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追憶上海民警王向前:為救跳樓者犧牲,曾救下差點高墜的孩子

王向前(右)和同事生前執勤照片。 浦東公安提供

“老王走了”。

2017年8月15日15時55分, 主治醫生宣佈上海民警王向前因傷重不治, 歷經23天全力搶救,

他最終沒能醒來, 離開了他熱愛的崗位。

這一年是他從警的第30個年頭, 這身制服他穿了大半輩子。

為保護討薪人犧牲

2017年7月24日, 上海極端高溫天已持續10餘日。

時至正午, 烈日當空。 12時20分許, 王向前接到電話:某主題餐廳的討薪員工又開始鬧了。 該事件一開始就是王向前跟進的, 大家有事都直接給他打電話。

王向前是上海浦東公安分局世博園區公安處一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 各家商戶遇到問題願意找他, 工作人員碰到困難也喜歡找他。

這家主題餐廳因為資金鏈斷裂, 拖欠員工工資三個月, 約計人民幣15萬元。

7月13日, 十餘名餐廳員工聚集討薪, 在餐廳窗上貼標語, 情緒激動。 王向前第一時間到場, 協調餐廳老闆與員工們溝通,

促使老闆當眾承諾最遲7月23日付清所拖欠的工資。 此後, 王向前一直關注事件的後續進展;雙休日休息時間, 他還通過電話與雙方聯繫, 跟蹤情況。

7月24日上午, 當得知餐廳無法按時付清工資、討薪員工可能再有過激舉動後, 他從一起盜竊案的現場看完監控後立即趕到餐廳, 教育討薪員工依法維權、理性維權。 在得到肯定答覆後, 他才返回單位, 草草吃了午飯, 還沒來得及休息便接到了電話。 身邊忙碌了一上午的同事剛開始休息, 王向前沒有猶豫, 也不想再麻煩其他同事, 一個人拿起裝備就往外走。

他趕到時, 現場已經有6名討薪員工爬上餐廳樓頂張貼橫幅。 王向前知道, 世博軸有承重限制, 位於軸上的餐廳, 房頂只有一層壓型鋼板、一層保溫棉,

人上去會晃, 若人站不穩、若鋼板變形後果都不堪設想。

他大聲告知討薪員工房頂有危險, 下來好好談。 討薪員工們情緒激動, 顧不上他的提醒。 此時下麵不知誰又喊了一聲:“不給錢, 就跳樓!”房頂立即有人隨聲附和。

這樣下去, 隨時可能鬧出人命。

當時, 王向前面前只有一把簡易梯子靠在牆邊, 有8名討薪者自己也害怕、不敢上去。 50歲的王向前沒有猶豫, 他想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地解除險情。 5米的距離, 他幾步爬了上去, 馬上到頂了, 突然一節用來借力的看板格柵鬆動、猝然脫落, 他整個人摔了下去、後腦著地。

這一摔, 他再也沒能醒來。

8月15日15時55分, 主治醫生宣佈王向前因傷重不治, 歷經23天全力搶救, 民警王向前最終沒能醒來,

離開了他熱愛的崗位。

得知王向前去世的消息後, 討薪的員工十分愧疚。 “王警官一直都關注著我們的討薪進展, 我們沒想到會連累他。 ”討薪員工小李說。

得知王向前犧牲後, 討薪員工十分愧疚。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楊帆 圖

目前,

浦東分區工會已經介入, 為欠薪職工提供法律援助, 將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他總願意去幫助別人”

“老王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尊重生命。 ”民警潘錚紅著眼回憶起了自己的老同事、老搭檔。

潘錚說, 以前他們辦公室總會在進門的椅子上放一箱礦泉水和遮陽傘, 開始他以為是單位裡給部門配的。 後來他才知道, 這是王向前自己拿來的, 每次處理治安事件, 他都會給當事人拿上水, 溫度高了或者下大雨他還會帶上傘, “他牽掛每一個身邊人, 他尊重每一個生命。 ”

他回憶說, 一次出警, 現場有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不願意走, “當時是盛夏, 37℃的高溫, 我們年輕人都受不了, 老王二話沒說從辦公室拿來了傘和水。 ”

潘錚記得, 當時老太對王向前說, “小夥子啊,這事和你沒啥關係,你別管我了。”王向前說:“你的安全就是我的責任。”最後王向前為老太撐了一個多小時的傘,直到事情解決。

“他很愛護後輩,從來不計較評獎評優的事情。”民警姜經緯也是王向前的同事。

姜經緯說,王向前兩次主動放棄“年度優秀公務員”評選讓他印象深刻,“他覺得這些對後輩的事業有更大幫助,連續兩年都沒要,直到第三年,同事們都看不下去了,領導找他談話之後,他才接受這份榮譽。”

王向前的辦公桌。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楊帆 圖

王向前的筆記本。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楊帆 圖

作為老搭檔,潘錚對王向前“愛護年輕人”有更深的體會。

2015年,浦東公安分局舉辦“優秀拍檔”評選,“其實這個獎項對我的幫助更大,因為我更年輕嘛,但是老王其實做了更多工作,寫稿子啊,排練啊,他都主動幫我分擔了很多。”

毛鳳珠和王向前1987年同年入警,認識整整三十年了。

“我比他早幾個月,每次見面都喊我‘毛姐’。”毛鳳珠說,出事當天中午,他們還在辦公室走廊打了招呼,“事發那天他覺得天太熱,沒叫同事,走之前他自己說了句‘我先去看看’。”

在毛鳳珠心裡,王向前的形象從來沒變過,“他總願意去幫助別人”。

最靠得住的“保長”

2017年,正好是王向前從警的第30個年頭,這身制服他穿了大半輩子。

王向前在上鋼的時候得了昵稱叫“保長”,同事們這樣叫他,老百姓也這樣叫他,這個昵稱一直用到現在。

叫他“保長”是說他鎮得住、蹚得牢。

1980年代的上鋼二村號稱“三多”:低收入人群多,流氓多,糾紛多。王向前主動請纓做這裡的社區民警,一家家地跑;對“問題人物”牢牢盯緊;誰家遇到困難不遺餘力施援手;有糾紛打架,他不偏不倚、以理服人,讓“三多”社區變成了平安社區。

關於王向前,浦東艾南居委會主任徐路芳仍然記得13年前的一起事件。

2004年,徐路芳所在的艾南居委會有居民報案,稱看到一個小孩在高層窗臺上哭鬧,有墜落危險。

徐路芳到達現場後發現,該戶人家外出買菜,家中無人,臨走前把孩子鎖在房間裡,因為時間比較久,所以孩子伸出窗臺外呼喊家人,當時小孩的半個身子已經在半空中,情況非常緊急。

王向前是值班民警,接到報案後他第一時間組織附近居民在樓下鋪好毛毯和帳篷作為緩衝,同時聯繫了一位鎖匠。

“我記得特別清楚,他囑咐鎖匠‘千萬要小聲點,不要驚到孩子’。”徐路芳說,門一打開他就沖上去把孩子抱回來了。

警組裡,王向前是主心骨;值班室,他被稱作“定海神針”,有時整個值班組忙得只剩下他一個人“撐門面”,大家一樣放心,知道他一定“撐得住”。

王向前是第一批被抽調到世博園區工作的警長;2008年3月,世博園還是工地的時候,他就來了。從初建,到建成,到世博會開幕、運作,600餘個日日夜夜,他和戰友們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世博會客流量不斷創下新紀錄,單日最大客流甚至突破百萬,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求助、糾紛、扒竊……每一件都必須見底,那時候王向前是值班長。

王向前生前執勤照片。浦東公安提供

“小夥子啊,這事和你沒啥關係,你別管我了。”王向前說:“你的安全就是我的責任。”最後王向前為老太撐了一個多小時的傘,直到事情解決。

“他很愛護後輩,從來不計較評獎評優的事情。”民警姜經緯也是王向前的同事。

姜經緯說,王向前兩次主動放棄“年度優秀公務員”評選讓他印象深刻,“他覺得這些對後輩的事業有更大幫助,連續兩年都沒要,直到第三年,同事們都看不下去了,領導找他談話之後,他才接受這份榮譽。”

王向前的辦公桌。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楊帆 圖

王向前的筆記本。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楊帆 圖

作為老搭檔,潘錚對王向前“愛護年輕人”有更深的體會。

2015年,浦東公安分局舉辦“優秀拍檔”評選,“其實這個獎項對我的幫助更大,因為我更年輕嘛,但是老王其實做了更多工作,寫稿子啊,排練啊,他都主動幫我分擔了很多。”

毛鳳珠和王向前1987年同年入警,認識整整三十年了。

“我比他早幾個月,每次見面都喊我‘毛姐’。”毛鳳珠說,出事當天中午,他們還在辦公室走廊打了招呼,“事發那天他覺得天太熱,沒叫同事,走之前他自己說了句‘我先去看看’。”

在毛鳳珠心裡,王向前的形象從來沒變過,“他總願意去幫助別人”。

最靠得住的“保長”

2017年,正好是王向前從警的第30個年頭,這身制服他穿了大半輩子。

王向前在上鋼的時候得了昵稱叫“保長”,同事們這樣叫他,老百姓也這樣叫他,這個昵稱一直用到現在。

叫他“保長”是說他鎮得住、蹚得牢。

1980年代的上鋼二村號稱“三多”:低收入人群多,流氓多,糾紛多。王向前主動請纓做這裡的社區民警,一家家地跑;對“問題人物”牢牢盯緊;誰家遇到困難不遺餘力施援手;有糾紛打架,他不偏不倚、以理服人,讓“三多”社區變成了平安社區。

關於王向前,浦東艾南居委會主任徐路芳仍然記得13年前的一起事件。

2004年,徐路芳所在的艾南居委會有居民報案,稱看到一個小孩在高層窗臺上哭鬧,有墜落危險。

徐路芳到達現場後發現,該戶人家外出買菜,家中無人,臨走前把孩子鎖在房間裡,因為時間比較久,所以孩子伸出窗臺外呼喊家人,當時小孩的半個身子已經在半空中,情況非常緊急。

王向前是值班民警,接到報案後他第一時間組織附近居民在樓下鋪好毛毯和帳篷作為緩衝,同時聯繫了一位鎖匠。

“我記得特別清楚,他囑咐鎖匠‘千萬要小聲點,不要驚到孩子’。”徐路芳說,門一打開他就沖上去把孩子抱回來了。

警組裡,王向前是主心骨;值班室,他被稱作“定海神針”,有時整個值班組忙得只剩下他一個人“撐門面”,大家一樣放心,知道他一定“撐得住”。

王向前是第一批被抽調到世博園區工作的警長;2008年3月,世博園還是工地的時候,他就來了。從初建,到建成,到世博會開幕、運作,600餘個日日夜夜,他和戰友們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世博會客流量不斷創下新紀錄,單日最大客流甚至突破百萬,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求助、糾紛、扒竊……每一件都必須見底,那時候王向前是值班長。

王向前生前執勤照片。浦東公安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