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在三陽大峽谷聽雨,如詩如歌、如泣如訴

明知三天陣雨, 也擋不住心中這份執念——露營!於是, 如期前往“三陽大峽谷”。 我們五車15人, 拖家帶口、拖娃帶崽, 對大自然的親近已經是我們週末休閒的重要組成。

三陽溪, 就是與秀山雲隘相連, 貴州松桃的一個村;長期以來, 由於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而貧窮落後, 曉得的人都不多, 去的人就更少。

秀山三陽溪交界處

曾經有個說法是“雲隘三陽溪, 包穀豆豆嗑(吃), 紅苕下顆米, 還說紅苕下得稀!”,

由此可見當年的窮困之一斑;至於“三陽大峽谷”, 對於很多秀山人來講, 更是聞所未聞。

自梅雲路拓寬硬化、中溪隧道打通後, 去雲隘方便了, 去三陽的也多了, 我們也有了走進“三陽大峽谷”的機會。

我們的行程在於發現, 在於去走從來沒走過的地方;關於三陽大峽谷, 我們只是聽到點譜譜, 只曉得大致方向, 並不曉得具體位置。

我們過了雲隘, 翻過埡口, 就進入貴州地界;一個陡坡下去, 眼前凸顯奇峰異石, 山峰上還有個偌大的豁口, 一個巨大的天生橋就在遠山頂上。

我想, 這大約就是三陽大峽谷了吧。 一條街道坐落山底, 以前是松桃縣三陽鄉的所在, 撤區並鄉後, 改成三陽村了。

我們下得山來, 準備在河壩露營, 由於天干, 可床已經乾涸,終於沒停得下來。

於是我們繼續向前,去尋涼爽而空氣清新,水清又清澈見底的所在。

走進叫“桐梓坪村”的地界,眼看山雨欲來,我們就拐進了一條毛坯路,來到一個叫革提的吳家院子。此時,雨就來了!

寨子臨河,很小,一條小溪從後山的森林中流出,溪水清清、哈杠魚(當地人這樣叫)歡跳;溪上一座小橋,橋上橋下鵝鴨聲聲,好一副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景。

我們誤打誤撞來到了三陽大峽谷的核心區域!——這個梵淨山北麓風景區。

雨中的我們,立馬成了大山的孤兒,落荒狀自不必說了;一個老漢,拖著不靈便的腿腳走出來,招呼我們這些陌生的不速之客進他屋裡去坐。

我們也客氣不得謙讓不得,就落腳他家了。

老漢年紀大不了我們好多,65歲,卻很滄桑,他叫吳勝強,一位很厚道的山裡漢子。雨一直下,沒停下來,帳篷是搭不成了,只有住他們家——連同他兄弟吳恩慈家。

兩棟樓房,墊子拿出來打地鋪,睡幾十人沒問題。

龍門陣一擺起,才曉得他兄弟妹和我一樣姓,就認了這門親戚;又特別照顧我睡他家樓上的客鋪,一個人,聽著屋外滂沱的雨聲,才有了本帖的題目——聽了一夜的雨!

一夜的雨聲伴我一夜的感悟,對於三陽大峽谷的山水美景來講,可謂如詩如歌;對於我們落腳的主人及其當地人的生活際遇,又何嘗不是如泣如訴?

三陽大峽谷,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養在深閨人未識,方圓幾十裡奇峰異石,那麼的原生態、那麼的野趣橫生。

有識之士已經有了想法,松桃也打出了“三陽大峽谷”的廣告詞,野游尚可、觀光還沒成型。

如果在我們停留的河段以下,築堤攔湖,水峰相連,這裡還真是一個不錯的景點。

據說,已經有了規劃,已經好多年了,這個革提吳家院子已經不准再建房,但似乎不見動靜,哪年月呢;由於下游修建了水庫和電站,這幾年來,河床不斷抬高,村民們不無憂心地說:過不了十年,寨子可能就成河灘了。

我們去的時候,河水不大,河灘裸露;下了一夜雨,漲水了,河灘淹沒了,波濤洶湧。

我們落腳的地方原來是所學校,後來撤了;這些學生每天不得不往返10來公路去三陽街上讀,很多家庭不得不去縣城租房、買房為孩子們上學。

我們的房東吳勝強的遭遇最典型,他為了兩個孫子上學,就先到縣城租房,後修房,不幸的是,三年前兒子遇車禍去世了,老來喪子的傷痛,這烙印已深深地刻在了老人的臉上。

幾年前,老人的膝關節上長個疙瘩起來,花了5萬元去銅仁大醫院治療,連是啥病都沒搞清楚,就告訴他再交5萬,把腳鋸掉,老人不幹了,扭頭就走了,這個坑啊,跳不下去了!老人說起就掉淚。

和村民們接觸,他們的故事,像這雨、像這溪流,如泣如訴,常年不息;他們對未來又有很多的期盼,支撐著他們在這條祖祖輩輩前行的土路上繼續前行,他們的希望也是常年不息。

關於三陽大峽谷的風景,此處文字就不多加描繪了,有圖有真相,由網站超版“為你服務”和我共同拍攝。

這趟行程用六個字來形容:驚喜、逃離、後怕。

——走進這裡,山川翠綠、風景如畫,那是一個“驚喜”;一夜的大雨,一早起來河水暴漲,就想趕緊“逃離”,所以吃了早飯,急匆匆就走了;回到家,查看新聞——松桃被暴雨襲擊,多處被淹,所以“後怕”。好在我們的驛站地勢較高,植被厚實,所以沒感覺到洪水來襲的驚恐。

圖文:秀山百姓網

可床已經乾涸,終於沒停得下來。

於是我們繼續向前,去尋涼爽而空氣清新,水清又清澈見底的所在。

走進叫“桐梓坪村”的地界,眼看山雨欲來,我們就拐進了一條毛坯路,來到一個叫革提的吳家院子。此時,雨就來了!

寨子臨河,很小,一條小溪從後山的森林中流出,溪水清清、哈杠魚(當地人這樣叫)歡跳;溪上一座小橋,橋上橋下鵝鴨聲聲,好一副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景。

我們誤打誤撞來到了三陽大峽谷的核心區域!——這個梵淨山北麓風景區。

雨中的我們,立馬成了大山的孤兒,落荒狀自不必說了;一個老漢,拖著不靈便的腿腳走出來,招呼我們這些陌生的不速之客進他屋裡去坐。

我們也客氣不得謙讓不得,就落腳他家了。

老漢年紀大不了我們好多,65歲,卻很滄桑,他叫吳勝強,一位很厚道的山裡漢子。雨一直下,沒停下來,帳篷是搭不成了,只有住他們家——連同他兄弟吳恩慈家。

兩棟樓房,墊子拿出來打地鋪,睡幾十人沒問題。

龍門陣一擺起,才曉得他兄弟妹和我一樣姓,就認了這門親戚;又特別照顧我睡他家樓上的客鋪,一個人,聽著屋外滂沱的雨聲,才有了本帖的題目——聽了一夜的雨!

一夜的雨聲伴我一夜的感悟,對於三陽大峽谷的山水美景來講,可謂如詩如歌;對於我們落腳的主人及其當地人的生活際遇,又何嘗不是如泣如訴?

三陽大峽谷,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養在深閨人未識,方圓幾十裡奇峰異石,那麼的原生態、那麼的野趣橫生。

有識之士已經有了想法,松桃也打出了“三陽大峽谷”的廣告詞,野游尚可、觀光還沒成型。

如果在我們停留的河段以下,築堤攔湖,水峰相連,這裡還真是一個不錯的景點。

據說,已經有了規劃,已經好多年了,這個革提吳家院子已經不准再建房,但似乎不見動靜,哪年月呢;由於下游修建了水庫和電站,這幾年來,河床不斷抬高,村民們不無憂心地說:過不了十年,寨子可能就成河灘了。

我們去的時候,河水不大,河灘裸露;下了一夜雨,漲水了,河灘淹沒了,波濤洶湧。

我們落腳的地方原來是所學校,後來撤了;這些學生每天不得不往返10來公路去三陽街上讀,很多家庭不得不去縣城租房、買房為孩子們上學。

我們的房東吳勝強的遭遇最典型,他為了兩個孫子上學,就先到縣城租房,後修房,不幸的是,三年前兒子遇車禍去世了,老來喪子的傷痛,這烙印已深深地刻在了老人的臉上。

幾年前,老人的膝關節上長個疙瘩起來,花了5萬元去銅仁大醫院治療,連是啥病都沒搞清楚,就告訴他再交5萬,把腳鋸掉,老人不幹了,扭頭就走了,這個坑啊,跳不下去了!老人說起就掉淚。

和村民們接觸,他們的故事,像這雨、像這溪流,如泣如訴,常年不息;他們對未來又有很多的期盼,支撐著他們在這條祖祖輩輩前行的土路上繼續前行,他們的希望也是常年不息。

關於三陽大峽谷的風景,此處文字就不多加描繪了,有圖有真相,由網站超版“為你服務”和我共同拍攝。

這趟行程用六個字來形容:驚喜、逃離、後怕。

——走進這裡,山川翠綠、風景如畫,那是一個“驚喜”;一夜的大雨,一早起來河水暴漲,就想趕緊“逃離”,所以吃了早飯,急匆匆就走了;回到家,查看新聞——松桃被暴雨襲擊,多處被淹,所以“後怕”。好在我們的驛站地勢較高,植被厚實,所以沒感覺到洪水來襲的驚恐。

圖文:秀山百姓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