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千萬不要靠關係!

最近, 跟表弟聊大學同學畢業找工作的事情, 他說, 同宿舍的小賈把畢業證給撕了。

咋回事?畢業證可是金貴主, 容不得半點褻瀆。

表弟繼續說小賈的經歷。

賈爸擔心兒子畢業後找不著好工作。 從小賈上高中時, 就不斷往給他物色好的電力單位送禮, 這不, 一直送到兒子大學畢業。

在上一代人眼中的好工作其實就是穩定,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捧著鐵飯碗, 不怕被辭退, 不怕單位倒閉, 還有, 不怕找不著對象。

按照招聘慣例, 電力單位也組織了上崗考試, 結果, 小賈答的非常不理想, 題目大部分不會做, 惹來面試官一句反問:“你的畢業證是假的吧?”

不知道是不是玩笑話, 血氣方剛的小夥子自然承受不了這句話後面的嘲諷之意。 盛怒之下直接把證撕吧了。 去你的穩定單位, 去你的關係。

事情還沒有結束, 賈爸自然不滿意這種結果, 他比兒子還生氣, 自己這麼多年鋪的路眼看就要修成高速公路,

直達希望終點了。 但又不能把氣撒人家頭上, 責問兒子為什麼這麼做。

小賈說, 他不喜歡去電力公司上班, 不是迫于父親的壓力, 他連面試都不想去。

從表弟大致的描述裡, 我總結出小賈用撕證在宣告自己放棄這份工作的原因:

1、畢業的第一份工作, 要追尋內心, 做喜歡的工作。

2、沒開始工作就被領導看不起, 丟了面子不願去了。

3、靠走後門進去, 在單位裡抬不起頭, 可能除了一把手沒人知道這件事, 但是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其實, 小賈是個富二代, 不需要工作靠父母也能平穩的渡過一生, 只是這樣, 未免太無趣, 太枯燥, 坐吃總會山空。

好在小賈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雖然撕證的行為太不妥當, 終究還是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聽說最近在為自己喜歡的工作全力以赴準備。

如果人生的軌跡都寫在掌紋裡, 那麼畢業的那刻一定是個重重的轉折。 有人急轉之上平步青雲, 有人曲曲折折渾渾噩噩。 可無論如何, 選擇權始終都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02

還記得之前在流覽新聞的時候看到過類似的事情, 印象頗深。 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某省縣城的男生, 2017屆留英碩士畢業生, 為了參加上海某公司的面試, 放棄了日期相近的招商銀行的複試。

一周後, 沒有收到面試結果, 他的父親感覺這家公司有地區保護主義,

傾向于上海本地學生, 認為上海有點排外。

本來期待滿滿卻等不來複試通知, 父親不太甘心, 因此給公司HR寫了份信, 希望能給他兒子一次機會。

如果你是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的總監, 對此事做何感想呢?

有人做了採訪:

父親自以為是,過度參與的舉動,讓學歷不低的兒子被看成不獨立,沒有擔當,個性懦弱的人。本來可能有的機會就這樣付諸東流。

一個北大教授曾經說過,他特別不能理解,生活在21世紀,畢業于北大的學生,找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打電話去問遠在某個縣城、從來沒出過省的父母的意見。

中國社會劇變,父母在觀念上已經脫離了社會,脫離了時代。他們給出的意見往往只適用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公務員,教師,和銀行就是正經工作,IT、遊戲、新媒體等朝陽產業,父母統統看不懂。

《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威爾·鮑溫認為:“習慣性地向他人求助是一種最大的惰性,大部分困境中,能依託的是自我內心的能量。”

03

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父親花過重金找過關係。雖然至今一直覺得那是我努力的結果。

2009年考教師事業編的時候,恰逢金融危機勢頭正猛,連累的什麼工作都不好找。我是師範專業畢業,家人特別希望我能考上教師。

本來崗位招的人就少,只要3個,聽說還有往屆畢業生參與競爭,心裡是很沒底的。

父親在那段時間忙的頭髮白了一半,只為關係托關係找到能為我的考試保駕護航的人。

那段時間我用一周的時間晝夜不停的刷題刷題,刷到噁心,刷到一閉眼,腦子裡就是各種題目,不敢閉眼,不敢睡覺,盼著快點結束高度緊張的日子。

初試和麵試一起進行,最終,我是第一名。

我分不清是我努力的結果還是父親找關係的結果,有時候覺得兩者都有,心裡多少還背著走後門不光彩的一些陰影,一輩子都揮之不去。

作為過來人,我為什麼不贊成畢業後第一份工作要靠關係來找呢?

通過關係找工作,消耗掉人情不算什麼,請客吃飯喝咖啡送禮能搞定的,都是小Case。最大的問題是進入公司後會有輿論的壓力。

你做好了,別人說你是應該的,因為你是靠關係進來的。

你做的不好,推薦你的人,也會受牽連,因為TA推薦了一個很Low的人,拖累了團隊。

待不下去了想辭職?抱歉,你還有一層關係在那邊,你必須跟推薦你的人打好招呼,跟別人說清楚原因是什麼。

錄用你的部門負責人,也會怪罪推薦你的人:你推薦的人沒幾天就走了,又要招新人,又需要培養,這些都是成本。早知道不用你的人了。

雖然嘴上也會感謝推薦你的人,但心裡,一定非常不滿的。

父親自以為是,過度參與的舉動,讓學歷不低的兒子被看成不獨立,沒有擔當,個性懦弱的人。本來可能有的機會就這樣付諸東流。

一個北大教授曾經說過,他特別不能理解,生活在21世紀,畢業于北大的學生,找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打電話去問遠在某個縣城、從來沒出過省的父母的意見。

中國社會劇變,父母在觀念上已經脫離了社會,脫離了時代。他們給出的意見往往只適用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公務員,教師,和銀行就是正經工作,IT、遊戲、新媒體等朝陽產業,父母統統看不懂。

《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威爾·鮑溫認為:“習慣性地向他人求助是一種最大的惰性,大部分困境中,能依託的是自我內心的能量。”

03

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父親花過重金找過關係。雖然至今一直覺得那是我努力的結果。

2009年考教師事業編的時候,恰逢金融危機勢頭正猛,連累的什麼工作都不好找。我是師範專業畢業,家人特別希望我能考上教師。

本來崗位招的人就少,只要3個,聽說還有往屆畢業生參與競爭,心裡是很沒底的。

父親在那段時間忙的頭髮白了一半,只為關係托關係找到能為我的考試保駕護航的人。

那段時間我用一周的時間晝夜不停的刷題刷題,刷到噁心,刷到一閉眼,腦子裡就是各種題目,不敢閉眼,不敢睡覺,盼著快點結束高度緊張的日子。

初試和麵試一起進行,最終,我是第一名。

我分不清是我努力的結果還是父親找關係的結果,有時候覺得兩者都有,心裡多少還背著走後門不光彩的一些陰影,一輩子都揮之不去。

作為過來人,我為什麼不贊成畢業後第一份工作要靠關係來找呢?

通過關係找工作,消耗掉人情不算什麼,請客吃飯喝咖啡送禮能搞定的,都是小Case。最大的問題是進入公司後會有輿論的壓力。

你做好了,別人說你是應該的,因為你是靠關係進來的。

你做的不好,推薦你的人,也會受牽連,因為TA推薦了一個很Low的人,拖累了團隊。

待不下去了想辭職?抱歉,你還有一層關係在那邊,你必須跟推薦你的人打好招呼,跟別人說清楚原因是什麼。

錄用你的部門負責人,也會怪罪推薦你的人:你推薦的人沒幾天就走了,又要招新人,又需要培養,這些都是成本。早知道不用你的人了。

雖然嘴上也會感謝推薦你的人,但心裡,一定非常不滿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