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奈及利亞博士Michael Ehizuelen:《戰狼2》不是真實的非洲

外人想像的非洲不是真實的非洲

以前我以為中國人都是會飛的, 為什麼?因為在非洲, 我們都看中國電影, 在中國電影裡面, 中國人都是能上天入地。 所以, 我來之前有這個想法。 下飛機之後, 我看到每個中國人都會問他們你怎麼不飛?我來中國已經八年了, 我還是沒有見到一個能飛的中國人, 但是我都很感謝他們, 感謝所有中國人的熱情好客。

同樣, 外界對非洲也有這種錯覺。 他們去非洲一個展覽會, 去之前他們覺得非洲人都是騎大象去上學的。 去了之後他們嚇一跳, 說你們怎麼也會塞車, 而不是塞大象?你們為什麼沒有穿獸皮上班?很多人對非洲的印象還是沉浸在貧困的想法中。

所以, 我們的想法取決於我們的觀感, 觀感決定了我們的信念。 我們要改變這種看法。 從外部看非洲和內部看非洲是不一樣的觀感, 我們看到的非洲都是出現在媒體雜誌首頁, 都是負面的報導。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 非洲也在變。

2000年的《經濟學人》雜誌有一期封面叫《沒有希望的大陸》, 但是2011年的這本雜誌, 封面改成了《崛起的非洲》。 從這兩個封面看到什麼區別?我們要知道非洲確實在不斷的崛起, 我們要理解非洲的歷史並不是貧困的歷史, 而是貧困干擾了非洲的歷史進程。 非洲不是天生就是一個貧窮的大陸, 貧窮也不是非洲的命運,

只是貧窮干擾了我們的發展進程而已。

當你真的到了非洲, 你會看到另外一個非洲。 你在外面是看不清的, 只有身處其中才能理解。 中國也是一樣, 大部分中國外交官被派駐非洲之前, 去之前他們都會擔心, 但去了就會愛上非洲, 走的時候會深深懷念非洲。 這才是我想講的非洲。 真正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非洲, 才能真正幫助我們, 真正幫助非洲去改變。

非洲需要中國的脫貧經驗

20多年來, 中國一直對抗貧困, 中國當時的貧困狀況和當時非洲的馬拉威差不多。 我們都知道, 中國經濟在2014年前都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人均GDP增長幾乎49倍。 有7億人脫貧,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可以為7億人脫貧, 從1978年的97%的貧困率, 到2015年的5.7%, 為什麼中國人能有這麼傑出的成就,

但非洲仍然深陷貧困的陷阱?今天, 非洲依然有4億人還陷在貧窮的大海中, 為什麼非洲這麼窮?非洲的資源如此豐富, 為什麼這麼窮?美國前副總統拜登說過這麼一句話, 非洲國家沒有理由不成為世界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 如果沒有理由不繁榮, 為什麼還這麼窮?

我們往往把非洲看成一個疾病的地方, 戰亂的地方, 非洲是一個衝突的地方, 而不把非洲看成一個投資的大陸, 我們一直覺得非洲需要憐憫、需要施捨, 我們看非洲總是想到世界的援助而不是投資, 我們應該進行投資, 給他創造就業創造財富, 來讓它脫離貧困。

美國國會上有一條法律, 美國國際援助署不能讓國家援助進行工廠建造,

中國採取一個不同的模式, 叫對口支援。 中國國內的富裕省份對口支援貧困的省份, 這就是中國的模式。 每個中國人都朝著共同繁榮的目標努力, 同樣的系統也納入到中非合作的框架中。

中國的對非援助也引入了這個系統。 重慶對口支援坦尚尼亞, 湖北對口支援莫三比克, 這有什麼意義?它的意義就是形成了一個集群的基礎, 集群就是一群公司, 可以定點支援某一個國家, 我們要知道私人行業來到非洲不是來施捨的, 他們來非洲是做生意的, 所以他們要實現發展的目標, 他們來正是迎合了非洲的需求。

非洲需要什麼, 我們不是要施捨, 而是要你手把手教我們如何發展。 非洲的減貧不能通過慈善來實現,

非洲的減貧要通過分享來實現, Charity是慈善, Sharity是知識分享的慈善。 我們總覺得非洲是貧困的大陸, 有很多公司到了非洲地區, 他們看到非洲有很多兒童受困, 出於憐憫心他們就從公司賬上支了一百萬美元給了非洲某國的部長, 部長說:“不要給我魚, 我要你告訴方法。 ”

非洲的貧困並非因為缺錢

所以, 我再次提出貧窮不是因為缺欠, 貧窮是因為沒有知識, 貧窮不是因為沒有錢, 而是因為不具備知識, 我舉三個例子說明我這個觀點。

生鐵。 非洲生產各種生鐵產品。 一百美元的生鐵, 到了非洲鐵廠, 鑄造成鐵皮就是400美元, 到了歐洲能生產出500萬美元的產品, 同樣的生鐵, 為什麼生產出有不同價值的不同產品, 為什麼一百美元的生鐵, 到歐洲能生產出五萬倍的產出,因為知識的力量。

2500萬美元的銅礦賣掉了,三個月之後接手的公司用7500萬美元賣掉了,這個公司知道怎麼樣管理銅礦。尚比亞政府本身可以賺這麼大一筆錢,但讓其他公司拿走了。尚比亞政府只拿到2500萬美元,而且這2500萬美元還不是一次支付的,是這個銅礦被公司賣掉之後才收到錢的。金錢完全不是消除貧困最重要的一環,知識才是消除貧困最重要的問題。要幫助非洲,不是把錢拿來,而是幫助非洲如何創造財富和創造價值,這樣才能把一百美元的生鐵變成五百萬美元的產品。

可哥粉都是從非洲生產的,但非洲很多超市比比皆是的巧克力產品,都是英國進口的巧克力。發達國家的知識能讓他們把很大一部分拿走,只有很小一部分留給非洲。這些非洲國家把咖啡豆賣給發達國家,一公斤也只賣0.45美元,而這些人買了以後,又以8美元一公斤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非洲把巧克力進口,卻把可哥粉出口。

非洲有83%加工食物,優酪乳、乳酪都是進口的。預計到2020年我們要花1.4萬億美元進口食物。在非洲,我們沒有能力生產自己的產品,人們給非洲起了一個新名字——乞討的億萬富翁。我們有太多資源,我們有很多錢,但不知道怎麼用錢,我們在浪費資源,我們非洲沒有知識資源,我們的可哥豆,我們的生鐵,還是會從其他國家生產,然後再進口到非洲。怎麼把這個大洲的自然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這次分享非常重要,重要性也得到世界銀行的首肯、1998年世界銀行的報告也寫了這一點,韓國和迦納一開始國民生產總值差不多一樣,而過了30年,韓國生產的規模是迦納的6倍之多,他們生產中充分發揮了知識的作用。聯合國非洲經濟研究組織也講到這一點,在非洲經濟發展中,知識貢獻率只有區區的5%,每年只能帶來500萬的工作。

現在有這麼多跨國公司,他們對非洲好像充滿愛心。既然你們有良好的意願,你們就應該把經驗分享給非洲。消費貧困就要採用分享式共用式的方案。我們用創新的方式開展合作才能加快知識的分享。

知識資本這些更重要,你以為給非洲人更高的工資就能消除貧困。但這並沒有意義,就算你給我們很高的工資,我們最終就是把錢用在自己身上,並沒有新的創新,我們要知識,通過新的技術,產生新的產品,最終不僅僅是對財富進行重新的分配,而且我們能控制和創造出新的財富。非洲貧困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知識。

非洲的人口紅利要給GDP帶來貢獻

我們必須要關注這一點,為什麼?根據非洲發展銀行2014年的一個報告,到了2060年,非洲人口將達到25億,這是非常大的人口紅利,這個人口紅利要麼會促進國家發展,要麼會把這個經濟體拉向毀滅。中國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人口紅利給人均GDP帶來26%的貢獻力,這就是發展。在非洲情況就不一樣,非洲如果要實現這種發展,要做到這一點才行。

現在非洲有70%的人口在35歲以下,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進行能力建設,能夠給他們提供更多工作,要像鼓勵中國的雙創一樣鼓勵他們創造工作而不是求別人給他工作。我們希望中國能給非洲分享知識,讓非洲人有能力分享工作。習近平主席做出承諾要支持非洲脫貧,中國在這方面開展了很多工作。

知識就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有知識經濟發展才有活力。習近平主席是這麼說的,如果大河有水,小河也會有水。小河有水也會彙聚到一起,確保大河有源源不斷的水源。

為了確保沒有人落在後面,我們通過分享的方式把知識和技術分享給貧困,中國要把經驗拿出來給非洲的好夥伴才行,如果能這樣做,我們能實現2063的議程,不僅實現非洲的未來,更是實現世界的未來,我們能消除貧困。(Michael Ehizuelen博士系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研究員)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IPP評論”微信公眾號,IPP評論(IPP-REVIEW)是鄭永年教授領導的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到歐洲能生產出五萬倍的產出,因為知識的力量。

2500萬美元的銅礦賣掉了,三個月之後接手的公司用7500萬美元賣掉了,這個公司知道怎麼樣管理銅礦。尚比亞政府本身可以賺這麼大一筆錢,但讓其他公司拿走了。尚比亞政府只拿到2500萬美元,而且這2500萬美元還不是一次支付的,是這個銅礦被公司賣掉之後才收到錢的。金錢完全不是消除貧困最重要的一環,知識才是消除貧困最重要的問題。要幫助非洲,不是把錢拿來,而是幫助非洲如何創造財富和創造價值,這樣才能把一百美元的生鐵變成五百萬美元的產品。

可哥粉都是從非洲生產的,但非洲很多超市比比皆是的巧克力產品,都是英國進口的巧克力。發達國家的知識能讓他們把很大一部分拿走,只有很小一部分留給非洲。這些非洲國家把咖啡豆賣給發達國家,一公斤也只賣0.45美元,而這些人買了以後,又以8美元一公斤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非洲把巧克力進口,卻把可哥粉出口。

非洲有83%加工食物,優酪乳、乳酪都是進口的。預計到2020年我們要花1.4萬億美元進口食物。在非洲,我們沒有能力生產自己的產品,人們給非洲起了一個新名字——乞討的億萬富翁。我們有太多資源,我們有很多錢,但不知道怎麼用錢,我們在浪費資源,我們非洲沒有知識資源,我們的可哥豆,我們的生鐵,還是會從其他國家生產,然後再進口到非洲。怎麼把這個大洲的自然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這次分享非常重要,重要性也得到世界銀行的首肯、1998年世界銀行的報告也寫了這一點,韓國和迦納一開始國民生產總值差不多一樣,而過了30年,韓國生產的規模是迦納的6倍之多,他們生產中充分發揮了知識的作用。聯合國非洲經濟研究組織也講到這一點,在非洲經濟發展中,知識貢獻率只有區區的5%,每年只能帶來500萬的工作。

現在有這麼多跨國公司,他們對非洲好像充滿愛心。既然你們有良好的意願,你們就應該把經驗分享給非洲。消費貧困就要採用分享式共用式的方案。我們用創新的方式開展合作才能加快知識的分享。

知識資本這些更重要,你以為給非洲人更高的工資就能消除貧困。但這並沒有意義,就算你給我們很高的工資,我們最終就是把錢用在自己身上,並沒有新的創新,我們要知識,通過新的技術,產生新的產品,最終不僅僅是對財富進行重新的分配,而且我們能控制和創造出新的財富。非洲貧困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知識。

非洲的人口紅利要給GDP帶來貢獻

我們必須要關注這一點,為什麼?根據非洲發展銀行2014年的一個報告,到了2060年,非洲人口將達到25億,這是非常大的人口紅利,這個人口紅利要麼會促進國家發展,要麼會把這個經濟體拉向毀滅。中國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人口紅利給人均GDP帶來26%的貢獻力,這就是發展。在非洲情況就不一樣,非洲如果要實現這種發展,要做到這一點才行。

現在非洲有70%的人口在35歲以下,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進行能力建設,能夠給他們提供更多工作,要像鼓勵中國的雙創一樣鼓勵他們創造工作而不是求別人給他工作。我們希望中國能給非洲分享知識,讓非洲人有能力分享工作。習近平主席做出承諾要支持非洲脫貧,中國在這方面開展了很多工作。

知識就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有知識經濟發展才有活力。習近平主席是這麼說的,如果大河有水,小河也會有水。小河有水也會彙聚到一起,確保大河有源源不斷的水源。

為了確保沒有人落在後面,我們通過分享的方式把知識和技術分享給貧困,中國要把經驗拿出來給非洲的好夥伴才行,如果能這樣做,我們能實現2063的議程,不僅實現非洲的未來,更是實現世界的未來,我們能消除貧困。(Michael Ehizuelen博士系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研究員)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IPP評論”微信公眾號,IPP評論(IPP-REVIEW)是鄭永年教授領導的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