯合利華絕對是在企業中遙遙領先的值得一去的好公司,可惜的是它不sponsor H1B,我當年是撞了狗屎運加入了一個創新項目才被他們招入,並給我提供了工作簽證。至今公司裡華人少得屈指可數。

作為中國人去聯合利華快消工作做品牌管理挑戰還是相當之高,由於大多工作都是管理相關,需要和許多人打交道,用理性、感性軟硬相隔的去說服團隊來做你想做的事。既要Nice又要firm。

但是最終我還是選擇了離開聯合利華。

回頭看我在聯合利華的2年,我感激的是這個像大學一樣,用許多模型、理論和範本教會你Marketing 101的大學校,每個人用邏輯、用資料挑戰對方的實戰課堂。

但我不欣賞的是這個碩大的企業上升空間實在太狹隘,而冗長的approval機制加上大企業難免的官僚,讓我覺得發不出全力去成長,速度也較緩慢,常常是在做presentation和上級報告中度過。要做一個小決定通常都要等到上級審批,而上級批完被上上級又有可能打回,在這樣不被empower的環境下只會讓人學會如何偷懶。

公司也有很多人在大企業中待慣了,學會了如何打太極,如何用威嚴來給自己減少活,跟自己項目沒關係的事情就盡可能不幫忙。

我不怕苦,怕的是每天如果忙於在長系列的審批中前置不行,在和各種團隊玩“打電話的遊戲”來來回回,明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卻要浪費時間在等待裡。

當然也不是每個團隊都是如此,這一切都因人而異,但是我知道我還年輕,想要看看更廣的世界,去成長,因為我不想忘記我從最開始選擇做marketing的原因。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