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個人與一座城:陳嘉庚留給廈門的那些“財富”

新華社訊(記者 康淼徐澤宇)延平樓紅磚砌築,南薰樓直沖霄漢,龍舟池出江入海……集美學村這些卓有特色的建築共同融匯成廈門一道靚麗的風景。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問廈門時曾感歎:“我走過世界很多地方,還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學校。 ”

傾資興建這個美麗學村的人,就是南洋僑領陳嘉庚。 這些閩南式屋頂、西洋式屋身的建築也被稱為“嘉庚風格建築”,如今仍是廈門城市規劃建設中“美的參照”。

自1913年創辦集美小學以來,祖籍廈門集美的陳嘉庚在集美先後出資興辦了幼稚園、中學、師範、商科、水產、農林、航海等各類學校,被稱為集美學村;後又倡辦福建省第一所大學——廈門大學。

在那個國困民艱的時代,廈門竟成了一方教育桃源。

“雖然我當時家境不好,但還是如願進了航校。 ”任鏡波1954年畢業于陳嘉庚創辦的集美水產航海學校,今年84歲的他現為集美校友總會永遠名譽會長。

在海權不振的舊中國,除了福州船政學堂之類的官辦航校外,個人興辦航海學校尚無先例。 陳嘉庚回憶1920年建校時寫道:“此種學校閩粵均未有開辦,恐招生不易,故待遇同師範生,學膳宿均免。 ”除了免學費和住宿費,家庭貧寒的學生每月還補貼幾元零用錢。

創辦學校、興建校舍、資助學生,集美學村當年的這些經費都由陳嘉庚一人維持。

時至今日,就讀海上專業的學生大多仍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

上個世紀90年代,任鏡波曾在校園裡看到一個蹲在牆角啃饅頭的學生。 “這個學生只吃兩個饅頭、喝喝開水就算一餐,但他自尊心強又怕人看到,所以不在食堂裡吃。 ”當年在陳嘉庚資助下完成學業的任鏡波,感到既痛心又無力。

後來任鏡波隨校長訪問泰國,校長希望為新成立的集美大學募集建設資金,任鏡波心裡卻仍然記掛著航海學院那個一餐飯只吃饅頭的學生。 他們來到泰國的福建會館,鄉親們的財力不足以為學校建樓,於是任鏡波呼籲鄉親們幫助集美的貧困學生。 當場募集到的20萬元,成為集美大學設立的第一個助學金。

從此以後,任鏡波為籌集助學金四方奔走。

13年來,共募集825萬多元助學金,惠及集美學村中各個學校,已幫助5328名家境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 “嘉庚先生說,‘興學乃國民天職’,我就是在盡自己的那份職責。 ”任鏡波說。

陳嘉庚從21歲就開始傾資辦學,1919年宣佈興辦廈門大學時,他公開認捐400萬元,這個數目是他當年資產總額的兩倍。

1926年之後,陳嘉庚在南洋的公司每況愈下,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情況更為窘迫。 有人建議他停止集美、廈大兩校經費,集中力量維持企業經營,但陳嘉庚拒絕道:“兩校如關門,自己誤青年之罪小,影響社會之罪大。 ”兩年之後,企業瀕臨破產,他為了繼續維持兩校運營,賣掉了自己在新加坡居住了五年的別墅,“賣大廈辦廈大”傳為佳話。 1932年,連利息都支付不起的陳嘉庚仍然為集美學校匯去23萬元經費。

黃炎培曾經稱讚陳嘉庚“毀家興學”,但陳嘉庚卻反對這種說法。 長期研究陳嘉庚的學者陳經華解釋說:“陳嘉庚堅稱企業倒閉與辦學無關,因為他怕別人聽說後,再不敢出錢辦教育了。 ”

陳嘉庚堅持自己的信念辦學,而這種信念傳承了下來。 走進廈門大學,建文樓、克立樓、恩明樓,直到芙蓉湖畔“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石,都是由廈大海內外校友出資捐建。 去年廈門大學95年校慶,校友們共向母校捐贈超過3億元資金,用於校園建設、獎教學金、鼓勵創業。

在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時常能見到一位端著相機為遊客拍照的老人。 今年77歲的杜成國出生在印尼,13歲時回到集美中學念書,退休後來到香港生活。

作為攝影記者的他,一生拍照無數,最珍愛的一張就是他與陳嘉庚在集美鼇園的合影。

杜成國在2011年向集美中學捐款338萬元幫助建造了三座新樓,後來又拿出80萬元設立“杜成國助學金”,他在集美學校的捐款總額超過了500萬元。 為了給母校捐款,他辛辛苦苦靠攝影賺錢,並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房產。 杜成國不抽煙、不喝酒、不泡茶,夫婦兩人每天的花銷很少,住所裡簡陋到連冰箱都沒有。

集美學村與廈門大學如今被譽為“中國最美校園”之一,也是廈門這座城市靚麗的名片。 斯人已逝,黌宇如新。 陳嘉庚走了,留下了這兩座美麗的校園。 他一生所奉行的“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至今依然回蕩在這座城市的上空,依然銘刻在赤心學子們的心中。 (完)

新華社訊(記者 康淼徐澤宇)延平樓紅磚砌築,南薰樓直沖霄漢,龍舟池出江入海……集美學村這些卓有特色的建築共同融匯成廈門一道靚麗的風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問廈門時曾感歎:“我走過世界很多地方,還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學校。”

傾資興建這個美麗學村的人,就是南洋僑領陳嘉庚。這些閩南式屋頂、西洋式屋身的建築也被稱為“嘉庚風格建築”,如今仍是廈門城市規劃建設中“美的參照”。

自1913年創辦集美小學以來,祖籍廈門集美的陳嘉庚在集美先後出資興辦了幼稚園、中學、師範、商科、水產、農林、航海等各類學校,被稱為集美學村;後又倡辦福建省第一所大學——廈門大學。在那個國困民艱的時代,廈門竟成了一方教育桃源。

“雖然我當時家境不好,但還是如願進了航校。”任鏡波1954年畢業于陳嘉庚創辦的集美水產航海學校,今年84歲的他現為集美校友總會永遠名譽會長。

在海權不振的舊中國,除了福州船政學堂之類的官辦航校外,個人興辦航海學校尚無先例。陳嘉庚回憶1920年建校時寫道:“此種學校閩粵均未有開辦,恐招生不易,故待遇同師範生,學膳宿均免。”除了免學費和住宿費,家庭貧寒的學生每月還補貼幾元零用錢。

創辦學校、興建校舍、資助學生,集美學村當年的這些經費都由陳嘉庚一人維持。

時至今日,就讀海上專業的學生大多仍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上個世紀90年代,任鏡波曾在校園裡看到一個蹲在牆角啃饅頭的學生。“這個學生只吃兩個饅頭、喝喝開水就算一餐,但他自尊心強又怕人看到,所以不在食堂裡吃。”當年在陳嘉庚資助下完成學業的任鏡波,感到既痛心又無力。

後來任鏡波隨校長訪問泰國,校長希望為新成立的集美大學募集建設資金,任鏡波心裡卻仍然記掛著航海學院那個一餐飯只吃饅頭的學生。他們來到泰國的福建會館,鄉親們的財力不足以為學校建樓,於是任鏡波呼籲鄉親們幫助集美的貧困學生。當場募集到的20萬元,成為集美大學設立的第一個助學金。

從此以後,任鏡波為籌集助學金四方奔走。13年來,共募集825萬多元助學金,惠及集美學村中各個學校,已幫助5328名家境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嘉庚先生說,‘興學乃國民天職’,我就是在盡自己的那份職責。”任鏡波說。

陳嘉庚從21歲就開始傾資辦學,1919年宣佈興辦廈門大學時,他公開認捐400萬元,這個數目是他當年資產總額的兩倍。

1926年之後,陳嘉庚在南洋的公司每況愈下,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情況更為窘迫。有人建議他停止集美、廈大兩校經費,集中力量維持企業經營,但陳嘉庚拒絕道:“兩校如關門,自己誤青年之罪小,影響社會之罪大。”兩年之後,企業瀕臨破產,他為了繼續維持兩校運營,賣掉了自己在新加坡居住了五年的別墅,“賣大廈辦廈大”傳為佳話。1932年,連利息都支付不起的陳嘉庚仍然為集美學校匯去23萬元經費。

黃炎培曾經稱讚陳嘉庚“毀家興學”,但陳嘉庚卻反對這種說法。長期研究陳嘉庚的學者陳經華解釋說:“陳嘉庚堅稱企業倒閉與辦學無關,因為他怕別人聽說後,再不敢出錢辦教育了。”

陳嘉庚堅持自己的信念辦學,而這種信念傳承了下來。走進廈門大學,建文樓、克立樓、恩明樓,直到芙蓉湖畔“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石,都是由廈大海內外校友出資捐建。去年廈門大學95年校慶,校友們共向母校捐贈超過3億元資金,用於校園建設、獎教學金、鼓勵創業。

在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時常能見到一位端著相機為遊客拍照的老人。今年77歲的杜成國出生在印尼,13歲時回到集美中學念書,退休後來到香港生活。作為攝影記者的他,一生拍照無數,最珍愛的一張就是他與陳嘉庚在集美鼇園的合影。

杜成國在2011年向集美中學捐款338萬元幫助建造了三座新樓,後來又拿出80萬元設立“杜成國助學金”,他在集美學校的捐款總額超過了500萬元。為了給母校捐款,他辛辛苦苦靠攝影賺錢,並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房產。杜成國不抽煙、不喝酒、不泡茶,夫婦兩人每天的花銷很少,住所裡簡陋到連冰箱都沒有。

集美學村與廈門大學如今被譽為“中國最美校園”之一,也是廈門這座城市靚麗的名片。斯人已逝,黌宇如新。陳嘉庚走了,留下了這兩座美麗的校園。他一生所奉行的“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至今依然回蕩在這座城市的上空,依然銘刻在赤心學子們的心中。(完)

(完)

新華社訊(記者 康淼徐澤宇)延平樓紅磚砌築,南薰樓直沖霄漢,龍舟池出江入海……集美學村這些卓有特色的建築共同融匯成廈門一道靚麗的風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問廈門時曾感歎:“我走過世界很多地方,還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學校。”

傾資興建這個美麗學村的人,就是南洋僑領陳嘉庚。這些閩南式屋頂、西洋式屋身的建築也被稱為“嘉庚風格建築”,如今仍是廈門城市規劃建設中“美的參照”。

自1913年創辦集美小學以來,祖籍廈門集美的陳嘉庚在集美先後出資興辦了幼稚園、中學、師範、商科、水產、農林、航海等各類學校,被稱為集美學村;後又倡辦福建省第一所大學——廈門大學。在那個國困民艱的時代,廈門竟成了一方教育桃源。

“雖然我當時家境不好,但還是如願進了航校。”任鏡波1954年畢業于陳嘉庚創辦的集美水產航海學校,今年84歲的他現為集美校友總會永遠名譽會長。

在海權不振的舊中國,除了福州船政學堂之類的官辦航校外,個人興辦航海學校尚無先例。陳嘉庚回憶1920年建校時寫道:“此種學校閩粵均未有開辦,恐招生不易,故待遇同師範生,學膳宿均免。”除了免學費和住宿費,家庭貧寒的學生每月還補貼幾元零用錢。

創辦學校、興建校舍、資助學生,集美學村當年的這些經費都由陳嘉庚一人維持。

時至今日,就讀海上專業的學生大多仍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上個世紀90年代,任鏡波曾在校園裡看到一個蹲在牆角啃饅頭的學生。“這個學生只吃兩個饅頭、喝喝開水就算一餐,但他自尊心強又怕人看到,所以不在食堂裡吃。”當年在陳嘉庚資助下完成學業的任鏡波,感到既痛心又無力。

後來任鏡波隨校長訪問泰國,校長希望為新成立的集美大學募集建設資金,任鏡波心裡卻仍然記掛著航海學院那個一餐飯只吃饅頭的學生。他們來到泰國的福建會館,鄉親們的財力不足以為學校建樓,於是任鏡波呼籲鄉親們幫助集美的貧困學生。當場募集到的20萬元,成為集美大學設立的第一個助學金。

從此以後,任鏡波為籌集助學金四方奔走。13年來,共募集825萬多元助學金,惠及集美學村中各個學校,已幫助5328名家境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嘉庚先生說,‘興學乃國民天職’,我就是在盡自己的那份職責。”任鏡波說。

陳嘉庚從21歲就開始傾資辦學,1919年宣佈興辦廈門大學時,他公開認捐400萬元,這個數目是他當年資產總額的兩倍。

1926年之後,陳嘉庚在南洋的公司每況愈下,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情況更為窘迫。有人建議他停止集美、廈大兩校經費,集中力量維持企業經營,但陳嘉庚拒絕道:“兩校如關門,自己誤青年之罪小,影響社會之罪大。”兩年之後,企業瀕臨破產,他為了繼續維持兩校運營,賣掉了自己在新加坡居住了五年的別墅,“賣大廈辦廈大”傳為佳話。1932年,連利息都支付不起的陳嘉庚仍然為集美學校匯去23萬元經費。

黃炎培曾經稱讚陳嘉庚“毀家興學”,但陳嘉庚卻反對這種說法。長期研究陳嘉庚的學者陳經華解釋說:“陳嘉庚堅稱企業倒閉與辦學無關,因為他怕別人聽說後,再不敢出錢辦教育了。”

陳嘉庚堅持自己的信念辦學,而這種信念傳承了下來。走進廈門大學,建文樓、克立樓、恩明樓,直到芙蓉湖畔“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石,都是由廈大海內外校友出資捐建。去年廈門大學95年校慶,校友們共向母校捐贈超過3億元資金,用於校園建設、獎教學金、鼓勵創業。

在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時常能見到一位端著相機為遊客拍照的老人。今年77歲的杜成國出生在印尼,13歲時回到集美中學念書,退休後來到香港生活。作為攝影記者的他,一生拍照無數,最珍愛的一張就是他與陳嘉庚在集美鼇園的合影。

杜成國在2011年向集美中學捐款338萬元幫助建造了三座新樓,後來又拿出80萬元設立“杜成國助學金”,他在集美學校的捐款總額超過了500萬元。為了給母校捐款,他辛辛苦苦靠攝影賺錢,並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房產。杜成國不抽煙、不喝酒、不泡茶,夫婦兩人每天的花銷很少,住所裡簡陋到連冰箱都沒有。

集美學村與廈門大學如今被譽為“中國最美校園”之一,也是廈門這座城市靚麗的名片。斯人已逝,黌宇如新。陳嘉庚走了,留下了這兩座美麗的校園。他一生所奉行的“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至今依然回蕩在這座城市的上空,依然銘刻在赤心學子們的心中。(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