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仿製的AK47步槍為什麼命名為“衝鋒槍”?

中國56式7.62毫米衝鋒槍

根據1955年1月11日中蘇兩國政府換文, 蘇聯向中國提供了發射1943式7.62毫米中間型槍彈的SKS45式自動裝填步槍、AK47自動步槍、LPD46式輕機槍等的圖紙、技術資料及樣槍。

20世紀50年代, 中國將蘇聯7.62毫米AK47自動步槍(автомат)譯為衝鋒槍, 定名為1956年式7.62毫米衝鋒槍。 之所以定名為衝鋒槍, 是因為解放前中國軍隊的步槍都是雜式彈倉步槍,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開始統一裝備仿製的蘇M1944(仿製定名1953式)步槍, 步槍一直只能單發, 只有衝鋒槍才連發, 新來的AK47步槍短, 能連發射擊, 適合衝鋒作戰, 故定名衝鋒槍。 起初在部隊編配是每個步兵班分3個戰鬥小組,

3名組長(班長、副班長各兼任一組)配用衝鋒槍, 用以替代原編發射手槍彈的1954式衝鋒槍, 其餘是輕機槍1挺加上半自動步槍5~7支。

蘇聯AK47自動步槍

1955年8月, 從蘇聯引進的AK47圖紙技術資料(產品圖、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範、工藝規程、工裝資料等技術檔,

一共781冊)到達黑龍江北安慶華工具廠, 次年在13位蘇聯顧問參與下, 不走樣地試製出5 050支, 1957年出廠53 400支, 以後每年依次為11 0000支、70 000支、60 000支、50 865支、175 012支、85 000支、114 000支、150 000支, 1966年出廠196 030支。 1964年5月, 中央工作會議後, 毛澤東主席說:“要準備打仗。 打仗, 還是寄希望搞步兵。 各省要自己造步槍、衝鋒槍、輕重機槍等。 ”隨後諸多省市的小三線工廠和動員生產線都參加了製造。 到1967年文化革命前共出廠1956式7.62毫米衝鋒槍1069 557支。 據《當代中國:地方軍事工業》統計, 到1986年底共生產出1956式衝鋒槍1316 878支;品質參差不齊, 當然品質最好的是中央企業的626廠(北安慶華工具廠)的。

在蘇聯國內AK47生產過程中, 1949-1951年間生產的為薄板衝壓機匣, 由於當時鉚釘技術不過關, 使用後容易鬆動。 1951-1953年間生產的機匣改成了最早的鍛造機加機匣方式,生產效率降低,

成本加大。 1953年後雖然回到了鍛造機加機匣, 但在簡化工藝上做了不少改進。 中國引進的1956式衝鋒槍等就屬於這種。 1959年改進升級為AKM時, 衝壓焊接技術提高, 又改成了衝壓機匣。

中國56式7.62毫米衝鋒槍左視

中國仿製過程中, 626廠在總工程師趙瑞之率領下, 發揮集體智慧, 進行了鍛造機匣改成沖鉚機匣的攻關, 在攻關過程中還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衝擊。 成熟的產品皆是“苦寒”來。 鍛造機匣原是將2.65千克的鍛件挖空, 機加成只有0.65千克成品機匣, 現改為沖鉚機匣, 每千支槍的鋼材消耗由原來5噸降為1.5噸, 而且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並降低了成本。 “仿中改”除機匣為關鍵“大頭”外, 從仿製開始就做了許多工作:首先在槍機、擊錘、擊針等材料上,

原來用的是適合蘇聯的25CrNiWA, 而中國缺少鎳鎢合金鋼, 626廠改用了30CrMnSiA噴丸處理;解決了擊針、擊錘黃、複進簧、抽殼鉤簧等零件的壽命短、易破斷問題;槍托、護手、握把由木件改成玻璃鋼件;準星由半包式兩側護翼, 改為全包式的護環, 護環頂端有開孔。

1957年下半年“56沖”開始下發部隊, 換掉1954式衝鋒槍。 1964年5月開始, 部隊換裝下來的1956式7.62毫米衝鋒槍(即1956式突擊步槍)舊裝備, 發到了東南沿海5省(市)民兵, 以及雲南、黑龍江、吉林、新疆、內蒙古等邊境一線民兵連。

民兵練習56衝鋒槍

中國製造的“56沖”曾出口到越南、朝鮮、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老撾、柬埔寨、斯里蘭卡、古巴、巴西等40多個國家, 其中越南和阿爾巴尼亞還援建過生產線。

淘寶店鋪“兵器知識讀者服務部”:https://bqzs.taobao.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