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上海書展 | 葉辛、馬伯庸、馮唐……這些文學大咖在談科幻小說時聊了什麼?

作為中國作家對話世界作家、中國文學對話世界文學的現象級文學活動平臺, 2017年上海書展·上海國際文學周8月15日開幕。 本屆國際文學周以科幻文學為主題開展各項活動, 葉辛、李敬澤、弗拉基米爾·博亞利諾夫、馬丁·卡帕羅斯等31位海內外作家將參加包括主論壇、詩歌之夜在內的49場文學交流活動。 本屆國際文學周主論壇主題為《地圖與疆域:科幻文學的秘境》, 參與論壇的作家們名頭都不小, 但每個人只有5分鐘發言時間。

“在上海給我帶來的無限震撼中, 其中一個就是只給我5分鐘時間在論壇上來談《地圖與疆域:科幻文學的秘境》這樣一個大的主題。

”阿根廷作家馬丁·卡帕羅斯看似幽默的開場, 逗笑了台下很多人。 儘管時間緊張, 他卻讀了一段博爾赫斯寫的短篇小說, 用以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段描寫與中國有關, “中國對我們而言, 有一種神秘性, 這種神秘是科幻文學必不可少的要素。 ”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也覺得, 用5分鐘的時間講述《科幻文學的疆域與我們生活的土地》這樣一個大題目有些難。 他認為, 儘管今天中國的科幻文學正呈現蓬勃向上的勢頭, 但要像《聊齋志異》《西遊記》那樣塑造全民族都接受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尚有距離。 “科幻要和我們生活的大地結合起來, 中國的科幻文學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

馮唐

首次受到文學周邀約的作家馮唐直言“受寵若驚”, 甚至還“鄭重其事”地第一次寫了發言稿。 馮唐認為, 科幻文學的聚焦點應該更加瞄準人類的情感、靈魂, 把眼光反觀自己。 他在發言稿裡總結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不乏幽默調侃, 夾雜著一些試圖令聽眾放鬆的市井俗語, 只是在讀稿子的時候, 看起來還是有些緊張。

科幻作家王晉康

科幻文學和傳統文學的關係也是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這也為科幻作家和非科幻作家的交流對話提供可能。 王晉康認為, “作家需要的是一手的人類生活。 今天的科幻文學就是明天的主流文學。 ”作為傳統文學作家的徐則臣預感, 科幻文學將成為現實寫作、嚴肅寫作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也許不久以後, 我將把科幻文學精神運用到我的寫作中去。 ”科幻小說家張冉認為,

不少人把科幻小說想像得過於複雜, 科幻小說沒有預言未來的任務。 “中國敘事文學很少把故事放在熟悉的環境之外, 但科幻文學把熟悉的語境放在陌生環境之中, 陌生感是最讓科幻小說的讀者著迷的。 科幻小說並不複雜, 改變一點, 讓這個解釋圓滿, 這就是科幻小說。 ”

由於發言嘉賓眾多, 論壇成為一場深夜持久戰。 “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我是倒數第二個演講者。 ”中國臺灣作家伊格言上臺時, 已經過了晚上22點, 他這樣幽默地為自己接下來的嚴肅話題開場。 “會開到十點多不是我的責任, 是前面人的, 我索性再多說一點, 讓會議持續到十點半。 ”最後一位登臺的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笑著說, 他希望, 這場持續至十點半的論壇可以成為一段佳話,讓大家記住在2017年的8月15日,有一群人在上海的黃浦江畔為科幻文學討論到深夜。“選擇科幻文學這個主題,反映到我們的文學、生活中的普遍關切。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處在這樣一個過去、現在與未來犬牙交錯的年代,也因此,科幻文學和寫作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他認為,科幻文學提醒著主流文學,對於人的整體性關切和眼光沒有死,依然有著強大的活力。“如今主流文學作家習慣于用顯微鏡觀察人和事,在細小上表現生活,但科幻文學提醒著我們,除了顯微鏡還有望遠鏡,還有對於人類命運、宏大之事的思考和關切,這不應僅是科幻文學的專屬,應該回到更廣大的文學場域中來。”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也要為人類命運共同承擔責任,這種責任也有文化和想像力的責任。“中國的科幻作家們要為人類未來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設想。”

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常規專案,今年的“詩歌之夜”將有23位受邀作家出席,他們將為廣大讀者誦讀詩歌。此外,本屆國際文學周還創新推出“直播上海文學地圖”誦讀活動,將在10個文學地標,持續朗讀10個小時,20余位國際文學周嘉賓將參與朗讀,並進行網路直播,重溫上海文學經典。據悉,閱讀計畫從上海書展現場開始,途徑上海作協、巴金故居、柯靈故居、思南文學之家、上海文藝出版社、茅盾舊居、魯迅紀念館、左聯紀念館,到當天詩歌之夜所在地結束。

責任編輯:施晨露 這場持續至十點半的論壇可以成為一段佳話,讓大家記住在2017年的8月15日,有一群人在上海的黃浦江畔為科幻文學討論到深夜。“選擇科幻文學這個主題,反映到我們的文學、生活中的普遍關切。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處在這樣一個過去、現在與未來犬牙交錯的年代,也因此,科幻文學和寫作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他認為,科幻文學提醒著主流文學,對於人的整體性關切和眼光沒有死,依然有著強大的活力。“如今主流文學作家習慣于用顯微鏡觀察人和事,在細小上表現生活,但科幻文學提醒著我們,除了顯微鏡還有望遠鏡,還有對於人類命運、宏大之事的思考和關切,這不應僅是科幻文學的專屬,應該回到更廣大的文學場域中來。”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也要為人類命運共同承擔責任,這種責任也有文化和想像力的責任。“中國的科幻作家們要為人類未來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設想。”

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常規專案,今年的“詩歌之夜”將有23位受邀作家出席,他們將為廣大讀者誦讀詩歌。此外,本屆國際文學周還創新推出“直播上海文學地圖”誦讀活動,將在10個文學地標,持續朗讀10個小時,20余位國際文學周嘉賓將參與朗讀,並進行網路直播,重溫上海文學經典。據悉,閱讀計畫從上海書展現場開始,途徑上海作協、巴金故居、柯靈故居、思南文學之家、上海文藝出版社、茅盾舊居、魯迅紀念館、左聯紀念館,到當天詩歌之夜所在地結束。

責任編輯:施晨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