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達州磐石鎮如何守護青山綠水:戶戶配有垃圾桶雨汙管網地下走

達州磐石鎮場壩新村生活垃圾收集點。

四川省東部, 達州市通川區磐石鎮, 有一個叫場壩新村的地方, 這個小山村被青山綠水環抱,

常年瓜果飄香, 四季風光宜人。 每到週末和節假日, 數以萬計的遊客, 就會自發地從達州主城區和周邊城市湧來, 享受現代都市農業帶來的生態綠色體驗。

堅持綠色發展, 踐行生態理念, 是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基本要求。 傳統農業發展難免污染環境, 遊客湧入會增加生態環境的負擔, 場壩新村是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的?日前, 記者跟隨達州市環保督察組一起, 對當地的探索創新和成功經驗進行了探訪。

垃圾入桶

環境保護公示牌進村上牆

杜俊聲, 磐石鎮場壩新村8組村民, 已年過七旬, 卻始終不願意到達州主城區養老。 “我們村裡的環境好, 空氣的負氧離子很高, 比在城裡生活安逸多了。 ”杜俊聲告訴記者, 他原本有進城養老的打算,

但自從2013年從“杜家溝”老家搬遷到場壩新村後, 他便愛上了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再也不願離開。

“以前, 我們的生活垃圾都丟在院壩邊, 垃圾腐爛後很容易招蚊子、蒼蠅。 現在不同了, 大家都養成了垃圾入桶的好習慣, 環境變好了以後, 蒼蠅蚊子也很少了。 ”杜俊聲介紹, 他們的生活垃圾, 每天都有區環衛所的專業清運隊伍前來收集、轉運, 這些費用由當地政府買單, 村民因此可享受到“跟城裡人一樣的待遇”。

磐石鎮場壩新村, 是達州市最早一批試點農村垃圾集中收集、清運和處理的村社, 如今的運營模式已比較成熟。 記者走訪發現, 該村每家每戶都配備有垃圾桶, 小型垃圾池、垃圾收集站、垃圾轉運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該村的生活垃圾, 被集中到場鎮上以後, 會統一運送到復興垃圾發電廠, 作為焚燒發電的原料。

在場壩新村, 部分民房的外牆上, 張貼有“磐石鎮場壩村環境保護公示牌”, 上面不僅公佈了舉報電話, 還將環保責任人和受理舉報範圍公佈出來, 一目了然。

雨汙分流

可日均處理污水120立方米

傳統農村居家, 做飯、洗衣、洗碗的污水, 通常會直接傾倒, 剩菜剩飯則會交給家養的畜禽“解決”。 場壩新村發展的是現代都市農業種植業, 村民們基本不養殖畜禽, 但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農家樂, 他們產生的生活污水, 是如何處理的?

“我們廚房和衛生間裡, 都安裝了下水道, 這些下水道直接通到了村裡的汙水處理池。 ”場壩新村8組村民杜俱江介紹,

場壩新村不僅是都市農業體驗區, 還是通川區正在著力打造的鄉村旅遊區, 在規劃建設上別出心裁, “汙水處理池深藏在地下, 上方的地表全部栽種了花草, 一般人根本發現不了”。

“場壩新村在規劃建設之初, 就充分考慮到了汙水處理等問題。 ”磐石鎮黨委副書記杜傳亮告訴記者, 該村採取的是連片污水治理辦法, 村內隱藏了多個化糞池、汙水處理四級沉澱池, 另外還有兩套厭氧發酵一體化汙水處理池, 日均汙水處理能力達到120立方米。

“全村的汙水處理不僅實現了汙雨分流, 還採用了現代化的生物降解技術。 ”杜傳亮告訴記者, 按照通川區住建局、環保局、旅遊局等相關部門的要求, 場壩新村不僅在地下鋪設了雨汙幹管,

還將每家每戶的下水管道與幹管連通, 構建起齊全的地下管網。 另外, 家廁及公廁的污水, 經技術處理後, 也全部變成了農業區的生態有機肥。

保護水域

污染源頭企業被重點監管

磐石鎮有明月江貫穿全境, 明月江在該鎮境內的上游河段, 是當地政府設立的飲用水源保護區。 近年來, 該鎮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 不少涉旅企業在明月江兩岸落戶, 這些企業對明月江的污染問題逐漸凸顯, 他們因此成了當地政府重點監管的對象。 被當地村民投訴較多的, 就是“月湖歡樂穀”污水直排問題。

“我們正在打造水上遊樂項目, 環保被我們放在首位。 我們早已意識到, 如果水質不好, 哪個還會來玩?”月湖歡樂穀的投資企業辦公室主任吉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他們的汙水處理的確還存在問題,這是企業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留下的歷史欠帳,不過他們已開始整改。

“污水的來源,主要是餐飲廢水和廁所垃圾,另外還有畜禽養殖產生的污水。”吉松告訴記者,為解決這些污水直排明月江的問題,公司已計畫引進兩套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並建設專門的汙水處理設施。這項工作完成後,排放到明月江的污水斷面水質,可以達到國家二類水質標準,該項目預計10月初建成投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曾業攝影報導

他們的汙水處理的確還存在問題,這是企業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留下的歷史欠帳,不過他們已開始整改。

“污水的來源,主要是餐飲廢水和廁所垃圾,另外還有畜禽養殖產生的污水。”吉松告訴記者,為解決這些污水直排明月江的問題,公司已計畫引進兩套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並建設專門的汙水處理設施。這項工作完成後,排放到明月江的污水斷面水質,可以達到國家二類水質標準,該項目預計10月初建成投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曾業攝影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