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方城縣柒樹溝:貧困山村“破繭成蝶” 特色產業百花齊放

“脫貧攻堅不畏艱, 易地搬遷譜新篇。 電網改造百年計, 道路維修平又寬。 教育醫療有保障, 笑顏逐開進樂園……”方城縣四裡店鄉柒樹溝村, 68歲的李長髮以《誇誇俺的好書記》為題, 寫下了扶貧讚歌。 如今的柒樹溝, 香菇、果樹種植, 柞蠶養殖, 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百花齊放, 84戶貧困戶脫貧52戶, 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基礎設施大變樣

一座座小山植被茂密、連綿起伏, 靜謐的河流緩緩流淌, 成排的香菇種植園錯落有致, 一條5公里長的水泥路寬闊平坦, 貫穿了整個柒樹溝, 構成一幅和諧的畫卷。

以前的柒樹溝, 由於村裡道路年久失修, 村民出行十分不便。 去年11月份, 駐柒樹溝扶貧書記李東正爭取扶貧專案, 成立專項小組, 並協調籌措9萬元餘元投入到道路修建中。 清理附屬物、平整路基, 在李書記的帶領下, 村民們幹勁十足。 經過3個月的時間, 今年1月份, 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建成。

“道路通暢, 出行更方便!”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稱讚。 柒樹溝地處山區, 村民用電、吃水都很困難, 為了保障村民正常生活, 李東正和村裡負責人一起開始了電網改造和水廠建設。 兩台用電設備增加到四台, 水廠從3月份建設到8月份竣工, 村部文化廣場主體完工, 一個個事例令人感慨, 村民生活發生巨大改變。

因地制宜定措施

柒樹溝213戶850口人, 產業單一, 村民種地靠天收, 扶貧工作隊成立後, 走村入戶瞭解實際情況, 因地制宜定措施, 大力發展香菇種植, 柞蠶、畜牧養殖, 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貧困戶李長髮一家七口人, 五個人無勞動能力, 收入無保障, 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建豬舍、養小豬, 在產業扶貧的幫扶下, 去年到今年, 他靠養豬增收了4000元, 今年豬舍的10頭小豬仔又給這個家庭增添了致富的希望。 柒樹溝是淺山區, 山連山, 綠色植被茂密, 適宜養蠶。 柒樹溝100余畝的林子裡, 一片繁忙景象, 貧困戶高清偉正在山坡上給蠶寶寶轉場。 柞蠶原種一場免費提供蠶種,

提供技術指導, 包收購蠶繭, 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一個週期, 3個月時間下來, 高清偉靠養蠶純利潤收入6000元。 在香菇種植園內, 貧困戶洪其文手扶著香菇菌棒喜笑顏開, 2000多棒的香菇菌棒長勢良好, 採摘後可增加2萬餘元的收入。 “香菇種植技術成熟, 我只用平時澆澆水, 簡單管理就行。 ”洪其文說。 在他的帶動下, 很多貧困戶加入到香菇種植的隊伍。

幸福生活憧憬多

柒樹溝的貧困戶大部分都是因病致貧, 新農合、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等措施解決了貧困戶看病難問題。 易地搬遷, 為貧困戶建新房, 改善了他們居住環境。 “病有所醫, 住有所居。 ”扶貧有力保障了貧困戶的生活。

貧困戶李長髮去年患病住院進行手術治療, 花費4萬多元, 對口的醫療救助報銷了大部分的費用。 “多虧了黨的扶貧政策好, 為了我們, 扶貧人員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李長髮說, 現在他的身體和精神頭很好。 李長髮是易地搬遷戶, 看著村裡幫他建的新房子, 李長髮滿臉笑容, 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高清偉家中三個孩子上學, 產業扶貧柞蠶養殖,收入有了保障,村裡又對他的家庭進行教育幫扶,孩子上小學、初中、高中每年都有補貼,解決了大問題。“現在閒時我還打零工,每月能多掙1000多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高清偉說。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幫扶工作就是要想群眾之想,急群眾之急。”從李東正的話語中,感受到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貧困戶享受政策的紅利,生活發生明顯改善,對新生活充滿信心。

記者感言:

採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了柒樹溝村在精准扶貧帶動下,村莊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觀,路面硬化乾淨了、自來水通到家裡、莊前村後種了樹,村貌和基礎設施的改觀,有力提升村民人居環境。扶貧人員從根源著手, 以專案助推,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條件,這是柒樹溝村實施脫貧摘帽“標本兼治”的重要手段。探究柒樹溝村的變化,感受到的是產業扶貧的力量,是精准扶貧的力量,是當地資源優勢與國家扶貧政策結合後產生的效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柒樹溝村從“造血”入手,實施了水、電、路、農田水利等一系列受歡迎、得實惠、見成效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讓該村每一寸貧瘠的土地煥發出嶄新的活力。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石張楠 王鴻洋

產業扶貧柞蠶養殖,收入有了保障,村裡又對他的家庭進行教育幫扶,孩子上小學、初中、高中每年都有補貼,解決了大問題。“現在閒時我還打零工,每月能多掙1000多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高清偉說。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幫扶工作就是要想群眾之想,急群眾之急。”從李東正的話語中,感受到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貧困戶享受政策的紅利,生活發生明顯改善,對新生活充滿信心。

記者感言:

採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了柒樹溝村在精准扶貧帶動下,村莊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觀,路面硬化乾淨了、自來水通到家裡、莊前村後種了樹,村貌和基礎設施的改觀,有力提升村民人居環境。扶貧人員從根源著手, 以專案助推,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條件,這是柒樹溝村實施脫貧摘帽“標本兼治”的重要手段。探究柒樹溝村的變化,感受到的是產業扶貧的力量,是精准扶貧的力量,是當地資源優勢與國家扶貧政策結合後產生的效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柒樹溝村從“造血”入手,實施了水、電、路、農田水利等一系列受歡迎、得實惠、見成效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讓該村每一寸貧瘠的土地煥發出嶄新的活力。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石張楠 王鴻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